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楚狂 » 2011-12-04 10:56 PM
【縱】字,平仄兩用,義異。
一、做仄聲用時:
《集韻》、《韻會》、《正韻》做「足用切,蹤去聲。」《玉篇》:「恣也,放也。」
做詩用《平水韻》,收入「去聲2宋」。
填詞用《詞林正韻》,收入「第一部仄聲2宋」。
二、做平聲用時:
《集韻》、《韻會》、《正韻》作「將容切,音蹤。」《廣韻》:「縱橫也。」《韻會》:「或作從。」
《詩‧齊風‧南山》:「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類篇》:「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做詩用《平水韻》,收入「上平2冬」。
填詞用《詞林正韻》,收入「第一部平聲3鍾」。
《欽定詞譜》收〈望海潮〉一闋,柳永、秦觀、鄧千江三體,均作一零七字,雙調。
每一體起句第四字均做「仄聲」用;如:
柳 永〈望海潮〉:「東南形勝,江湖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秦 觀〈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洩,東風暗換年華。」
鄧千江〈望海潮〉:「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
李凡詞長起句:「巨岩橫縱」之「橫縱」如做「縱橫」之倒裝用,「縱」字平仄可議。
請參考所舉宋詞例句中,「縱橫」之「縱」皆作「平聲用」:
黃庭堅〈留春令〉上片:「江南一雁橫秋水,歎咫尺、斷行千里。回文機上字縱橫,欲寄遠、憑誰是。」
毛文錫〈訴衷情〉上片:「桃花流水漾縱橫。春盡彩霞明。劉郎去。阮郎行。惆悵恨難平。」
顧 敻〈浣溪沙〉下片:「寶帳玉爐殘麝冷。羅衣金縷暗塵生。小窗涼,孤燭背,淚縱橫。」
如果,「縱」字做「放縱」、「縱使」、「縱然」解,則宋詞中當做「仄聲2宋」用,其例亦多;如:
吳文英〈唐多令〉上片:「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梁 寅〈緱山月〉上片:「急雨響岩阿,陰晴暗薜蘿,山中春去更寒多。縱柴門不閉,花滿徑,蒼苔潤,少人過。」
李清照〈行香子〉上片:「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色,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無論平聲之「縱(橫)」,或去聲之「縱(使、然、放)」,以上所舉詞例中「縱」字眼所在位置,均非「宜平可仄」或「宜仄可平」之處;請參考。
若詞長「巨岩橫縱」有他解,如《爾雅‧釋詁》訓「縮」字言:「縱縮,亂也。」做「亂」解時,仍讀去聲。
或許誤會詞長詞意,致上歉意,恕擾雅興。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