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劍龍 :也談新事入舊詩(二)——以異語代替現代事物字詞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余劍龍 :也談新事入舊詩(二)——以異語代替現代事物字詞

文章寓公 » 2009-03-18 07:20 AM

余劍龍 :也談新事入舊詩(二)——以異語代替現代事物字詞
古典瞬間.《文匯報》http://www.wenweipo.com [2009-03-18]

 詩人在舊詩中描寫新事,直接引用常用的現代事物字詞的審美問題,前文已述。但如果引用的字詞是不常用的異族字詞呢?筆者發現,一些詩人會使用這些不常用的異族語言來創作。異語是指以夾用標準語以外的、少量異族語言的詞語,提高說寫的接受效果的修辭文本模式。(吳禮權:《修辭心理學》,頁160-4)這些異語,包括了外語語音藉詞、非本地域方言及外語直接挪用。

外語語音藉詞

 語音藉詞主要是指音譯成漢字的外語,但本文所指的並非日常已廣泛應用的藉詞,因為它們經過長期應用,已被漢語語言系統吸收,我們對它們的感覺無異於一般現代事物字詞。本文的藉詞僅指詩人創作時,故意對現代事物的原有外文名稱擬音而成的詞語。

 清末文人急於傳入西方新思想救國,黃遵憲早已提倡以語音藉詞應付詞語不足,稱為「還音」(張堂錡:《黃遵憲及其詩研究》,頁75)。然而藉詞的閱讀過程存在不少問題,試以〈倫敦竹枝詞〉(《上海洋場竹枝詞,頁104-105)為例說明:「握手相逢姑莫林,喃喃私語怕人聽。定期後會神休誤,臨別開司劇有聲。」首句的「姑莫林」是英語 Good morning的語音藉詞,結句「開司」即英俗的 「接吻 (kiss)」。坦白說,讀者未必能讀出以上的意思,因為讀者先要正確猜擬讀音。以「姑莫林」為例,讀者要先從「姑莫林」想及其讀音[gu1 mok6 lam4](粵音)或[gu1 mo4 lin2](普通話),再藉諧音以擬測原文Good Morning。此種解讀其實是解碼過程,如果過程出錯,讀者便不能理解句意,更勿論賞析全詩了。此外,不同的詩人所創作的藉詞也會因地域不同而有理解困難,上例藉詞明顯以普通話為據,以粵方言為母語的香港讀者便難以解讀。

 隨著現代漢語的發展,西方概念和事物已能從中文找到基本相應和等值的語彙以作直譯,現時詩作已甚少應用語音藉詞。而且,語音藉詞與直接引用現代名物同樣與古典詩詞的期待視野不協。比較兩者,閱讀直接引用現代事物的詩作時,讀者是在閱讀過程進行的瞬間,直覺地產生期待失望;相反,在發現語音藉詞的不協調之前,卻需要經過額外的解讀過程,延長了失望的時間,容易造成更大的期待失望,甚至產生期許脫軌的喜劇效果。因此,現今詩人傾向利用這種方法以構成調笑的效果。台灣地區的詩人壯齌〈聖地牙哥下城購香精蠟燭戲作〉(「網路古典詩詞雅集.詩薈」):「微火精油上,仙芬斗室間。西文標燭背,寐得映台灣。」詩作先以古典詩詞既有意象,營造類似焚香的古典情境,將燃點香精蠟燭的納入古典氛圍。第三句以「西文標燭背」的作為提示,給予讀者解讀結句的線索,當讀者經過漫長的解讀過程,解讀出結句 「寐得映台灣」即英文Made in Taiwan的時候,與期待視野的強烈不協調導致了期許脫軌,達到了詩人「戲作」的調笑效果。

非本地域方言

 舊詩的標準語是唐宋明清時期的詩詞用語,在此之外的便是非標準語。非標準語包括了本地語和非本地語,然而本地語是日常所用的,因此它們屬於前文直接引用現代事物字詞的範圍,非本地語才屬本文的異語,它們實際上是指非本地域的方言。

 引入非本地語的問題是,只要文本脫離其區域範圍內的目標讀者,它的審美效果便會變得不穩定。雖然如此,但如果詩人的目標讀者只是本地人的話,這不失為處理現代事物的好方法。例如寄園寄客的〈敬和涼亭主人吟長寄遠〉(「網路古典詩詞雅集.詩薈」網頁):「久別家山杳,詩朋勝比鄰。古今同厚薄,遐邇一般親。覓句酬知己,栽花慰老身。熒屏無冷暖,共醉四時春。」詩人身處台灣地區,而詩中的「熒屏」則是內地的用語,台灣地區常用的稱呼是「螢光幕」;鄒穎文的〈蘇幕遮〉(《第十二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填詞獲獎作品》)亦有「熒屏」一詞,鄒氏是香港人,香港人把電腦的「螢光幕」依照英文monitor略稱為mon。總之,不論是寄園寄客還是鄒氏,他們不約而同地引用非本地詞語「熒屏」,是為了令詩作與目標讀者維持足夠審美距離,不至於因 「螢光幕」或 「mon」太接近他們地域讀者的日常生活,引發實用性的聯想而對審美活動有負面的影響。

 然而,如果此內地讀者讀到此二詩,他們便感受不同了,因為「熒屏」是他們的日常用語。

 方言入詩,其實早被黃遵憲提倡,但是今時今日現代詩人引入他人之方言,是為了透過陌生感維持審美距離,與黃遵憲當年主張引入方言是為了我手寫我口,有本質上的不同。

外語直接挪用

 外語挪用是指從非漢字的語言系統,連形帶音挪用詞語到詩詞之中。然而,此類處理手法所引用的外國語文,必須為非日常慣用之外國語文,否則便應歸於第一節直接引用的類別。例如,一郡〈特區即事〉(《一郡三閑集》網頁)有「高樓誇灝景,一馬得三T」句,「三T」已經是香港慣用的實馬術語,從審美過程的角度看,與實際生活距離太近。相反,外語挪用的審美距離不是太近而是太遠。試舉陳耀南(《東瀛詩草》,頁10,14)的〈自嘲〉兩首以作分析:「無端歲月以蹉跎,可羨後生識見多。論雅談風瓶水瀉,旁觀我只聽。」「京言阪語秋風過,腹儉洋文恨不多。酬應日中安所仗,隨人囫圇說。」第一首的「」(粵音近「鴉羅」)是日語常用發語詞,詩人聽日人說話常只聽得懂發語詞,自嘲不諳日語。第二首的「」(粵音近「多磨」)解作多謝,突出了日人注重日常禮節的特點。外語挪用在此兩首詩中,保留了實際感發詩人情感的處境原狀。

 不過並非每個讀者都能受惠於外語,詩中引入非漢字的語文,雖然能引起注意,但日語平假名與漢字的字型不協,詩作字面上不能構成單一完形。外語的出現亦顯然與一般讀者的期待視野不協,容易導致失望的產生和對文本的厭惡,然而兩處日語都與詩作的韻腳音近,這文藝技巧而或可產生補救的審美效果。此外,外語解讀是另一問題,不懂日語的讀者不可能在沒有註解的情況下明白上引詩作,因此,外語挪用必須靠注譯等配套的方法,才不致構成理解困難。

 由前文及上文可見,直接引用現代事物字詞,及以異語代替現代事物字詞,二者的審美效果可謂過猶不及,未算理想。
寓公
會員
 
文章: 69
註冊時間: 2004-06-17 04:46 PM

Re: 余劍龍 :也談新事入舊詩(二)——以異語代替現代事物字詞

文章一方 » 2009-03-19 06:40 AM

寓公 寫:余劍龍 :也談新事入舊詩(二)——以異語代替現代事物字詞
古典瞬間.《文匯報》http://www.wenweipo.com [2009-03-18]
 
 引入非本地語的問題是,只要文本脫離其區域範圍內的目標讀者,它的審美效果便會變得不穩定。雖然如此,但如果詩人的目標讀者只是本地人的話,這不失為處理現代事物的好方法。例如寄園寄客的〈敬和涼亭主人吟長寄遠〉(「網路古典詩詞雅集.詩薈」網頁):「久別家山杳,詩朋勝比鄰。古今同厚薄,遐邇一般親。覓句酬知己,栽花慰老身。熒屏無冷暖,共醉四時春。」詩人身處台灣地區,而詩中的「熒屏」則是內地的用語,台灣地區常用的稱呼是「螢光幕」;鄒穎文的〈蘇幕遮〉(《第十二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填詞獲獎作品》)亦有「熒屏」一詞,鄒氏是香港人,香港人把電腦的「螢光幕」依照英文monitor略稱為mon。總之,不論是寄園寄客還是鄒氏,他們不約而同地引用非本地詞語「熒屏」,是為了令詩作與目標讀者維持足夠審美距離,不至於因 「螢光幕」或 「mon」太接近他們地域讀者的日常生活,引發實用性的聯想而對審美活動有負面的影響。


寓公詞長吟安。

就個人所知,寄園寄客詞長並非台灣人,亦不是身處台灣地區。請查證一下。

個人覺得新名詞入詩的好與壞,與審美距離遠近無關,這應是能否仍保持詩的風雅。

不僅作詩,就算學生作文章也不應混雜外語。現在很多香港中學生便在中文作文中加入一些英文字。看過幾篇,吾不欲觀之矣。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3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寓公 » 2009-03-19 07:35 AM

原作 "詩人的讀者群多身處台灣地區", 因篇幅刪節以致構成誤會, 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他日有機會重刊定當補正.
寓公
會員
 
文章: 69
註冊時間: 2004-06-17 04:46 PM

文章李凡 » 2009-03-19 11:33 AM

寄園寄客是雅集的朋友網友.現在美國,但是大陸旅美華人.
涼亭主人即在下.
以熒屏稱謂,我用過多次,此網中人大都亦用熒屏,中港台外國都是.但無關審美距離.只是其詞任何人都了解其物,且只用二字,易用.熒光幕顯累贅.平聲可能亦是理由,但非主要.用熒幕易與電視混淆.
一方兄是教科書專家,其評十分中肯.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余劍龍 :也談新事入舊詩(二)——以異語代替現代事物字詞

文章 » 2009-03-19 02:30 PM

一方 寫:寓公詞長吟安。

就個人所知,寄園寄客詞長並非台灣人,亦不是身處台灣地區。請查證一下。

個人覺得新名詞入詩的好與壞,與審美距離遠近無關,這應是能否仍保持詩的風雅。

不僅作詩,就算學生作文章也不應混雜外語。現在很多香港中學生便在中文作文中加入一些英文字。看過幾篇,吾不欲觀之矣。


高考文學創作適量加入粵語、外語,只要不氾濫,當局還是容許的(但不是金科玉律)。運用起來,或者也涉及一方詞長所言雅和不雅的問題。有些用法天生是有缺憾,有些時語入了詩入了文也無傷大雅。

余詞長兩文所提及的詩賽,末學也參加過。評判對於新事物入詩的看法也是不一致的,很難一概而論。有時作品時髦新穎,又未至於光怪陸離。有時用了一個半個,又顯得格格不入。上屆那首拙作,自問新詞拿捏得不好。一點淺見。
最後由 於 2009-05-25 01:5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伊始為詩漫上坡,利鋒還待細彫磨。沙沉石落方稱絕,伯仲之間豈剎那?

雕蟲軒 http://hkpoem.org/samwingkit
會員
 
文章: 3735
註冊時間: 2005-06-28 11:16 PM
來自: 香港

文章一方 » 2009-03-22 06:39 AM

寓公 寫:原作 "詩人的讀者群多身處台灣地區", 因篇幅刪節以致構成誤會, 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他日有機會重刊定當補正.

多謝寓公詞長釋疑。

在下覺得"詩人的讀者群身處台灣地區"這句也有商榷之處。統計數字該有所本或資料來源。雅集沒有發表過會員和瀏覽網站讀者的地區分佈統計數據。請教詞長可以知道讀者群多數在台灣呢?

要澄清的一點是文學不是在下的專業,所提意見只是淺見而已,作不得準。但是敝人的職業病是於雞蛋裏挑骨頭。如有得罪之處,還望寓公詞長海涵。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3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