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五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5 12:51 AM

梅齋 寫:形收枯坐良久,竟難以為言。


感謝梅齋兄過訪復枯坐,我神陪片時,聊吟一首。

論書五律之九,題歐陽信本〈夢奠帖〉

結密臨中軸,飄搖若散樗。
搴旗張鎧鎖,沐雨振裙裾。
姿媚因肌瘦,神豪趁意舒。
唯公能兩末,秀健看紛如。


﹡兩末,兩個極端。《韓非子‧難勢》:「此則積辯累辭,離理失術,兩末之議也。」
最後由 張大春 於 2010-10-26 06:5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風雲 » 2010-10-25 09:02 PM

此組詩有三十首,真是巨作!陸續拜讀中。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6 06:54 AM

謝風雲詞長稱道。出律不諧之作所在多有,隨時訂正中。 :oops: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6 08:29 AM

論書五律之十,題張即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擫毫憐啄粒,拓管送流雲。
勢瘠絲將斷,形肥墨欲薰。
字中盈復昃,紙上縕而紛。
大將當麾棨,摐金若有聞。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6 12:54 PM

論書五律之十一,題揚無咎〈均休帖〉

橫勒挑長戟,掠飛留直聲。
發鉶才一瞬,震匣有孤鳴。
凝冷開松雪,遒深祖率更。
知君最相近,依舊拜石兄。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7 11:16 AM

論書五律之十二,題吳琚〈書蔡襄訪陳處士詩〉,字絕佳,詩減原色。

念起鋒先出,形消意不收。
將枯啼鳥樹,已潤碧溪舟。
餘香催氣力,變景奪風流。
指北寧如此,有人橋畔愁。


﹡蔡襄詩原作:「橋畔修篁下碧溪,君家元在此橋西。來時不似人間世,日暖花香山鳥啼。」吳琚首二句書作:「橋畔垂楊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橋西。 」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樂齋 » 2010-10-28 01:00 PM

張大春 寫:論書五律之十一,題揚無咎〈均休帖〉

橫勒挑長戟,掠飛留直聲。
發鉶才一瞬,震匣有孤鳴。
凝冷開松雪,遒深祖率更。
知君最相近,依舊拜石兄。


我對簡體字通常沒什麼意見,
可是每回在網路上或是現代書上見到古人名字中的"無"(无),"後"(后),"雲"(云),葉(叶)等字,
總不免怨嘆:
到底是古人的名字原作如此,
還是現代人簡化了,
又或許是簡轉繁時變了樣?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9 09:18 AM

論書五律之十三,題沈尹默〈論書詩〉,並借无字答樂齋詞長

能得晉賢骨,乃傳唐楷神。
右軍無本相,一佛每分身。
勁草天然直,駸書物化真。
流雲入流水,不動水中人。


﹡沈尹默〈論書詩〉:「米顛淳雅涪翁韻,一代論書鑒賞工。清勁差同渾厚異,无人可有晉賢風。」
此處書跡確用「无」字。
﹡《莊子‧齊物論》:「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樂齋 » 2010-10-29 09:50 AM

多謝大春詞長賜知。
"無""无"通用,一如"與""与"通用,
古字原可互易,書法尤然。
莊子原作"胡蝶",雖書作"蝴蝶",无礙文意。
雖然,
人名如"揚子雲"作"揚子云",
書名如"後山詩話"作"后山诗话"之屬,
實不便於搜尋撰文。
向者每苦於此,
觀網路有作"揚无咎"者,有作"揚無咎"者,
憶及往事,故借詞長版面以抒嘆,幸勿見怪。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9 11:20 AM

樂齋 寫:向者每苦於此,觀網路有作"揚无咎"者,有作"揚無咎"者,憶及往事,故借詞長版面以抒嘆,幸勿見怪。

相濡以,何怪之有?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樂齋 » 2010-10-29 12:52 PM

見"相濡以墨"之語,忽思及烏賊聊天之景,不覺大笑。
此與本題無涉,置之勿論可矣。

回歸詩作,
"骨"字言沈老之字,甚是!
詞長以詩論書,
既顯高才,亦見學識,拜服。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