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長說的是,我本意也如此,只是表達其中一個合理作法,不值得重建乃合理的考量,不表示這是唯一的作法,上句只表不必對詩句起疑的意思,未作唯一論,還望明察。壯齋 寫:李雨 寫:<百戶千窗迷野草 >,勝利者任敵方城樓荒廢,另尋他處建設是合理的。
那北京的故宮呢?![]()
我想這無關勝利者的態度,有一部分是跟清廷後來的治台政策有關。為了防止叛變據城而守,就連府城最初都沒有城牆。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知府恐怕也不敢住在城堡裡面吧~這不等於是跟皇帝說他要稱王~
至於周邊為何也逐漸蕭條?我想跟經濟比較有關。一來人口變少了,二來是台江的淤塞。原本普羅民遮城興建時是在海邊,可能是海岸線逐漸外移,連帶也使得港市也外移了~
李雨 寫:詞長不厭其煩提供詳解,功德無量。順便討論一下:我用勝利者與敵方雖本中性,無關勝利者的心理,然經詞長提起,我倒想了一下。若以北京來比,則應考量勝利者心態的不同,滿人看待漢文化是以下對上,而漢人看荷蘭卻是以上對下,因此前者享用北京有其征服者象徵性的意義,並且以其當時的情況,是沒有能力另立更像樣的都城,而紅毛樓則小巫見大巫,對漢人而言是不值得驕傲的。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