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人。曾任四川漢州知府。一七○五年(康熙四十四年)遷任臺灣府海防同知,正逢旱災,下令往來臺灣之商船須多運米糧,否則施以懲罰。頓時米價大減,民眾得免於饑荒。一七○六年,兼任諸羅知縣,其後又代理臺灣府知府,任內興修文廟、義學,推廣教育文化。同時間整飭治安,地方平靖。一七○七年秩滿,轉任山東省東昌府知府。在臺所作詩有《赤嵌集》,為王士禛所贊賞,並加以評點。
黑水溝
大海洪波,實分順逆。凡適他國,悉循勢以行。惟臺與廈藏岸七百里,號曰橫洋。中有黑水溝,色如墨,曰黑洋,廣百餘里,驚濤鼎沸,勢若連山,險冠諸海。或言順流而東,則為弱水;雖無可考證,然自來浮去之舟,無一還者,蓋亦有足信焉。
氣勢不容陳茂罵1,犇騰難著謝安吟2。十洲遍歷橫洋險3,百谷同歸弱水沉4。黔浪隱檣天在臼5,神光湧櫂日當心6。方知渾沌無終極7,不省人間變古今。
1氣勢不容陳茂罵:形容臺灣海峽的氣勢,連陳茂的叫罵都沒辦法停歇。陳茂,相傳東漢時擔任交趾別駕,隨刺史周敞渡海。途中遇到風浪,幾將沈沒。陳茂仗劍斥罵水神,而後風浪隨即平息。
2犇:同「奔」。謝安:(320-385A.D.)字安石,晉陽夏人。淝水之戰時,派姪子謝玄領兵擊敗符堅大軍。捷報傳來,謝安正在下棋,看完捷報面無表情,繼續下棋。此處用以代稱遇事強自鎮定。
3十洲:古代中國人對海外的想像,認為四方海域有十洲。典出偽託東方朔所作的《海內十洲記》,稱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等十洲。
4弱水:偽託東方朔所作的《海內十洲記》中描述:「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此處代指容易沈沒的危險海域。
5黔:黑色。檣:船的桅桿。天在臼:古時認為天圓地方,天就有如覆碗,凹面朝下。此處說天像臼一樣,凹面朝上,是形容因波濤造成的劇烈搖晃,天地好像要顛倒一般。
6神光:太陽光。
7渾沌:代指天地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