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弔三峽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七律】弔三峽

文章楚狂 » 2009-03-23 10:07 AM

【七律】弔三峽

大塊文章繫夢看,猿聲未共兩山攔。
彤雲鐍峽蒼巖黯,白帝沉江碧水寒。
八陣圖隨潮汐壞,三閭魄付雨煙殘。
千秋史韻應猶在,不見當年李杜還。

【用韻】仄起首韻,上平十四寒。
【註1】末句原做「欲見當年李杜難」,自覺氣勢不宏,改用「飛雁出群」格,借「上平十五刪」──「還」。
【註2】三峽大壩蓄水後,白帝城遠看成一孤島,有文史「陸沉」之歎,感慨賦此。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思齊 » 2009-03-27 02:13 AM

喜頜聯,嘆息。
思齊
會員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9-02-17 11:35 PM

文章維仁 » 2009-03-29 07:44 PM

楚狂詞長此首大作深沉有致。
「大塊文章繫夢看,猿聲未共兩山攔。」首聯破題極佳!
首句「大塊文章繫夢看」為全詩訂下感傷的基調,遣詞又頗具風雅,一起筆便是不凡!次句「猿聲未共兩山攔」,翻用李白下江陵之詩意,暗點題目「三峽」,頗見高明。
「彤雲鐍峽蒼巖黯,白帝沉江碧水寒。」十四字對仗之中,巧妙鑲入「彤」「蒼」「白」「碧」四顏色字,卻又表現自然而不覺勉強,甚是妙筆。在下佩服讚賞之餘,惟對「鐍」字頗感艱澀。「鐍」字想必是錘鍊之後才下的字,淺見以為「鐍峽」對照於此作其他詞句,稍嫌生硬而不夠自然。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楚狂 » 2009-03-30 09:04 AM

多謝 思齊 詞長 與 維仁 詞長 賞評.
遣詞用字當再洗煉,一揖!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楚狂 » 2009-04-06 09:41 AM

維仁 寫:「彤雲鐍峽蒼巖黯,白帝沉江碧水寒。」十四字對仗之中,巧妙鑲入「彤」「蒼」「白」「碧」四顏色字,卻又表現自然而不覺勉強,甚是妙筆。在下佩服讚賞之餘,惟對「鐍」字頗感艱澀。「鐍」字想必是錘鍊之後才下的字,淺見以為「鐍峽」對照於此作其他詞句,稍嫌生硬而不夠自然。


台灣吟遊團聚或詩詞競賽中,有部份詩家視七律近體詩「三平頭」、「三仄頭」為違式者(五律則為標準句式);拘泥於「格律」而失袁枚所謂的「性靈」。過於著重平仄格律的嚴謹,而將近體詩當作「宋詞」填,不亦不解風趣。
但在近體詩格律中,尤其是「七律」,唐人並不忌諱「三平頭」,宋人亦不避,即使是將近體詩格律研之愈趨工整之清詩者亦所在多有。
這些例子在選詩精要的《唐詩三百首》或清人詩作中,可以檢索得之。

創作此篇時一直困於一個迷思:「三平頭」;所以頷聯出句便規規矩矩用「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三四字便信手寫下了「鐍峽」兩字。
經 維仁詞長一點,揣摩了一下,選了幾個字來替代;「截」字或「鎖」字當是略佳些(個人管見),但仍有「拗口」之嫌:

1.截(入聲9屑):阻攔、阻擋。如:「攔截」。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傳:「以萬騎之眾,逐數千之虜,追尾掩截,其道自窮。」
2.鍥(入聲9屑):截斷、砍斷。戰國策.宋策:「鍥朝涉之脛而國人大駭。」
3.錮(去聲7遇):熔鑄銅鐵來填塞孔隙。說文解字:「錮,鑄塞也。」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劉交傳:「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無可欲,雖無石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鴻賓 » 2009-04-07 08:44 AM

峽,平水韻為入聲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文章楚狂 » 2009-04-13 08:33 AM

鴻賓 寫:峽,平水韻為入聲


哈!

雅集版規規範得很清楚,尚且,此處無人用「中華新韻」寫兒歌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