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詠史絕句10首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赤崁樓詠史絕句10首

文章吳東晟 » 2009-07-25 01:13 AM

赤崁樓詠史絕句

洪嘉惠詞長編《臺灣千家詩》,僕應邀作赤崁樓絕句一首。今日重遊赤崁樓,並於紀念品部購得謝碧連《赤崁樓與雙面碑》一書。書閱畢,欲成一詩而不可得,竟作十絕,可謂豐收也。僕嘗觀連橫《臺南古蹟志》,知赤崁樓、赤崁城二者不同,前者普羅民遮城,後者熱蘭遮城也。唯不知古書文獻是否細辨此二者?觀謝著所引文獻,似未細辨樓城之別也。

1.
美地人爭憚禍繁,揮金十萬築屏藩。
守城糧竭驚潮湧,鐵甲連雲過海門。

註:赤崁樓,舊稱普羅民遮城(意為「省城」),荷蘭人因懼造反、搶劫,築此城以為防衛工事,並以該城充法庭、賓館、會見部落酋長之會議室。然此城耗費甚鉅,計十一萬荷盾,超過預算一半。當時台灣副長官揆一之月薪,不過二百荷盾,此城靡費可見一斑。又:鄭成功過海門,入臺江,實借漲潮之利。蘭人猝不及防,以是敗戰。

2.
艨艟巨艦氣如山,天墜承天命亦艱。
暫借番樓充府署,征鞭西指待時還。

註:鄭成功克復臺灣,設一府二縣。一度以赤崁樓為承天府署。赤崁樓規模狹隘,吳振臣〈閩遊偶記〉云:「赤崁城……無雉堞。名為城,其實樓臺也,土人皆稱紅毛樓,乃西洋制度……紅毛酋長所居之處。」

3.
省城無堞只樓臺,想像蘭人闢草萊。
拾級曾疑規格仄,也聞逾制墮將來。

註:今之赤崁樓,實為清代海神廟及文昌祠,已非昔日普羅民遮城。二樓亦無堞,規格亦窄狹。其間樓梯,幾不容錯身。僕曾誤以為此為府署,頗訝其逼仄也。因思省政府中興新村諸廳處,樓梯皆甚寬敞,似此方侔一省樞要之規格。清人唐贊袞《臺陽見聞錄》曾載赤崁城「城初甚高峻,以勢壓縣治,墜去數稚」。

4.
淨瓶甘露祓西洋,三昧深諳選道場。
只為佛郎尋戰釁,宸綸一夜墮殘牆。

註:赤崁樓曾三建二拆觀音大士殿。首次建殿年代無從稽考,或云雍正年間,或云道光年間,或云同治二年。所祀官世音菩薩,係鄭成功家佛。謝書謂:「臺人不忘鄭氏乃於當年其駐蹕之承天府署遺址,建廟祀其家佛,以賡續香火,而鎮紅毛邪氣,並寓追懷之意亦未可知。」詩中首句本乎此。又三建二拆,首建雖不詳,要之乃於同治二年前,首拆則於光緒十年間。因佛郎西(法國)犯雞籠、滬尾,聲稱臺灣南部有他們所建遺留之城堡,臺灣縣奉上諭,收購附近民房,一夕之間毀去民房並赤崁樓壁,以杜絕洋人口實。後臺灣知縣沈受謙於此建文昌閣、海神廟、五子祠。

5.
瀛嶠曾傳起戰塵,可憐枉死牡丹人。
安瀾當仗英靈力,建廟加封祀海神。

註: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來台。自此清廷始重臺灣海防。沈葆楨有〈安平海神請加封號摺〉,奏請於安平建立海神廟一區,敕加封號「助順」,既安軍心,亦安民心。光緒准其奏,唯敕加臺灣海神封號曰「敷仁」,廟則建於赤崁樓。


6.
抗手中原憶後蘇,眼前遺跡即蓬壺。
聞說故祠崇五子,海濱文教久覃敷。

註:光緒十二年,臺灣知縣沈受謙建蓬壺書院、五子祠。蓬壺書院為府城三書院(海東、文山、蓬壺)僅存殘蹟者。有清一代,臺灣府進士五人:施瓊芳、陳望曾、施士洁、許南英、汪春源。其中施士洁與蘇軾同月同日生,因顏其庵曰「後蘇龕」。五子祠所祀者為宋儒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

7.
時逢戰亂百般哀,風氣更移重北臺。
不憚物資欽羽鳥,殷勤重建舊蓬萊。

註:一八八五年,台灣省城移往臺中,自是臺南趨於式微。日治後,行政中心乃位於臺北。臺南既式微,赤崁樓,實則僅餘古蹟價值耳。然昭和十九年(日治時期最後第二年),臺南市長羽鳥又男,感古蹟之腐朽危殆,乃不惜戰時物力匱乏,積極說服軍方協助,毅然整修。羽鳥市長延聘臺籍老工匠從事修復,據羽鳥氏所撰〈赤崁樓修復源起〉言:「他們雖都是六十開外之老工,但都抱著留其靈妙技藝於後世之信念,而專心一味孜孜琢雕、繪彩,投入於技藝之發揮,無絲毫戰時生活不安之陰影。」唯戰時缺鋼筋水泥,羽鳥氏之重修仍以木料為建材。

8.
正門過仄側門寬,三度觀音築法壇。
小徑不傷民屋集,移形換位利人看。

註:赤崁樓之正門,本朝向赤崁街,因空間狹隘,兼正門為大士殿所蔽,乃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臺南市政府修建、成大賀陳詞教授設計,以鋼筋水泥重修赤崁樓,並於羽鳥市長拆闢之防空空地附建園庭。正門改設於民族路,以利遊人參訪。今人欲遊赤崁樓,一入大門,則先見園庭,後見主建築體之側面。

9.
整建思求萬世垂,華樓開掘見洋基。
遊人半日應觀遍,五代衣冠各有遺。

註:謝書云:「原荷人所建赤崁樓建物已盡毀,所餘臺基建海神廟、文昌閣。赤崁樓身委建廟,成華頭洋身。尋昔時赤崁樓─紅毛城-番仔樓蹟,只得看殘存之臺基,則海神廟、文昌閣之臺基耳。」赤崁樓之布置,雖以紀念鄭成功為主,然此樓實為荷蘭、明鄭、滿清、日治、乃至國民政府共同遺蹟。僕半日清遊,歷見荷人之臺基、明人之故事、清人之建築,日人之翻修,今人之經營。五代衣冠,俱見一斑也。

10.
新闢庭園地百弓,古碑羅列紀豐功。
議和圖上荷人立,引得阿爺釋異同。

註:今大門之庭園,為民國五十五年所闢建。園區古碑叢立。其中乾隆平定林爽文後御製九碑,亦存放其中。庭園有一巨型雕像,曰「鄭成功議和圖」,該圖荷人俯首站立,呈遞降書,鄭成功受其降書,二將官侍立焉。此雕像原為「鄭成功受降圖」,乃台南市赤崁獅子會於民國六十九年籌建,原圖荷人跪呈降書,與今圖設計不同,名稱亦不同。今年(民國九十八年)二月,獅子會集資重修該雕像,前後異同,頗饒趣味。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4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文章梅齋 » 2009-07-26 01:08 PM

美地人爭憚禍繁,揮金十萬築屏藩。 守城糧竭驚潮湧,鐵甲連雲過海門。
艨艟巨艦氣如山,天墜承天命亦艱。 暫借番樓充府署,征鞭西指待時還。
省城無堞只樓臺,想像蘭人闢草萊。 拾級曾疑規格仄,也聞逾制墮將來。
淨瓶甘露祓西洋,三昧深諳選道場。 只為佛郎尋戰釁,宸綸一夜墮殘牆。
瀛嶠曾傳起戰塵,可憐枉死牡丹人。 安瀾當仗英靈力,建廟加封祀海神。
抗手中原憶後蘇,眼前遺跡即蓬壺。 聞說故祠崇五子,海濱文教久覃敷。
時逢戰亂百般哀,風氣更移重北臺。 不憚物資欽羽鳥,殷勤重建舊蓬萊。
正門過仄側門寬,三度觀音築法壇。 小徑不傷民屋集,移形換位利人看。
整建思求萬世垂,華樓開掘見洋基。 遊人半日應觀遍,五代衣冠各有遺。
新闢庭園地百弓,古碑羅列紀豐功。 議和圖上荷人立,引得阿爺釋異同。


居士雅善此格,深賞。揪出三俗客:「拾級曾疑規格仄」「 移形換位利人看」 「遊人半日應觀遍」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文章吳東晟 » 2009-07-26 10:29 PM

謝詞長賞詩
"移形換位"句 僕寫時便覺得不洽
原本作"移形換位便人看"
更俗
一笑

三俗客容在下仔細推敲
謝謝糾出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4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文章假面兔 » 2009-07-29 12:32 AM

提上來欣賞.
假面兔
會員
 
文章: 231
註冊時間: 2007-01-12 11:01 AM

文章吴戌 » 2009-07-29 08:13 PM

诗有不尽者,注而尽之也,得之?失之?
欣赏学习!
问好词长!
若得巫山情可待,不辭長做夢遊人。
吴戌
會員
 
文章: 221
註冊時間: 2006-04-23 11:19 AM
來自: 安徽·岳西

文章吳東晟 » 2009-07-29 08:44 PM

謝謝假面兔詞長 吳戌詞長賞讀
僕原本亦未註
然因應邀而作
編者要求作者自加註釋
以是不憚冗贅 細註如上

解釋至此
於此事因由似又盡之
一笑

問好詞長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4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好詩

文章夜風樓主 » 2009-07-30 01:22 AM

我大概是三十年前去的 當時一個小孩問他父親 那碑上是那國文 父親說 因以前受荷蘭人統制是荷蘭文 我告訴那位父親 
西洋文都是橫寫的 那是滿文 傳說碑是十塊 由下面似龜的動物背著渡海 走失了一隻 剩下九塊碑 我已不記得那動物的名稱了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