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樓主 寫:楓橋問渡寒山寺
詞長此句是否認為 蘇州曾有楓橋
寒山寺,位於蘇州古城西北的城門──「閶門」外「十里」處(一華里約等於半公里),在「大運河」旁,地名便喚做「楓橋鎮」。黃色寺牆上嵌有三塊青石,上刻「寒山寺」三個大字,鐵劃銀勾,喜歡書法的倒是可以仔細揣摩一番。
至於「楓橋鎮」,便是因「楓橋」而得名。由於唐人張繼〈楓橋夜泊〉七絕太過有名,聲動中外,所以到底是因張詩而有「楓橋」之名,還是後人穿鑿附會,明清以來爭論不休。
但現代,確實有這麼一座青石拱橋,便喚做「楓橋」。當然多事文人,還有敲骨剝髓硬指張繼七絕詩題〈楓橋夜泊〉和詩中所謂「江楓漁火」,其實指的是兩座橋──「江村橋」與「楓橋」;究實了,反而壞了「詩境」。
現代的「楓橋」,距離蘇州古城大約七里(3.5㎞),是太平天國戰亂後於同治六年重建。就如同大陸許多「古跡」,早不是原物;拿考古學毛刷去仔細剝刷石塊,或用洛陽鏟「搰」(河洛話,入聲字)一些土去判斷同位素年代,是唐突古人。
參觀蘇州各景點,可以喚醒心靈深處沉睡的唐魂、宋魄;比較可惜的是中國大陸景點都太過現代「商業化」經營,少了一分「用心」。如寒山寺內的四大天王雕塑,真可謂之「金碧輝煌」,但那不是我想見、想要的。
再來,「維護古跡」當然需要阿堵物,但那門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間距,是令人咋舌的:張繼的〈楓橋夜泊〉太有名了,要參觀七絕詩境的主體「楓橋」,RMB$25。更妙、更絕的是〈楓橋夜泊〉詩中,寒山寺與鐘聲,呃,算是「背景」和「襯景音樂」吧,要領會詩人感受,寒山寺門票RMB$20,撞鐘RMB$10。第一次因詩而傷了荷包與心。
打個比方說吧,台灣最大的瀑布──台北縣「十分寮瀑布」,明明就在溪邊,但你沿著鐵路、山路,柳暗花明就是看不到,要拍照,當然得買門票!
至於,穿鑿附會最離譜處,就是運河旁還有石壁刻繪有「張繼夜泊處」;信不信?隨你!
不過,參觀後也讓我有所起示:台灣各大宮廟開春有所謂的「插頭香」,萬頭攢動,星火灼燙,看得是怵目驚心。不如仿照寒山寺新年撞鐘祈福一五○響,每逢數字「八」響一杵RMB$300,非「八」之響一杵RMB$200。
如果台灣這些宮廟要開創更大商機,就直接「開拍競價」新春頭香,盛世豐年或許可以累創一炷億元天價。
至於平民百姓,我佛慈悲,子時一刻之後,「錢門」大開,普渡眾生--響應環保拯救地球,改以50元硬幣扔擲「扣鐘」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