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裏桃源喜復尋,偷閒結伴作登臨。
一竿帆影攜秋色,數縷輕煙自翠岑。
莫怪陶籬偏愛菊,且從李郭好行吟。
青山阻斷繁囂路,世俗紛紜不再侵。
李德儒 寫:剛才看到楚狂詞長的評說,正在回覆的時候欲忽然斷了線。
回來失了楚狂長的留言。
現在已在樓上改正。
多謝楚狂詞長。
楚狂 寫:李德儒 寫:剛才看到楚狂詞長的評說,正在回覆的時候欲忽然斷了線。
回來失了楚狂長的留言。
現在已在樓上改正。
多謝楚狂詞長。
我打太快
不過忽然想到一個用法:
一般「放」字收上聲、去聲用
後來看到第六句用「李郭」
此典當出《後漢書‧郭太傳》:「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郭太,一作「郭泰」,字林宗
有「李郭同舟」成語,即出此
因此聯想到《集韻》收有一解:「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
所以「放」字也可做平聲用,不過有點冷僻了。一般韻書大概都只能查到上聲、去聲用法。
一點小意見:
頸聯用「陶潛」去對「李郭」,如果鄙人沒誤解的話(用李膺、郭太)
另有高人,可能會認為以一對二,差半字。(鄙人在此欄中看過此說,只是生性疏懶,隨興亦好。)
李德儒 寫:楚詞長果然博學,我也是想借意來對。
不知詞長認為借對好還是對人名好呢?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