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金陵圖
賸水殘山不是春,偏安粉墨換君臣。
從來舊院追歡舊,每到新亭對泣新。
井底胭脂猶本色,城頭縞素復前塵。
簪纓茍且挐頭改,回望孝陵慚愧身。
內憂外患,恍若南明。
四年級 寫:台北都----七律—
原鄉困厄未回春,父子相期兩不臣。
我輩何辜須忘本?清朝割地迫從新。
一生顛沛憑門籍,三代滄桑伏客塵。
日治潛移到民國,金陵得失豈投身?
楚狂 寫:四年級 寫:台北都----七律—
原鄉困厄未回春,父子相期兩不臣。
我輩何辜須忘本?清朝割地迫從新。
一生顛沛憑門籍,三代滄桑伏客塵。
日治潛移到民國,金陵得失豈投身?
多謝詞長賜和!
末句不解。 ?
楚狂 寫:「舊院」,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時為繁榮京師所設的教坊司官營妓院所在,本名富樂院。故址在今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廟、貢院左近。
清康熙朝人余懷的短篇筆記《板橋雜記‧上卷‧雅遊》載:「舊院人稱曲中,前門對武定橋,後門在鈔庫街。妓家鱗次,比屋而居,屋宇精潔,花木蕭疏,迥非塵境。到門則銅環半啟,珠箔低垂;升階則猧兒吠客,鸚哥喚茶;登堂則假母肅迎,分賓抗禮;進軒則丫鬟畢妝,捧艷而出;坐久則水陸備至,絲肉競陳;定情則目眺心挑,綢繆宛轉,紈绔少年,繡腸才子,無不魂迷色陣,氣盡雌風矣。」
敬祝 雅集諸詞長,元宵節快樂!
有情人歡喜如意!
四年級 寫:日治潛移到民國,金陵得失豈投身?
投身—字典解--1獻身出力
金陵---地名。即今南京市及江寧縣地。戰國楚時為金陵邑,秦時稱秣陵,三國吳建都於此,改名建業。唐時稱昇州,南唐建西都,改為江寧府,宋時又改為建康府。明初定都於此,稱應天府,清時改為江寧府。
第四聯---
日治潛移到民國,金陵得失豈投身?
第八句係緊扣第七句之(民國)---對岸可不認為現在是民國101年
金陵的得與失不獻身出力---引申為金陵得失跟我無關-----------------
本想寫北京以符合現狀---但因為是賡酬步韻—以金陵代之,以承閣下
詩題,且在聲韻上佳------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2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