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祖舜詞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贈陳祖舜詞長

文章犁頭店人 » 2011-10-31 11:48 PM

拙拙草廬唐宋風 , 穎川陳氏耀基隆
詩文父子賢昆仲 , 疑似三蘇下海東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文章維仁 » 2011-11-01 03:26 PM

詩文父子賢昆仲 , 疑似三蘇下海東。
轉結讚譽甚為雅致!
次句潁川已有陳氏之意,或許稍嫌重複。
最後由 維仁 於 2011-11-01 10:1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楚狂 » 2011-11-01 03:29 PM

虞舜後裔陳氏郡望「潁川」,從「」,不從「禾」。

請參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維仁 » 2011-11-01 10:17 PM

多謝楚狂詞長指導!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一生無際 » 2011-11-01 10:58 PM

吾亦潁川繼世風,遙聞海曙韻熙隆。
仰賢好借詩三百,共寫滄桑旭日東。
一生無際
會員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11-07-26 12:58 AM

文章犁頭店人 » 2011-11-02 12:10 AM

一生無際 寫:吾亦潁川繼世風,遙聞海曙韻熙隆。
仰賢好借詩三百,共寫滄桑旭日東。

謝維仁,楚狂詞長指教及一生無際詞長和詩。誠然,穎等於潁,潁卻不等於穎,但,潁川雖不全指陳姓,確有重複之嫌容後再思。總之謝謝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文章楚狂 » 2011-11-02 09:31 AM

犁頭店人 寫:誠然,穎等於潁,潁卻不等於穎,但,潁川雖不全指陳姓,確有重複之嫌容後再思。總之謝謝



漢字裡,右邊「頁」,而左上部「匕」字的,下可接「禾」、「示」、「水」、「火」,就這麼四個。

【穎】
俗作「頴」字。
《唐韻》作「餘頃切」,音潁。其義為「禾末」也,亦即「穗」。
《詩‧大雅‧生民之什》:「實堅實好,實穎實粟。」
另一義作「錐鋩」。《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潁】
《唐韻》作「余頃切」,音穎。水名。
《水經》:「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

準此,「穎」與「潁」,在反切音韻上,是「互注」的。



【熲】音ㄐㄩㄥˇ,《唐韻》作「古迥切」,音炯。《說文》:「火光也。」
《詩‧小雅,無將大車》:「無思百憂,不出于熲。」


末學看過台灣一本字典:五南《國語活用辭典》,釋「」字(水部)時,說明其一義作「物的尖端」時,可通「穎」(禾部),例:「五穀垂潁」;另喻「才能出眾」,例「摧苗落潁」。
請注意:此處是「潁」字作某義解時,該編者認為在此條件下可通「穎」用。
鄙人不確定其所本為何?此說是否為孤本,或立一家之說,未之知也。
至少,《康熙字典》裏,未如此收錄!
個人認為所舉兩例恐為訛書或手民之誤;求教高人代為分詳。
「五穀垂穎」見漢‧班固《西都賦》:「五穀垂穎,桑麻鋪棻。」
「摧苗落穎」見唐‧姚思廉《梁書‧張綱傳》:「且年甫強仕,方申才力,摧苗落穎,彌可傷惋。」

也跟末學中學國文所受啟迪教育大有不同。
吾師教我輩書寫「天」字時,上一橫須長過下一橫,象「天」之垂象皃。

個人在某些字的「音」與「義」,有時是很「頑固」的。
例如該字典釋「躍」字,收「又音ㄧㄠˋ」,個人是不能茍同的!
個人讀「跳躍」,仍如「跳悅」,而不唸「跳耀」;雖然在某些省市方言,「躍」與「藥」皆作「入聲十藥」讀如「約」。而今日普通話,唸「藥」如「耀」。
(另,耀,去聲18嘯)



【潁川】郡望,陳、賴、鍾、庾、鄔五姓,及另一說「烏」氏亦同,均以「潁川」為郡望。
賴氏更於族譜中,用甚多文字考證、說明、告誡其子孫,不可將郡望「潁川」之「潁」訛為「穎」。
客委會有一部《連城客家姓氏郡望歌》:「賴鍾皆屬潁川郡,……陳氏潁川與下邳,河南東海汝南堂。廣陵也是陳家郡,六處來源不平常。」
古人對「郡望」是何其審慎!

以往清明時節,見碑碣上堂號誤鐫為「穎川」、或「頴川」,皆憐其子孫。
近世有政治化其血脈源流,或數典忘祖,大字鐫其塋碣為「楓港」、「台北」者,先不言鐫碑之陽世子孫功德如何遠邁其祖,可獨創堂號郡望;而其心既如此決絕斷然,何須用漢人典儀哉?胡不用其烏魯木齊文曰:「%&*※○◎$」?
令後人見其先鬼盡相為詬詈焉!


另舉宋詩一首,關於「河水」、在「豫」、「皖」一帶與淮河主源「潁水」有關之地名,均書作「潁」字(從水):

宋‧蘇軾〈出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黃茅崗?黃茆岡?煙蒼茫?我有抄錯嗎?)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南郭友 » 2011-11-03 03:46 AM

楚狂 寫:

【潁川】郡望,陳、賴、鍾、庾、鄔五姓,及另一說「烏」氏亦同,均以「潁川」為郡望。
賴氏更於族譜中,用甚多文字考證、說明、告誡其子孫,不可將郡望「潁川」之「潁」訛為「穎」。
客委會有一部《連城客家姓氏郡望歌》:「賴鍾皆屬潁川郡,……陳氏潁川與下邳,河南東海汝南堂。廣陵也是陳家郡,六處來源不平常。」
古人對「郡望」是何其審慎!

以往清明時節,見碑碣上堂號誤鐫為「穎川」、或「頴川」,皆憐其子孫。
近世有政治化其血脈源流,或數典忘祖,大字鐫其塋碣為「楓港」、「台北」者,先不言鐫碑之陽世子孫功德如何遠邁其祖,可獨創堂號郡望;而其心既如此決絕斷然,何須用漢人典儀哉?胡不用其烏魯木齊文曰:「%&*※○◎$」?
令後人見其先鬼盡相為詬詈焉!


另舉宋詩一首,關於「河水」、在「豫」、「皖」一帶與淮河主源「潁水」有關之地名,均書作「潁」字(從水)......



 
昨日到澳門一行,路經河邊新街,正待橫過馬路時,驀地舉頭一看,咦 ── 不禁歎曰:「楚狂詞長真不我欺!」
 
隨手拍照一幀,以資證明。

 
 
     圖檔
 
 
 
 
 
南郭友
會員
 
文章: 56
註冊時間: 2004-11-16 06:10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