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暴雨

文章江上風 » 2012-08-07 08:52 PM

孤鶩出群
不傷大雅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Re: 暴雨

文章楚狂 » 2012-08-08 11:38 AM

江上風 寫:出群
不傷大雅



「孤鶩出群」?

這個「鶩」字,新聞正當紅。

詩韻用法,沒這個「孤鶩出群」詞語說法。
當然,可以用「打字輸入」誤鍵一語混過去。
只是不曉得用得是那一種漢字輸入法?可以讓「鶩」與「雁」這兩個「形」、「聲」、「韻」、「部首」完全不搭調的字,可以混為一談。

明代的謝榛,在《四溟詩話》裏,「首先」用到了這個名詞:「孤雁出群」。
節錄如後:
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寧用仄字,勿借平字,若子美「先帝貴妃俱寂寞」、「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起句借韻」。
不是「次句借韻」!


又有「飛雁入群」格說法,又名「孤鶴入群」格:
即首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也,稱之為「飛雁入群格」(或稱孤鶴入群格)。惟仍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gist/4.htm


再有「飛雁出群」格說法,又名「孤鶴出群」格:
末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稱之為「飛雁出群格」(或稱孤鶴出群格)。然亦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gist/4.htm


恕孤陋,不曉得「孤出群」一說出自何處?
在次句韻腳可以通押鄰借而被稱作「孤鶩出群」的依據為何。


當然,《全唐詩》裏可以找到很多特殊的押韻例子,但不能將這種「極端用韻」法,視作常例,而驕矜自喜引以為恃。


例如:
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九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首韻「橋」,四句韻「遼」→【下平二蕭】
次韻「蛟」→【下平三肴】


再如:
《唐詩三百首》裏收有一篇五絕
唐‧金昌緒〈伊州歌〉(又題:「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首韻「兒」→【上平四支】
次韻「啼」、四句韻「西」→【上平八齊】
在填詞用的《詞林正韻》裏,第三部「平聲五支」、「平聲十二齊」是可以通押,但那是「詞」,不是近體詩。
《平水韻》裏,「上平四支」、「上平八齊」在王力的《漢語詩律學》裏的分析與統計,「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齊」雖歸為一類,但 藥樓在《古典詩的形式結構》P.60裏提到:「支與微較近,它們與齊較遠。」
有人若執烏魯木齊版的《新韻》,用北京話讀來,當然「通統一樣」。


鶩者,游禽也,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裏引用「李巡」語說到:「鳧,野鴨名。鶩,家鴨名。」
春秋繁露:張湯問祠宗廟,或以鶩當鳧,可用否。仲舒曰:鶩非鳧,鳧非鶩也。以鶩當鳧名實不相應,以承大廟不可。此舒鳧與鳧之判。


古人可真謹慎!
毋庸作「白馬非馬,堅石非石。」之辯。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暴雨

文章笠雲生 » 2012-08-08 02:03 PM

感謝江上風詞長
依末學所知 首句與末句在通韻裡方可稱入群與出群 中間似無此說耶 再怎麼說也該謝謝你 對末學的關愛喔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Re: 暴雨

文章笠雲生 » 2012-08-08 02:17 PM

楚狂 寫:
江上風 寫:出群
不傷大雅



「孤鶩出群」?

這個「鶩」字,新聞正當紅。

詩韻用法,沒這個「孤鶩出群」詞語說法。
當然,可以用「打字輸入」誤鍵一語混過去。
只是不曉得用得是那一種漢字輸入法?可以讓「鶩」與「雁」這兩個「形」、「聲」、「韻」、「部首」完全不搭調的字,可以混為一談。

明代的謝榛,在《四溟詩話》裏,「首先」用到了這個名詞:「孤雁出群」。
節錄如後:
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寧用仄字,勿借平字,若子美「先帝貴妃俱寂寞」、「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起句借韻」。
不是「次句借韻」!


又有「飛雁入群」格說法,又名「孤鶴入群」格:
即首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也,稱之為「飛雁入群格」(或稱孤鶴入群格)。惟仍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gist/4.htm


再有「飛雁出群」格說法,又名「孤鶴出群」格:
末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稱之為「飛雁出群格」(或稱孤鶴出群格)。然亦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gist/4.htm


恕孤陋,不曉得「孤出群」一說出自何處?
在次句韻腳可以通押鄰借而被稱作「孤鶩出群」的依據為何。


當然,《全唐詩》裏可以找到很多特殊的押韻例子,但不能將這種「極端用韻」法,視作常例,而驕矜自喜引以為恃。


例如:
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九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首韻「橋」,四句韻「遼」→【下平二蕭】
次韻「蛟」→【下平三肴】


再如:
《唐詩三百首》裏收有一篇五絕
唐‧金昌緒〈伊州歌〉(又題:「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首韻「兒」→【上平四支】
次韻「啼」、四句韻「西」→【上平八齊】
在填詞用的《詞林正韻》裏,第三部「平聲五支」、「平聲十二齊」是可以通押,但那是「詞」,不是近體詩。
《平水韻》裏,「上平四支」、「上平八齊」在王力的《漢語詩律學》裏的分析與統計,「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齊」雖歸為一類,但 藥樓在《古典詩的形式結構》P.60裏提到:「支與微較近,它們與齊較遠。」
有人若執烏魯木齊版的《新韻》,用北京話讀來,當然「通統一樣」。


鶩者,游禽也,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裏引用「李巡」語說到:「鳧,野鴨名。鶩,家鴨名。」
春秋繁露:張湯問祠宗廟,或以鶩當鳧,可用否。仲舒曰:鶩非鳧,鳧非鶩也。以鶩當鳧名實不相應,以承大廟不可。此舒鳧與鳧之判。


古人可真謹慎!
毋庸作「白馬非馬,堅石非石。」之辯。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非常感謝楚狂詞長提供資料 所言極正確 感恩喔


銀河水瀉注臺灣,到處成災苦一團。非是老天偏惡我,乃因主政策多頑。

修正 銀河水瀉注臺灣,到處成災苦一團。非是老天偏惡我,有司失策令人寒.
這才算出群格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Re: 暴雨

文章江上風 » 2012-08-09 04:01 AM

無奇不有
無所不管
麻雀語 暗降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Re: 暴雨

文章橋楓 » 2012-08-10 02:10 AM

總覺寫詩是件快樂沒有紛擾的事,所以有誤改過便成,這孤雁出群、入群格的討論讓我長了見識,凡事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還請笠老見諒,才學疏淺,這詩就不步韻了,照著十五刪韻修改如下:

明山秀水我臺灣,無奈泥流競野蠻。
有幸蒼生賴明主,如何不動是癡頑?

 
~橋畔許留多少事?楓飄何處記平生!~
橋楓
會員
 
文章: 660
註冊時間: 2003-08-05 08:39 AM

Re: 暴雨

文章戴金生 » 2012-08-10 03:45 AM

吃燒餅難免會掉芝麻,多謝詞長們不吝賜教,
能更深學習中華文化之美。有錯就改,詩不厭改。
也改成飛雁入群,東施效顰。

髙山鬱鬱水彎彎,豪傑英雄各幾團。
縱是黃鐘堂廟響,冥頑依舊惹心寒。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1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Re: 暴雨

文章笠雲生 » 2012-08-13 03:00 PM

橋楓 寫:總覺寫詩是件快樂沒有紛擾的事,所以有誤改過便成,這孤雁出群、入群格的討論讓我長了見識,凡事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還請笠老見諒,才學疏淺,這詩就不步韻了,照著十五刪韻修改如下:

明山秀水我臺灣,無奈泥流競野蠻。
有幸蒼生賴明主,如何不動是癡頑?

 


楓橋
隨緣喔 :-D :-D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Re: 暴雨

文章笠雲生 » 2012-08-13 03:01 PM

戴金生 寫:吃燒餅難免會掉芝麻,多謝詞長們不吝賜教,
能更深學習中華文化之美。有錯就改,詩不厭改。
也改成飛雁入群,東施效顰。

髙山鬱鬱水彎彎,豪傑英雄各幾團。
縱是黃鐘堂廟響,冥頑依舊惹心寒。



詞長
真人耶 :-D :-D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Re: 暴雨

文章江上風 » 2012-08-13 07:54 PM

先生舉出一大堆資料,表示前後之出群,詩史上有據可循。雖不入正統,然於唱酬之際,卻難為過。
至於孤雁孤鶩之說,見仁見智。應該以孤雁為是,而使用孤鶩,也無不可,固然雁群聲勢較大,卻嫌太吵。鶩也是群居生活,故王勃喜用之,以其高雅溫順而近人也。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Majestic-12 [Bot] 和 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