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川詩話》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蘇軾的困惑:不可以題作「借韻」耶?(四)

文章楚狂 » 2014-10-27 08:52 AM

楚狂 寫:看到這裏,恐怕有人認為詩題「」多了一個「」字,礙於面子而有所不服;沒關係,東坡詩集裏還有其他詩作的詩題符合嚴格要求「借韻」不帶其他雜字,而且用一根指頭即可找到,也有人論過,但均未「搔到癢處」。

詩例如後:
宋‧蘇軾〈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雲間踏白看纏旗,莫忘西湖把酒時。夢裏吳山連越嶠,樽前羌婦雜胡兒。
夕烽過後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滋。為問從軍真樂不?書來粗遣故人知。

首韻:旗→【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時→【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四句:兒→【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上平12齊】
六句: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八句:知→【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

(待續)

但很顯然地,東坡這首〈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七言律詩的韻腳(旗、時、而、滋、知)並不符合《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版》或林正三先生《詩學概要》裏所提到「近體詩首句押韻借用鄰韻」的定義。
因為東坡這首詩例,第一句為七言平起入韻式,押用「旗」字(廣韻‧上平7之)與第二句韻腳「時」、第六句韻腳「滋」同屬《廣韻‧上平7之》。
而第四句韻腳「兒」、第八句韻腳「知」,則為《廣韻‧上平5支》。
東坡詩題的所謂「借韻」,絕對不是今人所謂的「首句韻腳借韻鄰韻」的「飛雁入群格」、或「孤鶴入群格」。
在《廣韻‧上平聲卷第一》中,【支第五】韻目下註:「(6)(7)之同用」(括弧及數字,原註無),故這首七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韻腳是依照《廣韻》韻目通用之例押用。
按清代朱彝尊〈與魏善伯書〉:「古人分韻雖嚴,通用甚廣。……蓋嚴則於韻之本位毫釐不爽,通則臨文不至牽率而乖其性情。」

在進入實質分析前,再讓我們看東坡的另一首七言絕句,詩題〈春日與閑山居士小飲〉,詩文如後:
宋‧蘇軾〈春日與閑山居士小飲〉
一杯連坐兩髯棋,數片深紅入座飛。十分瀲灩君休赤,且看桃花好面皮。
首韻: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飛→【平水韻‧上平5微】、【廣韻‧上平8微】
四句:皮→【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之】

這首詩押韻的方法,符合後來南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裏有關「借韻」的定義與唐、宋人近體詩押韻法則。但若以年代先後論,東坡用「借韻」做「詩題」,早於嚴羽「借韻」說。

因此以晚於蘇東坡的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書中所謂的「借韻」檢視之,它是符合嚴羽「借韻」所論(嚴羽原文注:「如押七之韻,可借八微或十二齊韻是也。」)但為何東坡在詩題並未使用「借韻」兩字?
有兩種可能,一是嚴羽「借韻」論或類似說法,在北宋當時可能尚未出現(我讀書少,有能人通達者敬請郢正);另一是如前所引清代朱竹垞所論,這是唐、宋詩人押韻的「通法」:「古人分韻雖嚴,通用甚廣。……蓋嚴則於韻之本位毫釐不爽,通則臨文不至牽率而乖其性情。

所以東坡這首七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詩題中之「借韻」兩字,必有專指。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桑榆得 » 2014-10-27 07:21 PM

:-)
最後由 桑榆得 於 2017-09-30 03:1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桑榆得
會員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3-10-26 11:31 PM

蘇軾的困惑:不可以題作「借韻」耶?(五)

文章楚狂 » 2014-10-28 10:00 AM

楚狂 寫:
楚狂 寫:看到這裏,恐怕有人認為詩題「」多了一個「」字,礙於面子而有所不服;沒關係,東坡詩集裏還有其他詩作的詩題符合嚴格要求「借韻」不帶其他雜字,而且用一根指頭即可找到,也有人論過,但均未「搔到癢處」。

詩例如後:
宋‧蘇軾〈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雲間踏白看纏旗,莫忘西湖把酒時。夢裏吳山連越嶠,樽前羌婦雜胡兒。
夕烽過後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滋。為問從軍真樂不?書來粗遣故人知。

首韻:旗→【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時→【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四句:兒→【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上平12齊】
六句: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八句:知→【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

(待續)

但很顯然地,東坡這首〈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七言律詩的韻腳(旗、時、而、滋、知)並不符合《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版》或林正三先生《詩學概要》裏所提到「近體詩首句押韻借用鄰韻」的定義。
因為東坡這首詩例,第一句為七言平起入韻式,押用「旗」字(廣韻‧上平7之)與第二句韻腳「時」、第六句韻腳「滋」同屬《廣韻‧上平7之》。
而第四句韻腳「兒」、第八句韻腳「知」,則為《廣韻‧上平5支》。
東坡詩題的所謂「借韻」,絕對不是今人所謂的「首句韻腳借韻鄰韻」的「飛雁入群格」、或「孤鶴入群格」。
在《廣韻‧上平聲卷第一》中,【支第五】韻目下註:「(6)(7)之同用」(括弧及數字,原註無),故這首七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韻腳是依照《廣韻》韻目通用之例押用。
按清代朱彝尊〈與魏善伯書〉:「古人分韻雖嚴,通用甚廣。……蓋嚴則於韻之本位毫釐不爽,通則臨文不至牽率而乖其性情。」

在進入實質分析前,再讓我們看東坡的另一首七言絕句,詩題〈春日與閑山居士小飲〉,詩文如後:
宋‧蘇軾〈春日與閑山居士小飲〉
一杯連坐兩髯棋,數片深紅入座飛。十分瀲灩君休赤,且看桃花好面皮。
首韻: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飛→【平水韻‧上平5微】、【廣韻‧上平8微】
四句:皮→【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之】

這首詩押韻的方法,符合後來南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裏有關「借韻」的定義與唐、宋人近體詩押韻法則。但若以年代先後論,東坡用「借韻」做「詩題」,早於嚴羽「借韻」說。

因此以晚於蘇東坡的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書中所謂的「借韻」檢視之,它是符合嚴羽「借韻」所論(嚴羽原文注:「如押七之韻,可借八微或十二齊韻是也。」)但為何東坡在詩題並未使用「借韻」兩字?
有兩種可能,一是嚴羽「借韻」論或類似說法,在北宋當時可能尚未出現(我讀書少,有能人通達者敬請郢正);另一是如前所引清代朱竹垞所論,這是唐、宋詩人押韻的「通法」:「古人分韻雖嚴,通用甚廣。……蓋嚴則於韻之本位毫釐不爽,通則臨文不至牽率而乖其性情。

所以東坡這首七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詩題中之「借韻」兩字,必有專指。

那麼,東坡這首詩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詩題中所謂的「借韻」所指為何?從何而來?
就讓我們回頭到「實體」的書籍,而不是在網路上卜貝求助古勾大神問這個「借韻」的來龍去脈,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即便勾出了詩作,囫圇吞棗,不知詩題、詩中文字究竟何指。
東坡〈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收錄在《蘇軾詩集》第31卷,或見於《蘇軾詩全集》等書。
在同一卷裏,收錄另一首詩,題作〈次韻答劉景文左藏〉,詩文如後:
宋‧蘇軾〈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有美堂燕集,景文有詩
我老詩壇仆鼓旗,借君佳句發良時。但空賀監杯中物,莫示孫郎帳下兒。
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滋。故應好語如爬癢,有味難名只自知。

首韻:旗→【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時→【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四句:兒→【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上平12齊】
六句: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八句:知→【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

詩題中的「劉景文」是誰?本名季孫,字景文,開封祥符人,工詩文;「左藏」是他的官名「左藏庫副使」的簡稱。劉景文詩名《橫槊集》,今不傳,與東坡唱和二十餘篇。東坡寫有一首七絕〈贈劉景文〉相當有名,詩文如後:
宋‧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劉景文既工詩文,東坡詩集裏與他往來酬唱、步韻(次韻)的詩不少,可惜劉景文傳世的詩似乎不多,約在二、三十首左右,比較有名的有一首七絕,題作:
宋‧劉景文〈題饒州酒務廳屏〉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蔾攜酒看芝山。

末句「芝山」有他本另作「支山」,並存;詩見《千家詩》,題作〈題屏〉。
劉景文這首七絕,故事與王安石有關:「劉景文初以右班殿直監饒州酒稅(羨煞人也),王荊公提點江東刑獄,行部至饒,按酒務,至廳事,見小屏間景文所題絕句云(如前詩,略),大稱賞之。時饒學缺教授,士人以官,荊公即俾兼攝。後以左藏副使為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東坡為守,一見遇以國士,表薦之,得隰州以歿。」
東坡這首〈次韻答劉景文左藏〉詩所押用的五個韻腳,分別為首句入韻【旗:廣韻‧上平7之】、第二句韻腳【時:廣韻‧上平7之】、第四句韻腳【兒:廣韻‧上平5支】、第六句韻腳【滋:廣韻‧上平7之】、【知:廣韻‧上平5支】;恰與〈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的順序一模一樣,而這首詩在《蘇軾詩集》裏的編排就緊接在〈次韻答劉景文左藏〉詩後

至於,東坡詩題的小注:「有美堂」在何處?宋代詩、散文中屢見,地在餘杭(吳山之巔,「吳山」即今日杭州西湖東南側的「城隍山」。)。
如宋‧歐陽修有散文〈有美堂記〉:「嘉祐二年,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公,出守於杭。於其行也, 天子寵之以詩,於是始作有美之堂。蓋取賜詩之首章而名之,以為杭人之榮。」
而東坡有七律〈有美堂暴雨〉、小令〈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亦相當膾炙人口。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東坡大笑:詩題禁用「借韻」兩字,真淺妄也!(六)

文章楚狂 » 2014-11-11 10:57 AM

楚狂 寫:看到這裏,恐怕有人認為詩題「」多了一個「」字,礙於面子而有所不服;沒關係,東坡詩集裏還有其他詩作的詩題符合嚴格要求「借韻」不帶其他雜字,而且用一根指頭即可找到,也有人論過,但均未「搔到癢處」。

詩例如後:
宋‧蘇軾〈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雲間踏白看纏旗,莫忘西湖把酒時。夢裏吳山連越嶠,樽前羌婦雜胡兒。
夕烽過後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滋。為問從軍真樂不?書來粗遣故人知。

首韻:旗→【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時→【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四句:兒→【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上平12齊】
六句: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八句:知→【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

但很顯然地,東坡這首〈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七言律詩的韻腳(旗、時、而、滋、知)並不符合《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版》或林正三先生《詩學概要》裏所提到「近體詩首句押韻借用鄰韻」的定義。
因為東坡這首詩例,第一句為七言平起入韻式,押用「旗」字(廣韻‧上平7之)與第二句韻腳「時」、第六句韻腳「滋」同屬《廣韻‧上平7之》。
而第四句韻腳「兒」、第八句韻腳「知」,則為《廣韻‧上平5支》。
東坡詩題的所謂「借韻」,絕對不是今人所謂的「首句韻腳借韻鄰韻」的「飛雁入群格」、或「孤鶴入群格」。
在《廣韻‧上平聲卷第一》中,【支第五】韻目下註:「(6)(7)之同用」(括弧及數字,原註無),故這首七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韻腳是依照《廣韻》韻目通用之例押用。
按清代朱彝尊〈與魏善伯書〉:「古人分韻雖嚴,通用甚廣。……蓋嚴則於韻之本位毫釐不爽,通則臨文不至牽率而乖其性情。」

在進入實質分析前,再讓我們看東坡的另一首七言絕句,詩題〈春日與閑山居士小飲〉,詩文如後:
宋‧蘇軾〈春日與閑山居士小飲〉
一杯連坐兩髯棋,數片深紅入座飛。十分瀲灩君休赤,且看桃花好面皮。
首韻: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飛→【平水韻‧上平5微】、【廣韻‧上平8微】
四句:皮→【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之】

這首詩押韻的方法,符合後來南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裏有關「借韻」的定義與唐、宋人近體詩押韻法則。但若以年代先後論,東坡用「借韻」做「詩題」,早於嚴羽「借韻」說。

因此以晚於蘇東坡的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書中所謂的「借韻」檢視之,它是符合嚴羽「借韻」所論(嚴羽原文注:「如押七之韻,可借八微或十二齊韻是也。」)但為何東坡在詩題並未使用「借韻」兩字?
有兩種可能,一是嚴羽「借韻」論或類似說法,在北宋當時可能尚未出現(我讀書少,有能人通達者敬請郢正);另一是如前所引清代朱竹垞所論,這是唐、宋詩人押韻的「通法」:「古人分韻雖嚴,通用甚廣。……蓋嚴則於韻之本位毫釐不爽,通則臨文不至牽率而乖其性情。

所以東坡這首七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詩題中之「借韻」兩字,必有專指。

那麼,東坡這首詩例〈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詩題中所謂的「借韻」所指為何?從何而來?
就讓我們回頭到「實體」的書籍,而不是在網路上卜貝求助古勾大神問這個「借韻」的來龍去脈,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即便勾出了詩作,囫圇吞棗,不知詩題、詩中文字究竟何指。
東坡〈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收錄在《蘇軾詩集》第31卷,或見於《蘇軾詩全集》等書。
在同一卷裏,收錄另一首詩,題作〈次韻答劉景文左藏〉,詩文如後:
宋‧蘇軾〈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有美堂燕集,景文有詩
我老詩壇仆鼓旗,借君佳句發良時。但空賀監杯中物,莫示孫郎帳下兒。
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滋。故應好語如爬癢,有味難名只自知。

首韻:旗→【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次句:時→【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四句:兒→【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上平12齊】
六句:滋→【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八句:知→【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5支】

詩題中的「劉景文」是誰?本名季孫,字景文,開封祥符人,工詩文;「左藏」是他的官名「左藏庫副使」的簡稱。劉景文詩名《橫槊集》,今不傳,與東坡唱和二十餘篇。東坡寫有一首七絕〈贈劉景文〉相當有名,詩文如後:
宋‧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劉景文既工詩文,東坡詩集裏與他往來酬唱、步韻(次韻)的詩不少,可惜劉景文傳世的詩似乎不多,約在二、三十首左右,比較有名的有一首七絕,題作:
宋‧劉景文〈題饒州酒務廳屏〉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蔾攜酒看芝山。

末句「芝山」有他本另作「支山」,並存;詩見《千家詩》,題作〈題屏〉。
劉景文這首七絕,故事與王安石有關:「劉景文初以右班殿直監饒州酒稅(羨煞人也),王荊公提點江東刑獄,行部至饒,按酒務,至廳事,見小屏間景文所題絕句云(如前詩,略),大稱賞之。時饒學缺教授,士人以官,荊公即俾兼攝。後以左藏副使為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東坡為守,一見遇以國士,表薦之,得隰州以歿。」
東坡這首〈次韻答劉景文左藏〉詩所押用的五個韻腳,分別為首句入韻【旗:廣韻‧上平7之】、第二句韻腳【時:廣韻‧上平7之】、第四句韻腳【兒:廣韻‧上平5支】、第六句韻腳【滋:廣韻‧上平7之】、【知:廣韻‧上平5支】;恰與〈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的順序一模一樣,而這首詩在《蘇軾詩集》裏的編排就緊接在〈次韻答劉景文左藏〉詩後

至於,東坡詩題的小注:「有美堂」在何處?宋代詩、散文中屢見,地在餘杭(吳山之巔,「吳山」即今日杭州西湖東南側的「城隍山」。)。
如宋‧歐陽修有散文〈有美堂記〉:「嘉祐二年,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公,出守於杭。於其行也, 天子寵之以詩,於是始作有美之堂。蓋取賜詩之首章而名之,以為杭人之榮。」
而東坡有七律〈有美堂暴雨〉、小令〈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亦相當膾炙人口。


從《蘇軾詩集》裏抽絲剝繭,可以清楚明瞭:先是劉景文寫了一首詩給東坡,東坡有感「借君佳句」(見該詩第二句)答贈一首,題做〈次韻劉景文左藏〉,詩題的「次韻」即「步」劉景文原詩韻腳。請看劉景文原詩:
宋‧劉景文〈有美堂燕集〉
雲間獵獵立旌旗,公在胥山把酒時。笑語幾番留湛輩,風流千載與吳兒。
湖山日落丹青煥,樓閣風收雨露滋。誰使管簫江上住,胸中事業九門知。
自註云:是日大霈。
劉景文此詩的韻腳,為「旗、時、兒、滋、知」,已如前所述,亦為東坡和詩答贈詩題〈次韻答劉景文左藏〉詩之「步韻、次韻」所依據。
後來意猶未盡,又在杭州席間座中另行「借用同詩的五個韻腳」寫了一首詩〈坐上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所以詩題的「借韻」,是「借用前韻」或「借用他人詩韻」之意;完全與《教育部新編國語辭典》及網路上慣用的「借韻」定義:「近體詩首句押借用鄰韻」不同。(若用後世《滄浪詩話‧詩體》的「借韻」說檢視是符合的。)
請注意並習讀兩首詩,可以發現除了七言律詩所押用的五個韻腳一模一樣外,差別僅在於答贈或書贈的對象分別是劉景文、葉朝奉兩人,詩文內容也不相干。

--------------------------------------------------------------------------------------------------------------------------
所以,這三首詩的創作先後次序,依次為:
一、劉景文〈有美堂燕集〉
雲間獵獵立旌,公在胥山把酒。笑語幾番留湛輩,風流千載與吳
湖山日落丹青煥,樓閣風收雨露。誰使管簫江上住,胸中事業九門

二、蘇軾〈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我老詩壇仆鼓,借君佳句發良。但空賀監杯中物,莫示孫郎帳下
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故應好語如爬癢,有味難名只自

三、蘇軾〈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雲間踏白看纏,莫忘西湖把酒。夢裏吳山連越嶠,樽前羌婦雜胡
夕烽過後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為問從軍真樂不?書來粗遣故人

在杭州有美堂燕集上,率先創作使用「旗、時、兒、滋、知」這五個韻腳的,是劉景文;
東坡有感而「借君佳句」,「步韻」酬答劉景文一首〈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意猶未盡,東坡又「借用」了劉景文〈有美堂燕集〉詩的五個韻腳,寫給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故題曰:「坐上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復」者,又也、再也。

準此,詩題如何不能題作「借韻」?
或「借前韻」、「借某人某詩韻」?
--------------------------------------------------------------------------------------------------------------------------

若再參考東坡年譜,可以得知這兩首詩都寫於宋哲宗元祐四年(西元1089年)十二月;由此可以推斷:當時在吳山之巔「有美堂」座中飲宴者,劉景文、葉朝奉均同為席中人,若按官階論:劉景文左藏庫副使(武職從七品),葉朝奉岢嵐軍通判(文職,「通判」為宋代府、州、軍的「副官」,即前舉東坡詩例所謂「倅」,品秩不一),而此時東坡以正三品的「龍圖閣學士」(除舊職)出任「知杭州軍州事」(宋代以朝臣充任地方主官),當是座中品秩最高者。

而座上,葉朝奉的岢嵐軍通判的品秩,可能在「正六品、從六品」左右,比劉景文的「左藏庫副使」(從七品)高,人情上既已步韻答贈原創者,以東坡創作之豐、才思敏捷,在不失禮下,當有詩贈葉朝奉。
最簡便、又兩面光俐的,就是同樣的韻腳,連寫兩首。

--------------------------------------------------------------------------------------------------------------------------
當年正月,東坡在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任,三月除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四月出京,七月到杭州任,至十二月作此兩首詩。(相關記載,見清代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東坡大笑:詩題禁用「借韻」兩字,真淺妄也!(七)

文章楚狂 » 2014-11-24 09:24 AM

楚狂 寫:
所以,這三首詩的創作先後次序,依次為:
一、劉景文〈有美堂燕集〉
雲間獵獵立旌,公在胥山把酒。笑語幾番留湛輩,風流千載與吳
湖山日落丹青煥,樓閣風收雨露。誰使管簫江上住,胸中事業九門

二、蘇軾〈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我老詩壇仆鼓,借君佳句發良。但空賀監杯中物,莫示孫郎帳下
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故應好語如爬癢,有味難名只自

三、蘇軾〈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雲間踏白看纏,莫忘西湖把酒。夢裏吳山連越嶠,樽前羌婦雜胡
夕烽過後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為問從軍真樂不?書來粗遣故人

在杭州有美堂燕集上,率先創作使用「旗、時、兒、滋、知」這五個韻腳的,是劉景文;
東坡有感而「借君佳句」,「步韻」酬答劉景文一首〈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意猶未盡,東坡又「借用」了劉景文〈有美堂燕集〉詩的五個韻腳,寫給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故題曰:「坐上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復」者,又也、再也。

準此,詩題如何不能題作「借韻」?
或「借前韻」、「借某人某詩韻」?
--------------------------------------------------------------------------------------------------------------------------

若再參考東坡年譜,可以得知這兩首詩都寫於宋哲宗元祐四年(西元1089年)十二月;由此可以推斷:當時在吳山之巔「有美堂」座中飲宴者,劉景文、葉朝奉均同為席中人,若按官階論:劉景文左藏庫副使(武職從七品),葉朝奉岢嵐軍通判(文職,「通判」為宋代府、州、軍的「副官」,即前舉東坡詩例所謂「倅」,品秩不一),而此時東坡以正三品的「龍圖閣學士」(除舊職)出任「知杭州軍州事」(宋代以朝臣充任地方主官),當是座中品秩最高者。

而座上,葉朝奉的岢嵐軍通判的品秩,可能在「正六品、從六品」左右,比劉景文的「左藏庫副使」(從七品)高,人情上既已步韻答贈原創者,以東坡創作之豐、才思敏捷,在不失禮下,當有詩贈葉朝奉。
最簡便、又兩面光俐的,就是同樣的韻腳,連寫兩首。

--------------------------------------------------------------------------------------------------------------------------
當年正月,東坡在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任,三月除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四月出京,七月到杭州任,至十二月作此兩首詩。(相關記載,見清代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

準此,「借韻」一詞,可否解做「借用前韻」或「借用他人詩韻」?
--------------------------------------------------------------------------------------------------------------------------
當然可以。
至於東坡這幾首詩例,在《蘇軾詩集》或《全集》裏是否為「孤例」?
當然不是。有興趣,請離開網路,上圖書館查查;如果你曉得怎麼借書的話。(還包括「怎麼讀詩」一事與能力。)
而且,自宋代同期及其以後,「借韻」這個「借用他首詩韻」概念,已普遍根植於創作近體詩的詩人心中,作者及創作數量所在多有。不一一列舉
不認同蘇軾「借韻」用法者,發個私函詢問Some某某怎麼使用搜韻找他想要的資料、或是如何將「集句」當做「湊韻」耍。──使用網路搜尋、或詩韻搜索網站工具,雜湊成四句,真簡單、便利;由此可證:「」詩很容易!

書,不論藏在圖書館、或是放在網路上,不用腦,不會變成自己的智慧、知識;若只會用指頭恣妄敲點,就如同光陰從指間流逝,一切灰飛煙滅。

多讀點書,長見識。

不識者,少見多怪。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一玃呶呶,眾狙嘵嘵

文章楚狂 » 2014-11-25 09:48 AM

楚狂 寫:
所以,這三首詩的創作先後次序,依次為:
一、劉景文〈有美堂燕集〉
雲間獵獵立旌,公在胥山把酒。笑語幾番留湛輩,風流千載與吳
湖山日落丹青煥,樓閣風收雨露。誰使管簫江上住,胸中事業九門

二、蘇軾〈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我老詩壇仆鼓,借君佳句發良。但空賀監杯中物,莫示孫郎帳下
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故應好語如爬癢,有味難名只自

三、蘇軾〈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雲間踏白看纏,莫忘西湖把酒。夢裏吳山連越嶠,樽前羌婦雜胡
夕烽過後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為問從軍真樂不?書來粗遣故人

在杭州有美堂燕集上,率先創作使用「旗、時、兒、滋、知」這五個韻腳的,是劉景文;
東坡有感而「借君佳句」,「步韻」酬答劉景文一首〈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意猶未盡,東坡又「借用」了劉景文〈有美堂燕集〉詩的五個韻腳,寫給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故題曰:「坐上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復」者,又也、再也。

準此,詩題如何不能題作「借韻」?
或「借前韻」、「借某人某詩韻」?
--------------------------------------------------------------------------------------------------------------------------

若再參考東坡年譜,可以得知這兩首詩都寫於宋哲宗元祐四年(西元1089年)十二月;由此可以推斷:當時在吳山之巔「有美堂」座中飲宴者,劉景文、葉朝奉均同為席中人,若按官階論:劉景文左藏庫副使(武職從七品),葉朝奉岢嵐軍通判(文職,「通判」為宋代府、州、軍的「副官」,即前舉東坡詩例所謂「倅」,品秩不一),而此時東坡以正三品的「龍圖閣學士」(除舊職)出任「知杭州軍州事」(宋代以朝臣充任地方主官),當是座中品秩最高者。

而座上,葉朝奉的岢嵐軍通判的品秩,可能在「正六品、從六品」左右,比劉景文的「左藏庫副使」(從七品)高,人情上既已步韻答贈原創者,以東坡創作之豐、才思敏捷,在不失禮下,當有詩贈葉朝奉。
最簡便、又兩面光俐的,就是同樣的韻腳,連寫兩首。

--------------------------------------------------------------------------------------------------------------------------
當年正月,東坡在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任,三月除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四月出京,七月到杭州任,至十二月作此兩首詩。(相關記載,見清代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
準此,「借韻」一詞,可否解做「借用前韻」或「借用他人詩韻」?
--------------------------------------------------------------------------------------------------------------------------
當然可以。
至於東坡這幾首詩例,在《蘇軾詩集》或《全集》裏是否為「孤例」?
當然不是。有興趣,請離開網路,上圖書館查查;如果你曉得怎麼借書的話。(還包括「怎麼讀詩」一事與能力。)
而且,自宋代同期及其以後,「借韻」這個「借用他首詩韻」概念,已普遍根植於創作近體詩的詩人心中,作者及創作數量所在多有。不一一列舉
不認同蘇軾「借韻」用法者,發個私函詢問Some某某怎麼使用搜韻找他想要的資料、或是如何將「集句」當做「湊韻」耍。──使用網路搜尋、或詩韻搜索網站工具,雜湊成四句,真簡單、便利;由此可證:「」詩很容易!

書,不論藏在圖書館、或是放在網路上,不用腦,不會變成自己的智慧、知識;若只會用指頭恣妄敲點,就如同光陰從指間流逝,一切灰飛煙滅。

多讀點書,長見識。

不識者,少見多怪。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對於初學古典詩詞者言,是一獲取「正確」詩詞知識的好所在。
版中相關論述,以及詩詞知識資料,相較其他網站為多。

關於「借韻」之資料及論述,簡縮個人在FB上的文章,轉貼於此,供「有識」者參考。
對於不願獲取正確知識,繼續賣獃耍白癡者,不妨礙其自由。
(此篇文章,基本上是受某位詩友「誘拐」而寫,貼在FB後方知始末)

有人指著他人鼻子侈言「不知借韻兩字何義」、「不識借韻為何」,那不過彰顯彼等對「借韻」兩字定義之無知。

而受此批駁者,本身無自信,趕快上網Google一番,得到的也只是片面之詞;
更有對於「借韻」兩字,自稱知其源遠流長,但亦常「誤解」;不知其「誤」何所本耶?真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之輩。

而此中偶有一、二關於「借韻」理念不清者,受他人尖酸苛刻之挑釁,著即棄甲拽尾而逃,終身不敢再題其「文字」曰「借韻」,殊可笑也。

此正應了不敏曾寫道:「暮三朝四眾狙喜」,不過游移兩端、毫無定見,莫衷一是。

彼之文字,固無可讀,誇誇其言自封為墨客、騷人,故步自封、不肯從善,毫無進取,敝帚自珍,不過南郭濫吹(日語用法,平假名書作なんかく らんすい,羅馬拼音:Nankaku Ranshui)。
至於不識「借韻」兩字,一生好為濫造生詞,如蟲豸搓腳、蠹木囓草,此起彼和而言語乏味,若用嚴滄浪語,不過「蟲吟草間耳」 。
若敢學語易安「簾捲西風」唐突黃花,當思莊生壯語。


南郭濫竽,固無可讀;然東施效顰,亦在五十步外。

足為群聚終日,言不及義,文字不佳、孤陋寡聞者戒。

一玃呶呶,眾狙嘵嘵。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桑榆得 » 2014-11-25 05:10 PM

:-)
最後由 桑榆得 於 2017-09-30 03:1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桑榆得
會員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3-10-26 11:31 PM

一玃呶呶,眾狙嘵嘵

文章楚狂 » 2014-12-01 10:20 AM

楚狂 寫:
「借韻」一詞,可否解做「借用前韻」或「借用他人詩韻」?
--------------------------------------------------------------------------------------------------------------------------
當然可以。
至於東坡這幾首詩例,在《蘇軾詩集》或《全集》裏是否為「孤例」?
當然不是。有興趣,請離開網路,上圖書館查查;如果你曉得怎麼借書的話。(還包括「怎麼讀詩」一事與能力。)
而且,自宋代同期及其以後,「借韻」這個「借用他首詩韻」概念,已普遍根植於創作近體詩的詩人心中,作者及創作數量所在多有。不一一列舉
不認同蘇軾「借韻」用法者,發個私函詢問Some某某怎麼使用搜韻找他想要的資料、或是如何將「集句」當做「湊韻」耍。──使用網路搜尋、或詩韻搜索網站工具,雜湊成四句,真簡單、便利;由此可證:「」詩很容易!

書,不論藏在圖書館、或是放在網路上,不用腦,不會變成自己的智慧、知識;若只會用指頭恣妄敲點,就如同光陰從指間流逝,一切灰飛煙滅。

多讀點書,長見識。

不識者,少見多怪。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對於初學古典詩詞者言,是一獲取「正確」詩詞知識的好所在。
版中相關論述,以及詩詞知識資料,相較其他網站為多。

關於「借韻」之資料及論述,簡縮個人在FB上的文章,轉貼於此,供「有識」者參考。
對於不願獲取正確知識,繼續賣獃耍白癡者,不妨礙其自由。
(此篇文章,基本上是受某位詩友「誘拐」而寫,貼在FB後方知始末)

有人指著他人鼻子侈言「不知借韻兩字何義」、「不識借韻為何」,那不過彰顯彼等對「借韻」兩字定義之無知。

而受此批駁者,本身無自信,趕快上網Google一番,得到的也只是片面之詞;
更有對於「借韻」兩字,自稱知其源遠流長,但亦常「誤解」;不知其「誤」何所本耶?真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之輩。

而此中偶有一、二關於「借韻」理念不清者,受他人尖酸苛刻之挑釁,著即棄甲拽尾而逃,終身不敢再題其「文字」曰「借韻」,殊可笑也。

此正應了不敏曾寫道:「暮三朝四眾狙喜」,不過游移兩端、毫無定見,莫衷一是。

彼之文字,固無可讀,誇誇其言自封為墨客、騷人,固步自封、不肯從善,毫無進取,敝帚自珍,不過南郭濫吹(日語用法,平假名書作なんかく らんすい,羅馬拼音:Nankaku Ranshui)。
至於不識「借韻」兩字,一生好為濫造生詞,如蟲豸搓腳、蠹木囓草,此起彼和而言語乏味,若用嚴滄浪語,不過「蟲吟草間耳」 。
若敢學語易安「簾捲西風」唐突黃花,當思莊生壯語。


南郭濫竽,固無可讀;然東施效顰,亦在五十步外。

足為群聚終日,言不及義,文字不佳、孤陋寡聞者戒。

一玃呶呶,眾狙嘵嘵。

前日至宜蘭找朋友,朋友在福山附近有一片菜畦及果園,過著躬耕南畝,有如武陵人般的生活。
車行在不容並軌的小徑,山嵐凝翠欲滴,真是消閒好所在。不數里,朋友忽然把車停下來,朋友讀小五的兒子大喊一聲:「猴子!」
只見車前不遠處有四五隻猴子,悠閒地穿越山路,最令人訝異的是一隻青壯的公猴拉著一隻母猴,當路搞起牠們愛做的事。
另有一隻猴兒居然在路中拉了一脬尿,搔搔腮幫子及後背,又低頭看了自己的尿液,一副天地無人一般。
朋友不小心按了一聲喇叭,那猴兒似乎受到驚嚇,居然拱起身子,對朋友的車子咧嘴露出牙齒,迅速地掀動嘴皮,持續了一會兒,彷彿在嘮嘮叨叨訴說些什麼。其他猴子,有樣學樣地一起呲牙裂嘴、此起彼應。
「阿伯,牠們在罵人。」小朋友天真地說道。
縱目四眺,發現車窗外大約有十幾隻獼猴,或在林梢間縱躍、或在樹上搖晃樹枝、或在路邊啃食蔬果;忽然有一隻不大不小的獼猴,扳著車頂,用猴掌輕拍著車窗,白淨的臉龐倒是長得頗討喜的。我順手開了一點窗縫,那猴兒伸出猴掌遞進了一枝長著五六片葉子芭樂葉;我猜想這大概是牠們的食物,便順手遞給獼猴一根朋友家中種的香蕉。猴兒咕唧一聲,高興地吃完香蕉,又來拍窗示意索討食物。
朋友說:「快關窗,我們得走了。」
朋友又按了一聲喇叭,那隻猴兒索討不到食物,便將香蕉皮往車子的擋風玻璃丟了過來,其他猴兒有樣學樣,什麼樹枝、壞瓜剩果、爛葉殘蔬、石子,都一股腦兒地丟了過來。
朋友輕催油門,將那群獼猴丟在車後。
到了他的果園、菜田,嘿,真是慘不忍睹。
芭樂果園彷彿颱風過境,保護果實的套袋格狀護網、塑膠袋,扯得散落一地;果園旁的菜田也好不到那裏去,折倒的玉米桿子、剝食一半的包穀穗,踏成窩狀的蕃薯藤、只啃一兩口便丟在一旁的地瓜,簡直是阿修羅場。
朋友苦笑地說:「在大自然界討生活,與天爭、與菜蟲鬥、還要與獼猴爭。今晚,我們得吃牠們挑剩、不要的蔬菜、水果。」
三個人採摘了一些狀況還不差的芭樂、紅鳳菜、高麗菜後,裝在後車廂的紙箱裏。
朋友意有所指地說道:「剛在半途,開窗餵猴子的動作其實帶點危險。上回阿杜來時臉頰就被抓出三道血痕,回程還先帶他去打破傷風。」
「看那猴兒,長得白白淨淨,還蠻可愛的。」
「人都不可貌相咧,更何況是山中野生的獼猴?政府立法保護過度,農民一般只能用燃鞭砲、放野狗嚇嚇牠們;若遇到猴王在附近時,你連威嚇的動作都不能做,否則獼猴群起圍攻,連車子的兩側後照鏡、天線、雨刷等,都有可能被拆成廢鐵。」
「不能餵食物、水果,好好安撫、溝通嗎?」
「哈哈,你這是都市人的天真想法。剛剛半途我們不就遇到一群猴子,當街做牠們愛做的事?猴性又貪、又急,牠給你一枝芭樂葉、你好意給牠一根香蕉,牠不會當做是善意的互動溝通、交流,一不滿足、不稱意,翻臉不認人的。」朋友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不能用人的道德標準、或人與人間待人接物的方式,去要求牠們。」
向晚,山間嵐霧幻化如魑魅,狀欲嗜人。
車上三人一路嘿然無語。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一)

文章楚狂 » 2016-05-16 09:38 AM

《論語‧為政》: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桑榆得 寫:楚狂大大:
这里若没您的发文俺还蛮想念,只是厥词不可取,宜自省.您有志写诗话词话,俺乐见其成,但要融会贯通,只要您写得正确,俺都会一读再读,若有"稍"偏,那俺就会饶舌点一下,以上回"贺新郎"老梗的笑话就实在可笑,俺故意请教「感叹悲伤」与「慷慨激昂」之调性差别,试探您博学?果然又抓狂啦.
俺无意与尔争竞,亦知晓俺穷有生之年也难达尔之境界.俺早已认输啦.所以容许俺就您"东坡今体诗之「借韵」"补充几个观念,尔可别再火冒好几丈殃及无辜人.俺只是沟通观念请益诸位文友.即使说错,也别认为挑衅.先予声明免犯禁忌."还好尔已屏蔽封锁国语文能力不佳者文字,眼不见为净,所以应不会有口水之虑"

1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借韵。”原注:“如押'七之'韵,可藉'八微'或'十二齐'韵是也。”郭绍虞校释:“此当指宋时《广韵》或《集韵》韵目通用之例。

2诗歌押韵时所押的「韵」,是有可能包括邻韵通押情况的,跟韵书归纳的韵未必一致。不同韵书对「怎样判别韵部与韵部的界限」是有分歧的。

3在《广韵》中共有206韵,每一个韵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传统音韵学把它称为韵目。如东丶董,送,屋,四个韵目就代表四个不同的韵,但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韵”与我们所说的“韵母”并不是一个概念,几个韵可以是相同的韵母,而且一个韵并不只包含一个韵母,因为古代韵书是为当时人们作诗押韵而编着的,诗律讲究声调的平仄,押韵要求声调一致却不管韵头,所以《广韵》的206韵我们切不可认为是206个韵母

4前人把〈广韵〉的二零六韵归并为十六摄:通摄丶江摄丶止摄丶遇摄丶蟹摄丶效摄丶臻摄丶山摄丶果摄丶假摄丶宕摄丶梗摄丶曾摄丶流摄丶深摄丶咸摄。这是指: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就属於同一韵。这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叫做韵摄。如“元”丶“寒”丶“山”丶“先”丶“仙”等韵,韵腹比较接近,而且都收~n韵尾,归为山摄。

5时代不同,音韵自有差异,
苏轼:生卒1037—1101,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北宋,严羽南宋末,平水韵是宋代以後使用的诗韵系统。
按:一指神功搜寻:宋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即《广韵》颁行後29年,宋祁丶郑戬给仁宗上书,批《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另据王应麟《玉海》记载,贾昌朝亦同时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之《韵略》为「多无训释,疑混声丶重叠字,举人误用」。故仁宗令由丁度等人重修此二部韵书。结果景佑四年当年即完成《礼部韵略》,二年後於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完成《集韵》。《集韵》为《广韵》之修订本,而《礼部韵略》则为《韵略》之修订本。
《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又将某几个韵同用,虽仍有206个韵但合并可同用之韵後仅剩108个韵。

6同用.独用之注。在唐则许敬宗所定。见封演闻见记。在宋则贾昌朝移并窄韵十三部。见东斋记事。亦见玉海。自昌朝以前。无一百七部之说也。又唐人程试则用官韵。自爲咏歌则多用私韵。如东与冬锺爲二部。官韵也。以东冬锺通押。则私韵也。萧宵肴豪爲三部。官韵也。以萧宵肴豪通押。则私韵也。诗例不胜枚举有兴趣者可从故纸堆中搜寻.

7古人韵缓,不烦改正。所谓「本自相合」自可用以为叶;不同者,韵书也。以今律古,强古以适今?有待商榷。建议写诗话者详读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关音韵古籍,但不知有耐心看得下去否?

若以上观念能沟通,再看"东坡今体诗之「借韵」"或许会有另一番见解. :-)
东方朔《答客难》:「语曰『以筦闚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俺自惕!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二)

文章楚狂 » 2016-05-16 09:40 AM

《論語‧為政》: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桑榆得 寫:楚狂大大与过路诸君子安安:
先赞赏楚君之用功,虽非本科然勤奋努力有目共睹可圈可点,俺给您拍拍手
再来沟通观念:
「诗题」,可不可以题做「借韵」丶或「借某诗韵」丶「借某人韵」?
若以今之观点:借韵无论是飞雁(出)入群.进退.辘轳似乎都不见标注"借韵",然有"借前韵"之说,此乃就自己先前的作品接续而言,亦有以某人之诗句为韵,如戴表元"六月十三日寿陈子徽太博十首以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为韵".至若「用某人某韵」(用韵)丶或「再用前韵」丶「复用前韵」等「和诗」丶或「次韵」,容俺以一指神功搜寻诗例陈列如下或能有所分辨.

1【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宋•苏辙)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辟谷頼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

2【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绝句】(宋•苏轼)
马迹车轮满四方,若为闭着小茅。仙心欲捉左元放,痴疾还同顾长

3【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绝句】(宋•苏轼)  
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


1【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宋•苏轼)
病骨瘦欲折,霜髯籋更。喜闻新国政,兼得故人
秉烛真如梦,倾杯不敢。天涯老兄弟,怀抱几时

2【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二首其一(宋•苏轼)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
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

3【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二首其二(宋•苏轼)
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
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

1【偕循守周彦质过苏东坡白鹤新居和东坡韵】(宋•方子容)    
豹隠南山鹤在,浮罗一望白云。巧工且缩居旁手,烈士谁知负壮
嗟我抗尘仍走路,羡君叩寂且求。如何东岭神仙境,肯约衰翁数访

2【再访东坡用前韵】(宋•方子容)   
东岭新成桃李,春光日日向人。遥瞻广厦惊凡目,自是中台巧运
轮奂欲形张老颂,调歌先听伯牙。料公不负南堂约,应许衰翁领客

1【次韵惠循二守相会】(宋•苏轼)    
共惜相从一寸,酒杯虽浅意殊。且同月下三人影,莫作天涯万里
东岭近开松菊径,南堂初绝斧斤。知君善颂如张老,犹望携壶更一

2【又次韵二守许过新居】(宋•苏轼)
数亩蓬蒿古县,晓窗清快夜堂。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
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

3【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宋•苏轼)
此生真欲老墙,却扫都忘岁月。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治状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

4【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宋•苏轼)
学语雏莺在柳,临行呼出翠帷。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
趁着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岭梅不用催归骑,截镫须防旧所。
相关引述:
轼在惠州筑白鹤新居,子容割俸以助其役,且答应新居落成之日,当偕循守同往贺之,一贵一贱交情见,可谓“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轼撰《次韵二守许过新居》诗云:“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明快夜堂深。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临。”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中:“'更因登木助微音',时先生侍妾朝云殁於惠州,故有'登木'之句。'相娱北户千江顷',公《迁居白鹤峰》诗:“长江在北户'。”
白鹤新居落成,惠丶循二守同访新居,“何以定交契,赠君高山石。”轼喜撰《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诗云:“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治状两邦俱第一,颖川归去肯重临。”(按:考《东坡续集》,此首为《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三首》之三。)子容亦撰《再访东坡用前韵》:“东岭新成桃李阴,春光日日向人深。遥瞻广厦惊凡目,自是中台巧运心。轮奂欲形张老颂,调歌先听伯牙音。料公不负南堂约,应许衰翁领客临。”苏轼尝为子容点勘六经及书方峻神道碑额。

循守周彦质近为韶倅,临行,轼为撰《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学语雏莺在柳阴,临行呼出翠帷深。通家不隔同年面(自注:二守同年家),得路方知异日心。趁着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岭梅不用催归骑,截镫须防旧所临(自注:循守近为韶倅)。邑人平江令黄彻《溪诗话》卷四十:坡云:“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乃唐人责 同年不赴期集,辞云:“紫陌寻春,隔同年之面;青云有路,可知异日之心”也。查慎行《初白庵苏诗补注》卷四十:施氏原注云:“'阴'字韵四诗,墨迹笔札皆精绝。楮墨如新,而每诗皆叮宁至切,勿以示人。盖公平生以文字招谤蹈祸,虑患益深。然南海之役,竟不免焉。可叹哉!”王文诰《苏文忠公论诗编注集成》卷四十: “此四诗(按:指《又次韵二守许过新居》及《次韵惠循二守相会》丶《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丶《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乃心闲神适之作,在《惠州集》中惟见於此时,然不可多得矣。”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三)

文章楚狂 » 2016-05-16 09:42 AM

《論語‧為政》: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桑榆得 寫:唉!还不懂?不同者,韵书也。以今律古,强古以适今.这苏轼不烦俺这读者都腻啦!

再说个故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一名木匠带着几名徒弟到齐国去。
师徒一行走到一个山路拐弯处,看见一座土地神庙,旁边有棵巨大无比的栎树。
大到什麽程度呢?
它的树荫可以容纳好千头牛在树下休息;树干粗直,好几丈高之後才见分枝
而这些枝枒,粗到可以拿来当做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几十支。

许多路人围观,啧啧称奇,只有这名木匠瞄了一眼,掉头就走。
徒弟们看腻之後,追上师父,问说:「生平未见过这麽高大华美的树木,师父怎麽不看就走了呢?」

没想到徒儿眼中的奇树神木,在师父眼里竟然只是不值一文的朽木。他说:「这棵树没什麽用。用来做船会沈,做棺材会腐烂,做器具会败坏,做门窗会流出树汁,做柱子会长蛀虫。但就因为没有用,才会这麽长寿,这样高大。」

晚上,木匠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怎麽说我没用呢?
你想想看,那些有用的橘丶梨丶柚树,果实成熟时,就被人拉扯攀折,树很快就死了。
一切有用的东西无不如此。你眼中的无用,对我来说,正是大用。
假如我像你所说的有用,岂不早被砍了吗?」

木匠醒来,若有所悟。他把梦境告诉徒弟。
徒弟问说:「它既然向往无用,为什麽要长在土地庙旁边,引人注意?」
木匠答说;「它如果不长在庙边,而在路中央,不就被人砍了当柴烧吗?」

听懂吗?哦!忘了尔已屏蔽封锁看不到,没关系若有看倌熟识可转达,请持平看俺说得有无道理?

若再听不懂?那苏轼诗说完,可能南宋四大家也要接受品头论足一番?您们猜?


桑榆得 寫:楚狂大大安安
莫再老调重谈,否则这诗话会变成笑话.
人家是论近体诗宜避犯韵重出.尔又论唐宋诗家,什麽跟什麽?
懂几分说几分,没有人会小看您,只要动机良善就是好,良言一句三冬暖,俺自惕!
法无定式,端看您的修为.一起来看东坡重出的名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