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僧 寫:感謝諸位評審的辛苦與評點。
也恭喜奕風行詞長、非文詞長和樵詞長!
一事請教:
後學習作提到「牛郎」。
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不發生七夕嗎?
農曆七月七日在台灣還是盛夏啊!與秋天的意象似乎關連不起來。
後學從小學習天文,夏天夜晚一抬頭就看得到「夏夜三角形」,
那就是「牛郎、織女、天津四」,銀河就隱約從牛郎織女中流過。
這點不知評審前輩有何見解?還請不吝指點!
人詞宗李正發先生評語可為參考
文學中的意象未必都與現實切合,例如,現實中一年四季都能見到桂花、菊花,但在詩詞中寫到桂、菊通常都在描寫秋天。在詩詞中「露、流火、蛩、牛郎」所被賦予的意象都與秋天有關。詩題既為夏夜,所描寫的事物,須能清楚的呈現出「夏」的意象,才不致於使讀者解讀錯誤。也許在現實中,夏天可以看到流螢,聽到蛩唧,但是在文學的創作中,考量的不單單是對現實的描寫,仍需顧及該事物所給予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