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孔捷生 » 2013-01-31 12:09 AM

慚愧,近來未得一行半句。奉風雲詞長之命,聊貼舊作五首,其中首尾二首曾作為六四詩在雅集貼過。

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無題
仙窟忘懷信有之,市曹埋血至今疑。雙春閏月逢牛歲,初夏忌辰殤子時。
偶見灰蛾投蠟炬,憐無紅萼出蓮池。誰家路祭城西夜,一問行人三不知。
註:忘懷洞,見奧威爾《一九八四》
辭歲
慣看煙花逐嵗除,西京又是一年居。已寒草木聽風緊,未讀詩書過眼疏。
三尺蒙塵壁上劍,何人抱膝雪中廬。曾經滄海難為淚,剜目東門伍子胥。
望鄉
蹈海浮桴不帝秦,青衫猶是舊風塵。鄉心託夢逐年遠,積雪盈頭隔日新。
去撚孤燈呵凍墨,來斟杯水向車薪。文章合在閑中老,落寞神州幾故人。
讀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逐鹿亡羊嗟路歧,大江東去逝如斯。四圍金柝五更鼓,三匝冤禽七步詩。
在水中央疑魏晉,登樓絕頂泣巢夷。無家我亦江湖客,來折荼蘼謝後枝。
註:巢夷,巢父、伯夷。
失題
金紅畫棟列新株,又向幽冥鎮舊符。半夜陳塘曾剔骨,廿年合浦未還珠。
死而已者成仁也,魂不歸兮化蝶乎。酹酒泉台謀共醉,衹留白眼看榮枯。
註:陳塘關李靖殺子,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金紅畫棟指紅朝甲子壽豎立天安門廣場的56根“民族團結柱”,一度說永久保留。後拆除。
(寫於2009年歲末)
最後由 孔捷生 於 2013-02-03 12:1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孔捷生 » 2013-01-31 12:11 AM

說明:寫給龍應台那首,成詩時她尚在香港,未拜官馬朝。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楚狂 » 2013-02-02 03:29 PM

孔捷生 寫:慚愧,近來未得一行半句。奉風雲詞長之命,聊貼舊作五首,其中首尾二首曾作為六四詩在雅集貼過。

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無題
仙窟忘懷信有之,市曹埋血至今疑。雙春閏月逢牛歲,初夏忌辰殤子時。
偶見灰蛾投蠟炬,憐無紅萼出蓮池。誰家路祭城西夜,一問行人三不知。
註:忘懷洞,見奧威爾《一九八四》
辭歲
慣看煙花逐嵗除,西京又是一年居。已寒草木聽風緊,未讀詩書過眼疏。
三尺蒙塵壁上劍,何人抱膝雪中廬。曾經滄海難為淚,剜目東門伍子胥。
望鄉
蹈海魯連不帝秦,青衫猶是舊風塵。鄉心託夢逐年遠,積雪盈頭隔日新。
去撚孤燈呵凍墨,來斟杯水向車薪。文章合在閑中老,落寞神州幾故人。
讀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逐鹿亡羊嗟路歧,大江東去逝如斯。四圍金柝五更鼓,三匝冤禽七步詩。
在水中央疑魏晉,登樓絕頂泣巢夷。無家我亦江湖客,來折荼蘼謝後枝。
註:巢夷,巢父、伯夷。
失題
金紅畫棟列新株,又向幽冥鎮舊符。半夜陳塘曾剔骨,廿年合浦未還珠。
死而已者成仁也,魂不歸兮化蝶乎。酹酒泉台謀共醉,衹留白眼看榮枯。
註:陳塘關李靖殺子,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金紅畫棟指紅朝甲子壽豎立天安門廣場的56根“民族團結柱”,一度說永久保留。後拆除。
(寫於2009年歲末)

頂上來,這組詩當得深沉紆鬱四字。若飆風乍動,撼頓京門!
台灣很少人這樣寫,也寫不出來。不歷其情境,無嘔心瀝血之力。


孔捷生 寫:望鄉
蹈海魯不帝秦,青衫猶是舊風塵。鄉心託夢年遠,積雪盈頭日新。
去撚孤燈呵凍墨,來斟杯水向車薪。文章合在閑中老,落寞神州幾故人。

首句「」字當避孤平。
三句「鄉心託夢逐年遠」,「逐」字收入【入聲一屋】,當句為七言平起出句拗第五字,「可」於對句第五字「隔」字易平救轉。(「隔」字,入聲11陌)
唐宋人雖有不救之例,若按《全唐詩》統計數據,當以「救轉」為宜。
甚喜頸聯「去撚孤燈呵凍墨,來斟杯水向車薪。」雖去國日久,尚存知其不可而為氣勢。


孔捷生 寫:讀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逐鹿亡羊嗟路歧,大江東去逝如斯。四圍金柝更鼓,三匝冤禽步詩。
在水中央疑魏晉,登樓絕頂泣巢夷。無家我亦江湖客,來折荼蘼謝後枝。

個人對頷聯格律見解,仍同〈望鄉〉頷聯。
但「五更鼓」、「七步詩」均有特指,「七」字無法改,故保留不救,可也。若可救,個人認為仍以「救轉」為宜。
末聯「無家我亦江湖客,來折荼蘼謝後枝。」讀罷,深深一歎!


〈失題〉末聯「酹酒泉台謀共醉,衹留白眼看榮枯。」天道至此,夫復何論?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孔捷生 » 2013-02-03 04:20 AM

謝楚詞長指點,孤平處先改,“魯連”換為“遺民”如何?
逐年遠,隔日新,換成年年遠,日日新,本可以,但覺得力量不夠。先放一放。
另一處不易改,五更換三更本可以,但下一個三匝繞不過去。這個就不改了吧。
台灣少這一派詩格,是台灣的幸事。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孔捷生 » 2013-02-03 04:29 AM

又把“遺民”換成“儒冠”,不知哪個更合適。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楚狂 » 2013-02-03 08:39 AM

「不帝秦」三字用得很好,但為避孤平,末學搜索枯腸,未有佳字。
因「魯連」難改,竊以為「儒冠、遺民」氣勢較弱,只得從「不」字著眼,但都未有語氣甚於「不」字;若平聲「無、毋」字,皆不如。
「難避秦」、「深避秦」、「尋避秦」亦如此。

「避」字改「暴」字,則「逃暴秦」、「憎暴秦」,態度亦消極也。

末學有一字,不敢責於 孔詞長,惴呈如後:
「蹈海魯連慚避秦」之「慚」。
詞長當有親友仍在桃源之外,故不敢責於詞長,海涵。

讀 孔詞長此詩,欸,令末學想起郁達夫一首七律,情境雖不同,亦感慨於彼蒼。

郁達夫〈釣臺題壁〉
不是尊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數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
悲歌痛哭终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孔捷生 » 2013-02-03 09:12 AM

再謝。忽生一想,“蹈海懸帆不帝秦”若何?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楚狂 » 2013-02-03 09:18 AM

令先祖有「乘桴」,一語可雙關。

不過,蹈海、懸帆、乘桴,意似有所重。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孔捷生 » 2013-02-03 10:47 AM

若不計較略有重疊,還是乘桴最好。如想不到更妥貼的,就是它了。謝謝。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孔捷生 » 2013-02-03 10:50 AM

蹈海浮桴似又好一些,比乘好,而且連貫,若不計較意思累贅的話。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舊作——去國廿年有感(五首)

文章楚狂 » 2013-02-03 12:06 PM

孔捷生 寫:蹈海浮桴似又好一些,比乘好,而且連貫,若不計較意思累贅的話。

「蹈海」用魯仲連典,義也。
「乘桴」用聖人典,仁也。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皆聖人旨意。
仔細思量,詞長所言甚是,用「浮」字意佳於「乘」;「乘」字不免有從容之味。

讀之,令不敏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之歎。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4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