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余英時先生
——余先生見贈詩札,讀後有感
三千歲短覓餘子,八十年長秉一燈。
剖玉至難苔外剔,尋龍終憾甕中騰。
饒知漢祚渾如此,偏向坑灰究可曾。
嗟我士魂成琥珀,祗藏竹幕更深層。
致董橋先生
——讀余英時先生詩札《題董橋七十》,憶五年前董橋先生贈書。
弱水微茫入此瓢,書叢墨海亦漁樵。
真疑悟道七旬久,或曰開宗一箭遙。
銅雀台荒才獻賦,廣陵散絕不聞韶。
誰家畫壁旗亭唱,原是鄰人讀董橋。
(2012年春寫於赴香港旅途。)
孔捷生 寫:致余英時先生
——余先生見贈詩札,讀後有感
三千歲短覓餘子,八十年長秉一燈。
剖玉至難苔外剔,尋龍終憾甕中騰。
饒知漢祚渾如此,偏向坑灰究可曾。
嗟我士魂成琥珀,祗藏竹幕更深層。
致董橋先生
——讀余英時先生詩札《題董橋七十》,憶五年前董橋先生贈書。
弱水微茫入此瓢,書叢墨海亦漁樵。
真疑悟道七旬久,或曰開宗一箭遙。
銅雀台荒才獻賦,廣陵散絕不聞韶。
誰家畫壁旗亭唱,原是鄰人讀董橋。
(2012年春寫於赴香港旅途。)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