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永河(?-?),字滄浪,浙江仁和人。生員出身,然無意仕進,喜好遠遊,遊歷福建各地,並以擔任官員幕僚為業。一六九六年(康熙三十五年),福州火藥庫失火爆炸,清廷下令典守必須以等量火藥賠償損失,因而派人至臺灣淡水採集火藥的原料硫黃。郁永河自告奮勇,於一六九七年來臺採硫磺,足跡遍歷島之西岸。由臺南府城出發,歷經目加溜灣、諸羅、大甲等地,循陸路北上。至北投築屋採取硫磺,歷盡艱險,於十月初才離開臺灣。居臺九個多月,將來臺見聞,包括臺灣西部山川形勢、番俗民情等,詳細記載,著成《裨海紀遊》一書(《臺灣通志》稱該書為《采硫日記》)。書中並有詩作〈臺灣竹枝詞〉、〈土番竹枝詞〉等,對當時生活有相當深刻的描寫。另著有《鄭氏軼事》、《海上紀略》、《番境補遺》等書。
土番竹枝詞選
男兒待字早離娘1,有子成童任遠颺2。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3
女兒纔到破瓜時4,阿母忙為構室居。吹得鼻簫能合調,任教自擇可人兒。5
只須嬌女得歡心,那見堂開孔雀屏6。既得歡心纔挽手7,更加鑿齒締姻盟8。
1待字:古代漢俗男子成年後,在「名」之外另取「字」,做為社交的稱呼。此處代指成年。
2颺:丟、拋。
3原詩有註:「番俗以孃紹瓜瓞,有子不得承父業,故不知有姓氏。」
4破瓜:女子十六歲。
5原詩有註:「番女與鄰兒私通,得以自擇所愛。」可人:愛人。
6孔雀屏:比喻公開招親。唐高祖李淵因射中屏風上的孔雀眼睛,因而娶得竇氏。
7纔:通「才」。
8鑿齒:當時原住民習俗,結婚時敲下門齒二顆,交給對方當作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