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持 寫:處處層氷獺祭魚。隔年光景轉模糊。提壺一鳥呌華胥。 嫩栁舞西風態度,故鴻謌北雨工夫。滿庭衰朽幾銷除。
有趣的「提壺」鳥,不過「提壺一鳥」的「一鳥」兩字,感覺上有點贅餘,仿彿是在「註」給他人看,可換他詞試看。
不過,在台灣,也沒看過「提壺」這種鳥(一曰「鵜鶘」,鄙人不能確認);不曉得滬上,尤其是崇明島一帶保護區可見得否?
換頭兩對仗句,新鮮!
近重讀《稼軒詞》,引其中一闋代註:
辛稼軒〈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煙迷露夌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樣春風幾樣青。
提壺脫袴催歸去,萬恨千情。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
【註1】夌,即「菱」;「露夌」即「露水下的水中菱葉」。
【註2】「提壺」即「提壺蘆」,鳥名,麻斑羽,似鷂而小。一曰即「鵜鶘」。
唐‧劉禹錫〈和蘇郎中尋豐安里舊居寄主客張郎中〉:「池看蝌蚪成文字,鳥聽提壺憶獻酬。」
宋‧歐陽修〈啼鳥〉詩:「獨有花上提壺蘆,勸我沽酒花前醉。」
宋‧周紫芝〈禽言詩.提壺蘆〉:「提壺蘆,樹頭勸酒聲相呼,勸人沽酒無處沽。」
明‧湯顯祖《牡丹亭‧勸農》:「提壺叫,布穀喳。」
【註3】「脫袴」亦鳥名,以其聲鳴「脫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