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次韻詩的難點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談次韻詩的難點

文章海外逸士 » 2015-01-28 10:42 PM

我發現基本上次韻詩不如原詩通順﹐因為次韻詩受到原詩韻的限制﹐思路也受到一定
限制﹐就不能自由發揮﹐所以一般都不如原詩﹐除非和詩者有很深的詩詞造詣。許
多次韻和詩者總是主要在考慮如何把原詩中的韻逐一用到自己的和詩中﹐於是湊呀
湊的﹐好不容易湊成一首﹐也考慮不到詩句的通順與否﹐有的甚至拗口得很。其實
一開始﹐這些人的思維角度就錯了。說到是次韻﹐他們就從韻的角度去考慮。那麼
應該怎樣考慮呢﹖

現在就我次韻東坡小詩為例來談。請大家先讀一下東坡小詩﹕“但聞煙外鐘﹐不見
煙中寺。幽人行未歸﹐草露濕芒屨。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我就先閉目想一下﹐
這首詩描寫的情景﹐表達的意思﹐再掌握其中的關鍵字﹕夜寺﹑行人和屨﹑月。而
韻則是﹕寺﹑屨﹑去。所以我要表達的時間在夜裡﹐地點在郊外﹐有寺﹐有行人﹐
穿著屨﹐有月亮﹐而且須與動詞“去”組合表達。原詩是三個情景﹐三層意思。第
一情景和意思須與寺有關。那麼把寺定位在哪裡呢﹖原句第一層是聞鐘聲而知有寺。
富有詩意。所以我就變動情景的表達﹕清風傳晚鐘﹐深竹掩古寺。這個情景也是有
詩情畫意的。原詩第二層是夜間野外﹐有活動的人物﹐及其腳上的鞋子。這一層是
較難的。原詩裡的鞋子是濕的。我該怎樣處理和詩裡的鞋子呢﹖自己就想象出一個
情景﹐當然不能也說鞋子濕了﹐鞋子丟了這種情景也不行。只能也借助野外的草與
鞋子發生一定的關係。所以我的第二層是﹕有客夜投宿﹐亂草礙行屨。原詩第三層
的月亮在山頭。我的月亮應該放在哪裡呢﹖常識告訴我們﹐月亮要麼在天上﹐要麼
映在水裡。這不用看過古人相關的詩句才會想到的。突然就想到如果有條小溪﹐月
亮在水底﹐應該更有詩意﹐於是得句﹕惟愛水底月﹐不隨山溪去。把動詞“去”也
用上了。自評﹕第一層雖有詩意﹐只屬一般。第二層較差﹐限於屨韻。第三層﹐水
去而月不去﹐動靜相生。優於其他人的水月詩句。
海外逸士
會員
 
文章: 159
註冊時間: 2014-06-21 08:39 PM

Re: 談次韻詩的難點

文章雁字回時 » 2018-08-14 10:22 AM

海外逸士詞長:

和詩、步韻確實不易。後學在習詩的過程當中,也曾為次韻之事傷透腦筋。
閣下提供的作法,很令受用,謹此一揖。
楚驛寄梅馨久伴,右軍奉橘恙潛消。
雁字回時
會員
 
文章: 157
註冊時間: 2018-05-27 06:06 PM
來自: 台灣府城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