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 寫:李凡 詞長所述「我本人並不認為五連仄值得推許.但幾個教授一致意見亦非無因.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書中解釋〔一身報國有萬死,〕用的是五連仄的拗救而非以入代平.幾位教授可能亦源於此.」較有理據;而 南郭友 詞長所提「以入代平」只在宋詞偶有所見,若近體詩者,敝人亦未曾聞有「以入代平」之說。
詞宗在選作時難免有疏忽之處,然教授所見多半無誤,詞長或可參考 張夢機 教授所著《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內容有錄載各種出句對句之抝救。「南朝四百八十寺」確為「平平仄仄仄仄仄」,實無第六字「十」" 以入代平 " 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之說。南郭友 寫:古董 寫:李凡 詞長所述「我本人並不認為五連仄值得推許.但幾個教授一致意見亦非無因.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書中解釋〔一身報國有萬死,〕用的是五連仄的拗救而非以入代平.幾位教授可能亦源於此.」較有理據;而 南郭友 詞長所提「以入代平」只在宋詞偶有所見,若近體詩者,敝人亦未曾聞有「以入代平」之說。
教授所見,未必一定正確,尤其是何氏一眾教授,推廣粵語正音運動,已經搞到雞毛鴨血。
就說 2007年第十七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吧,聲明以《平水韻》為標準,竟然選出這樣的冠軍:
學生組冠軍黃令時作品《十年》
惡虜驕胡一夕刪,東方真個有珠還。
十年事過馬照跑,大市勢如牛再攀。
遷籍憂疑成懊悔,幾人徒唱念家山。
法名基本勞君讀,海角繁華早令頒。
跑 屬【三肴】平聲,不可作仄。
教授云乎哉!
南郭友 寫:
靄文詞長客氣,南郭友不學無術,亂噏廿四,不必認真。
並不鼓吹「以入代平」,只是說有例可援而已。
不記得在那裡看過的資料─
杜甫《送遠》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
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草木歲月晚」 為五連仄,應是出律。
可是「晚節漸於詩律細」的詩聖,卻認同當時「以入代平」的習慣:
把「草木歲月晚」─「仄仄仄入仄」視為「仄仄仄平仄」,只是拗句;
以「關河霜雪清」─ 「平平平仄平」作拗救。
有人認為上說是宋詞「以入代平」之濫觴。
南郭友 寫:南郭友 寫:
靄文詞長客氣,南郭友不學無術,亂噏廿四,不必認真。
並不鼓吹「以入代平」,只是說有例可援而已。
不記得在那裡看過的資料─
杜甫《送遠》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
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草木歲月晚」 為五連仄,應是出律。
可是「晚節漸於詩律細」的詩聖,卻認同當時「以入代平」的習慣:
把「草木歲月晚」─「仄仄仄入仄」視為「仄仄仄平仄」,只是拗句;
以「關河霜雪清」─ 「平平平仄平」作拗救。
有人認為上說是宋詞「以入代平」之濫觴。
言論自由真好,在下依然覺得所看過的資料,有可取之處。
首先聲明,張夢機教授亦為在下所敬重之學者。
但若說─
南朝四百八十寺 (平平仄仄仄仄仄)
多少樓臺煙雨中 (平仄平平仄仄平)
淺見認為煙救得了八,救不了十。
十,以入作平,或可走出迷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是自知不足的南郭友座右銘。
小發 寫:
南郭友詞長所提出的論點或許可再探討,近體詩是否有以入代平之說,須要更多的資料來佐證,單就一二詩例實在難以成說,「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十剛好是入聲,所以能符合詞長所說的「以入代平」,然有更多的例子,卻不是「以入代平」所能解釋,略舉如下:
禹力不到處,江聲流向西。(周朴--董嶺水)
落月池上鉤,清風松下來。(孟浩然--裴司士見尋)
餘子不可數,此君何可無。(陳與義--種竹)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李商隱--落花)
且復傷遠別,不然愁此身。(高適--別劉大校書)
似此拗救不勝枚舉。因此近體詩中若有以入代平的現象,想要成立,勢必要有更多的資料來推衍,整體中容有例外,例外卻不能用來涵蓋整體,我想這也是學者們在做學術研究的考量之一。
南郭友 寫:李凡 寫:由於對仄收句平仄一般比較寬,我看過香港圖書館公開詩評比是允許五連仄的.
唐、宋文人不獨曾「以入代平」,更「以去代平」;惟不成氣候之餘,留下的五連仄句子,何氏一派不細審其中之上去入三聲布置,囫圇吞棗,便說允許五連仄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5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