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二首步韻晚風《紫禁城書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七律二首步韻晚風《紫禁城書感》

文章鴻賓 » 2011-11-09 06:19 PM

七律二首
步韻晚風《紫禁城書感》
 
其一
霞光幾縷夕陽沉,牆內豪廷暗角森。
莫笑一皇多噩夢,豈憐百姓盼知音。
史前社稷歌遙遠,圖上江山拓淺深。
忍睹故園多煉跡, 此宮幸未識真金。
其二
欲哭才知淚始乾,天安門上笑人寰。
刀槍把下玩新政,核彈雲中走極端。
三面旗招全國熱,萬民腹餒舉家寒。
皇俱往矣紅牆老,是否申遺忘記看?

原玉
其一
跨入重門腳步沉,宮廷秘史影森森。
月穿丹陛含腥味,風動珠簾帶顫音。
得利官稱謀利少,擾民君說愛民深。
一磚一瓦皆通鑒,資治真堪抵萬金。

其二
壓榨蒸黎血淚乾,搬遷玉宇到塵寰。
蛟龍雲雨騰挪地,神鬼雷霆發射端。
萬歲聖朝難以久,獨夫高處不勝寒。
至今金水橋頭月,仍把興衰冷眼看。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Re: 七律二首步韻晚風《紫禁城書感》

文章古董 » 2011-11-10 04:10 PM

鴻賓 寫:七律二首
步韻晚風《紫禁城書感》
 
其一
霞光幾縷夕陽沉,牆內豪廷暗角森。
莫笑一皇多噩夢,豈憐百姓盼知音。
史前社稷歌遙遠,圖上江山拓淺深。
忍睹故園多煉跡, 此宮幸未識真金。
其二
欲哭才知淚始乾,天安門上笑人寰。
刀槍把下玩新政,核彈雲中走極端。
三面旗招全國熱,萬民腹餒舉家寒。
皇俱往矣紅牆老,是否申遺忘記看?

原玉
其一
跨入重門腳步沉,宮廷秘史影森森。
月穿丹陛含腥味,風動珠簾帶顫音。
得利官稱謀利少,擾民君說愛民深。
一磚一瓦皆通鑒,資治真堪抵萬金。

其二
壓榨蒸黎血淚乾,搬遷玉宇到塵寰。
蛟龍雲雨騰挪地,神鬼雷霆發射端。
萬歲聖朝難以久,獨夫高處不勝寒。
至今金水橋頭月,仍把興衰冷眼看。
「刀槍把下玩新政,核彈雲中走極端。」新 字孤平,若用抝句 走 字處宜以平聲救之。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鴻賓 » 2011-11-12 10:07 AM

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文章鴻賓 » 2011-11-12 10:08 AM

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文章鴻賓 » 2011-11-12 10:08 AM

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文章楚狂 » 2011-11-12 12:50 PM

鴻賓 寫: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關於近體詩格律,【網路古典詩詞雅集】中討論甚多。
既然是寫近體詩,自有其格律,用韻自然依《平水韻》;否則大可不必「礙於律」而自縛手腳卻又怨東怪西。
這個世界上,自由的書寫體例極多,某些半瓶醋者視近體詩格律為「窠臼」,因其為半吊子。不能或不知「依律」者,實不必自入於「窠臼」。


首先,看一下韻書《平水韻》收「玩」字,「去聲15翰」,就這麼一個「聲韻」,沒什麼好掰的。
《康熙字典》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五換切,音翫。」
《佩文詩韻》裏,也只收一聲韻:「去聲15翰」。

至於,平日講話、看報,你要「讀」、「唸」【玩】字做什麼音,是否白字訛讀,那是個人自由;就如同下列這些字:【國】、【合】……等。
例如:成語「玩歲愾日」讀作「ㄨㄢˋ ㄙㄨㄟˋ ㄎㄞˋ ㄖˋ」(wanˋ suiˋ  kaiˋ  riˋ)(wan4 sui4 kai4 ri4)(數字4為四聲)
《漢書‧五行志》:「趙孟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寫近體詩,如果講究「雅馴」,不必強口硬拗。

請參看唐、宋「詩人」如何使用【玩】字,不是「詩人」的「詩作」,那就不提。

唐‧陸龜蒙〈漁具詩‧叉魚〉───(五律,去聲15翰韻)
春溪正含綠,良夜才參半。持矛若羽輕,列燭如星爛。
傷鱗跳密藻,碎首沈遙岸。盡族染東流,傍人作佳

唐‧裴迪〈輞川集二十首‧辛夷塢〉───(五言古絕,去聲15翰韻)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
王維的和詩〈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唐‧孟浩然〈夏日辨玉法師茅齋〉───(五律,下平7陽)
夏日茅齋裏,無風坐亦涼。竹林深筍穊,藤架引梢長。
燕覓巢窠處,蜂來造蜜房。物華皆可,花橤四時芳。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半雲開然後玩月因書一時之景寄呈樂天〉───(五律,下平11尤)
半夜碧雲收,中天素月流。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
影透衣香潤,光凝歌黛愁。斜輝猶可,移宴上西樓。

唐‧白居易〈蕭員外寄新蜀茶〉───(七絕,上平11真)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滿甌似乳堪持,況是春深酒渴人。
註:此詩為拗絕,聲律體例類韋應物〈滁州西澗〉。


唐人如此,宋人亦然!

宋‧歐陽修〈倦征〉───(五律,下平11尤)
沈約傷春思,嵇含倦久遊。帆歸黃鶴浦,人滯白蘋洲。
乳燕差池遠,江禽格磔浮。物華真可,黑鬢恐逢秋。

宋‧黃庭堅〈次韻師厚病間十首〉其四───(五律,去聲15翰韻)
民生自煎熬,煮豆共萁爨。居然忘本根,光陰不供
藏山夜半失,烏合歸星散。因病見不生,達人果大觀。

宋‧陸遊〈道院遣興〉───(七律,下平8庚)
滿鏡新霜老可驚,十年煙隴廢春耕。黃絲黑黍有歸夢,白髮蒼顏無宦情。
浮世不堪供把,安心隨處是修行。尚嫌未到無為地,酷愛朝鐘暮磬聲。


至於,什麼是「單拗」、「雙拗」?
不依近體詩格律而輕言「一三五不論」, 藥樓先生謂之曰「墜甑碎瓦的噪響」。

用字應平而仄,或宜仄而平,稱作「拗」。
「拗」了某字、或某些字,不使全詩聲韻協調諧暢,只能叫「」。

出句既拗,知聲律而於本句中、或於對句中,設法轉易聲調使其聲律諧暢,叫做「」。
「拗」了某句、某字,設法於當句、或對句中「救」之,始能稱作「拗救」。
藥樓先生於《古典詩的形式結構》一書中稱:
單拗是本句自救的現象」。
雙拗是對句相救的現象」。
古人對於拗句,是儘可能用「救」的,拗而不救的例子,極為少見。」


讓我們再看看 風雲詞長在 卞思詞長〈蚌母〉第八樓寫道:
風雲 寫:若七言出句第五字該平而用仄,則宜於對句第五字改平聲以救之,然亦有不救者。

王力《漢語詩律學》稱此為「乙種拗」,云:「盡可能避免,否則盡可能補救。」,然「到了宋人,雖然對於乙種拗,漸多拗而不救,但仍有些詩人承受了唐人的衣缽,盡可能用救。」
由此可知,唐人對乙種拗是盡量避免或於下句救之,而宋人對此則較為寬鬆。

個人認同乙種拗盡量避免或盡可能補救,但若顧及詩意,找不到更適合的字替代,閒詠詩作亦可不救。(若是比賽作品則不妥)
http://www.poetrys.org/phpbb/viewtopic. ... ht=#141991


因此
鴻賓 寫:刀槍把下玩政,核彈雲中走端。

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平起出句拗第五字,唐人救之;宋人有救、有不救者。
我看了 風雲詞長此說,前路大寬。

故鴻賓詞長此首大作,對於此聯,可救、可不救,反正是「閒詠」;既有宋人前例,要救、不救,隨人。
但與「玩」字平仄之今古異同讀音無關,無須平野跑馬。

因為你在對句(落句)「核彈雲中走極端」中,先不論首字「核」字平仄(入聲11陌),但在關鍵處「第六字」,無論出句拗或不拗,這個「落句第六字」相對於「出句第六字」之「新」(上平11真),依近體詩黏對規則必須用「仄聲字」對之,始符合格律。
此處,鴻賓詞長顯然把「核彈雲中走極端」第六字之「極」當仄聲用(入聲13職),而不是「實際讀聲ㄐㄧˊ」(漢語拼音Jiˊ,或 Ji2 二聲)。
同一首詩中,「邏輯」應該是一致的,而不是隨己所好,前者作矛,後者用盾。


另,依王力的論述,「新」字當然不是「孤平」。
原因很簡單,出句「不入韻」,故無「孤平」爭議。頂多只能算「夾平」──「一平聲字被兩仄聲字所夾」。
如果有人要爭論「孤平」,請把王力的論述「讀通」,再言。
如果所提並非「王力所言『孤平』」,那這個「詞語」,其本身定義就很分歧。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惠我良多。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古董 » 2011-11-12 05:14 PM

楚狂 詞長見解甚是

然關於 犯孤平 與 抝救 另參照 楊維仁 老師整理 犯孤平淺釋 及 林正三 先生所提供【詩學概要】第三章:平仄 2.拗與拗救

http://tw.myblog.yahoo.com/hm9636/article?mid=140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3.htm#3-1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楚狂 » 2011-11-12 11:05 PM

古董 寫:楚狂 詞長見解甚是

關於 犯孤平 與 抝救 另參照 楊維仁 老師整理 犯孤平淺釋 及 林正三 先生所提供【詩學概要】第三章:平仄 2.拗與拗救

http://tw.myblog.yahoo.com/hm9636/article?mid=140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3.htm#3-1



林正三 先生的文章,鄙人當然拜讀過:
古董詞長所舉【詩學概要】第三章:平仄 2.拗與拗救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3.htm#3-1

維仁 詞長熱心於古典詩詞推廣及理論闡述,及整理近詩家詩集著作的功力與熱心,鄙人不能及,他的大作:
http://tw.myblog.yahoo.com/hm9636/article?mid=140
當然也讀過。

「然」字顯然是不認同。

不過,兩篇文章和古人論述,要讀通。

有關「孤平」與「夾平」,或「平聲不令單」,請參照:
http://www.poetrys.org/phpbb/viewtopic.php?t=24481
【孤平】與【夾平】

不另在此佔用他人篇幅贅言。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鴻賓 » 2011-12-02 08:11 PM

感謝楚狂詞長。有關“玩”讀聲在古書堆裏當然如此,不過,所舉例子,“玩”都是在句尾出現,“玩**”句型卻不見,不知為何?
讀音是隨時代變化的,玩家、玩意兒、玩物、玩弄,等等,玩也讀去聲?韻書當然有道理,但是每個時代都在更新修訂,那是為什麽?
“極”為入聲讀音,不必再討論。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文章楚狂 » 2011-12-02 10:35 PM

鴻賓 寫:所舉例子,“玩”都是在句尾出現,“玩**”句型卻不見,不知為何?


詩例舉句尾用字,原因很簡單,平仄立分

俗言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雖不一定正確,但若舉幾個出現在句中的詩例,再加上幾例出現「拗」與「救」的可能性,那這不如同「平野跑馬」,韁繩越扯越遠?

要一個出現在句中「玩XX」的詩例,剛好前一年翻檢《全唐詩》作筆記,可參考:
卷58_29唐‧李嶠〈二月奉教作)五律(上平5微韻)
柳陌鶯初囀,梅梁燕始歸。和風泛紫若,柔露濯青薇。
日豔臨花影,霞翻入浪暉。乘春重遊豫,淹賞芳菲。


這一首詩,首聯、頷聯、頸聯對仗,是首五言律詩。三句「泛紫若」作「下三仄」,可視作「五言平起出句拗第三字」,仍合律。
七句:「乘春重遊豫」之「重」為「重視」之「重」,該句為五言平起出句拗第四字成單拗。
重點在末句:「淹賞芳菲」,「玩」字若當作「平聲」讀用,則當句成「下三平」,是嚴重「出律」。


鴻賓 寫:讀音是隨時代變化的,玩家、玩意兒、玩物、玩弄,等等,玩也讀去聲?韻書當然有道理,但是每個時代都在更新修訂,那是為什麽?
“極”為入聲讀音,不必再討論。

生活詞例中,「古玩」、「清玩」、「雅玩」、「玩味」、「玩世不恭」,就不是啥「玩意兒」。

古漢語本為漢、魏晉、唐、宋以河洛一帶為京畿之「中州正音」,因歷代胡漢爭戰、交融,而漸漸離開古漢語的原生地,而輾轉流離到江南、閩、粵等地。即便是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一帶所使用「河洛話」,因入閩時間先後有異(晉──泉州、唐──漳州),故一州縣之內隔山仍有口音不同。即便到了台灣,河洛話還分「泉州腔」、「漳州腔」、「廈門腔」。
近體詩的語言載體便是「中州正音」,所以用近體詩格律與《平水韻》是近體詩的「縱向」──古今一千多年以來的聯繫,也是「橫向」──中外(包含日、韓、越等漢字使用圈)聯繫。
除非你全部拋棄掉漢字,連日本、韓國都無法做到;即便越南現在使用法語拼音,但從北圻到南圻,遍地廟宇楹聯都是漢字。民間嫁娶仍用「黃曆」。

中國大陸許多北方的方言,因為被北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民族交流影響,許多方言的發音已失去古漢語的特色,最簡單的就是生活語言中已無「入聲字」。「胡音」、「胡言」沒有入聲字。
元曲初興之時,尚被文人視為「北鄙殺伐之聲」,使用的已不是「中州正音」系統。如果鴻賓詞長要體認什麼叫作「典雅的古漢語」和「正音雅樂」,在大陸地區可以去一趟泉州,欣賞一下「南管」──雅樂──晉、唐沒落貴族的音樂。
在台灣,鹿港龍山寺可能還見聞得到耆宿演奏。

鴻賓詞長言「讀音是隨時代變化的」,當然,一個方圓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地,東海與西山之民如何溝通?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語文,否則就是雞同鴨講,誤會當然就會產生。
但母語──Mother Tongue是與生具來的,再強大的政治力也無法改變母親的樣貌──不愛爸爸,不愛媽媽,只愛毛XX?──時代前進了,可以回頭看看。

這個世界上,盡興書寫的文字載體很多,近體詩只是其中之一,當然它有些門檻,有人跨不過去,就絆倒了,還嫌它礙手礙腳。

近體詩的格律與韻律,不是隨一己之好,它要放諸四海,垂之千年,皆準!
文字、文化,可以被政治暴力強暴於一時。
但不是你把「準」革命成「准」,就「准」了!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練習生 » 2011-12-03 02:04 AM

鴻賓 寫: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不論玩是平或仄>刀槍把下玩新政>依乙種拗字法本句 不救,對句也不必救>正確
若依甲種拗聯法有對句救與對句雙救>正確
討論是很好>見解也沒錯>只是拗救式有三>拗字法 拗句法拗聯法>晚於學習之初亦曾迷惑>後讀許清雲教授資料豁然開朗>貼於詩詞講堂供參>有興趣自行閱讀
練習生
會員
 
文章: 509
註冊時間: 2007-04-25 09:50 A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6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