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川詩話》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用《佩文韻府》證「論」字聲韻

文章楚狂 » 2016-08-22 11:30 AM

清代的《佩文詩韻》是士子科舉考試考試帖詩的「官韻」,
《佩文韻府》是在同時期編纂的一本韻母詞典,按照維基的說法:
《佩文韻府》是在元代陰時夫《韻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五車韻瑞》的基礎上增補而成,是中國依韻排列規模最大的詞典。
因此,讓我們看看【論】這個字,在《佩文韻府》裏到底幾收?
下面摘錄《佩文韻府》裏,各個韻部的首頁,裏面會闡明在某字的韻部裏共收了幾個字,並把此韻母所收的「字」先臚列於韻母字後以供檢索;若對各「字」的意義、聲韻有所查詢,便可按字的排列一一檢視:
一、上平11真韻,共收168字:→無「論」字
圖檔
圖檔

二、上平13元韻,共收161字:→有「論」字
圖檔
圖檔
圖檔

三、去聲14願韻,共收40字:→有「論」字
圖檔

簡言之:
清代科舉考試的官韻《佩文詩韻》及韻母字典《佩文韻府》收「論」字,僅在【上平13元】韻、與【去聲14願】韻;
至於故紙詞長獲獎的詩作〈山水懷人八首其三〉所用「論」字,在《平水韻》裏(《佩文詩韻》&《佩文韻府》)並未被當時的學者、編纂官員收錄在【上平11真】韻裏。→所以,作者自言、自註句中第四句韻腳「論字借元韻」(通首韻腳:春、人、塵、真,都歸屬【上平11真】韻);
作者是有自知自覺「論」字借韻(不屬11真韻),此為不爭的事實。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論】字動詞用法詩例

文章楚狂 » 2016-09-14 11:32 AM

楚狂 寫:按清代科舉考試,考試帖詩所用的官韻《佩文詩韻》的見解:上平13元韻的「論」(虛用,評論),與去聲14願韻的「論」字(議論)小異;
這個說法,與現今互聯網上的詩詞網站,有一個「流行」的說法近似
「【論】字做動詞用,平讀做上平13元韻用;【論】字做名詞用,去讀做去聲14願韻用。」

事實是否如此?
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一、「【論】字做動詞
(一)動詞→平讀做上平13元韻用:
唐‧杜甫〈官池春雁〉二首其二
青春欲盡急還鄉,紫塞寧尚有霜。翅在雲天終不遠,力微矰繳絕須防。

宋‧蘇軾〈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其一
草沒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門。拾薪煮藥憐僧病,掃地焚香淨客魂。
農事未休侵小雪,佛燈初上報黃昏。年來漸識幽居味,思與高人對榻

清‧朱彝尊〈土木堡〉
平蕪一簣狼山下,九月驅車白霧昏。到眼關河成故跡,傷心土木但空屯。
元戎苦戰翻回蹕,諸將功首奪門。早遣金繒和社稷,祠官誰奉裕陵園。
案:朱氏這首詩的頸聯中「論」字必須平讀,始不犯「孤平」大忌。

(二)動詞→去讀做去聲14願韻用
唐‧齊己〈懷體休上人〉
仲宣樓上望重湖,君到瀟湘得健無。病遇何人分藥餌,詩逢誰子功夫。
杉蘿寺裡尋秋早,橘柚洲邊度日晡。許送自身歸華嶽,待來朝暮拂瓶盂。

宋‧劉克莊〈題張遁夫詩卷〉
憶昔乘雲覲帝傍,一時聳聽鳳鳴陽。久無老子出幽谷,曾有謫仙流夜郎。
嘿似銅人姑勿,憂能玉汝義何傷。唾壺麈尾俱麾去,只挈隨身古錦囊。

清‧黃遵憲〈為何翽高兵部題象山圖〉四首其二
叩門海客偶談瀛,發篋陰符或兵。糜盡蟲沙剩猿鶴,拭乾殘淚說閒情。

【後記】
這些詩例,摘自個人讀詩筆記;特別選出唐、宋、清三個不同時代著名詩人有關「論」字用在近體詩中做為「動詞」的用法,分屬平水韻【上平13元韻】、【去聲14願韻】,用以佐證。
不過,鄭重聲明:學詩者將「論」字用於近體詩(古典詩)等詩藝競賽,建議仍以「世俗慣用之法」(動平名去)為之。
很簡單的一個理由:你投稿參加古典詩競賽,你永遠無法事先預知初審、決審的評審老師是誰?喜好如何?同樣的你也永遠沒有機會站到評審老師面前,一如碩、博士論文口試一樣,可以口若懸河、稽古證今、旁徵博引《全唐詩》或援引不才這篇詩例,向評審老師當面力爭你有關「論」字的動詞用法(平仄兩通)是有依據的。
所以,看在獎金的面子上,審慎為之;
像我幹市儈這種行當的,絕對不會跟金錢過意不去。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評 故紙堆中人詞長〈茶道〉詩

文章楚狂 » 2017-05-08 10:20 AM

故紙堆中人 寫:茶道
心寬始覺小居峨,二字濃煎幽與和。期會箴言看仔細,詩文巧思漫吟哦。
幾番滾雪生塵外,七碗沁脾採茗歌。主客無勞頻月旦,茶煙涴得碧婆娑。

故紙版主這首七律,貼出許久,竟無人作一品評,實在可惜!

關於這首〈茶道〉,請容不才指出幾個缺失:
一、第六句「七碗沁脾採茗歌」,聲調為「入上去上上平」,
「沁「字除去聲27沁韻外,罕用其他聲調,「採」字作上聲10賄,
因此「脾」字為兩仄聲所夾,用在押韻句,當句犯「孤平」;
「孤平」號為近體詩大忌,當避則避。

二、不押韻的句腳「細」(去聲八霽)、「外」(去聲九泰)、「旦」(去聲十五翰)→王力所謂「嚴重上尾」。
請參照王力《漢語詩律學》P.128的見解:「三個出句的句腳聲調都相同,就是嚴重的上尾。」

三、末句「涴」音「ㄨㄛˋ」,《廣韻》作「烏臥切」,惡去聲,平水韻去聲21箇韻。泥著物也,與汙同。《韓愈詩》勿使泥塵涴。 「涴」字雖有上聲13阮韻,涴演,水迴曲貌。《郭璞·江賦》洪瀾涴演而雲迴。 另有去聲14願韻,水名,《山海經》英鞮之山,涴水出焉。
字典收「烏官切「(13元韻),義同於13阮韻、14願韻用法。
故紙版主很喜歡用這個「涴」字,但個人認為這個「涴」字於此係為誤用;應當是誤認為與「浣」字相似,是錯解。
我不認為末句「茶煙得碧婆娑」的「涴」字解釋為「污」於當句句中是合宜的。
原詩詩意,亦當不做如此解。
至於,「涴演」一詞若解做「迴曲」,原意是「水」迴曲皃,「涴演」兩字可省作「涴」並轉品而擴用於「煙」否?

請參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謹致 維仁詞長

文章楚狂 » 2017-05-11 09:47 AM

去年年末在異地讀《夢機集外詩》,書中〈鯤天賸稿〉P.004收七古一篇:
〈感時篇)前四句:
晴光淑氣籠鯤濱,邇來一閏增芳辰。填膺孤憤忽迸裂,直塞寥橫川陵。
四句「寥廊」一詞,恐為「寥廓」之誤植;
「寥廊」一詞,不知做何解?

個人第一次讀到「寥廓」是讀王安石〈千秋歲引〉起唱三句: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
「寥廓」者,空曠深遠皃,引申為寥闊的天空。
如劉禹錫〈和陳許王尚書酬白少傅侍郎長句,因通簡汝洛舊遊之什 〉(七律)首聯:
「寥廓高翔不可追,風雲失路暫相隨。」
又如拗相公的〈詳定試卷〉二首其一(七律)的末聯:
「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迴首顧張羅。」

因此,個人以為詩中「」字恐為「」字近似之誤植,而刊書付梓時並未校出,
若個人判斷無誤,該書再版時宜剜槧改正;
若否,不知 藥樓原本手稿為何?原意為何?尚望 詞長卓識雅涵有以教我。
再拜。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三平頭」與「三仄頭」

文章楚狂 » 2017-09-08 03:41 PM

吉早佳 寫:請問三平頭或三仄頭問題大嗎?

關於「三平頭、三仄頭」這種說法,不知是哪個「高人」的新創發明?

「三平頭、三仄頭」可能可以分為兩種定義:
第一種:如果「三平頭、三仄頭」的說法,是指「近體詩」的「每句句首」出現「平平平」或「仄仄仄」這個定義,那麼大家可以回頭去檢視「近體詩」的格律譜式,其中五言詩的「正格」譜式中的「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起首一聯聲調便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便將你的問題全包括了;既然近體詩的聲調譜式已將此種句式列為範式,如何不能使用?哪裏又違律了。
附帶一提的是:五言近體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相反的,「首句入韻」為「偏格」(或「變格」)。
舉老杜的詩例,會比較容易了解;邇來有個號稱「武技奪標」的港人在臉書社團上大放厥詞,論啥「正律、偏律」,只要自己高興就好了。(我沒有加入,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鬧笑話。)
老杜這一首五律,收在《唐詩三百首》裏,傳誦頗廣、遠、久:
杜甫〈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連續三平聲用字、連續三仄聲用字)
請看:
頷聯(第三、四句):「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便是很典型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哪裏違律?問題哪裏大了?
至於那個港人很不屑老杜詩作,隨他吧。
其實老杜這一首詩,除了第五句的「名」、第八句的「天」,分別將標準範例的聲調譜式用字「拗仄聲為平聲」外,全首用字的聲調幾乎是標準的「平仄範例」(意為整首近體詩的用字平仄全部符合平仄標準範式);而在清人選輯的《唐詩三百首》裏也僅有兩首符合平仄標準範式而已!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吉早佳 » 2017-09-10 12:22 AM

多謝楚狂詞長解惑!
渡雁乘風展;金禾帶汗收!
吉早佳
會員
 
文章: 40
註冊時間: 2011-01-27 10:58 AM

Re: 「三平頭」與「三仄頭」

文章楚狂 » 2017-09-11 09:50 AM

楚狂 寫:
吉早佳 寫:請問三平頭或三仄頭問題大嗎?

關於「三平頭、三仄頭」這種說法,不知是哪個「高人」的新創發明?

「三平頭、三仄頭」可能可以分為兩種定義:
第一種:如果「三平頭、三仄頭」的說法,是指「近體詩」的「每句句首」出現「平平平」或「仄仄仄」這個定義,………。

第二種有關「三平頭、三仄頭」的定義,指近體詩相鄰的數句(三句以上),每句的句首首字都用「平聲」或「仄聲」,連續三句句首都用平聲字的叫作「三平頭」,相反地連續三句用仄聲起頭的叫「三仄頭」。

近期俗務所困,
稍後待續.........。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二)「三平頭」與「三仄頭」是大問題嗎?

文章楚狂 » 2017-09-21 09:58 AM

關於【第一種】定義的「三平頭、三仄頭」,有人認為五言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是標準範式,但在七言絕句、律詩裡便沒有這種標準平仄格式。
這種說法是「讀死書」。
七言絕律,是在原有五言絕律的每一句的「頭節」之前,增加兩字成為「頂節」;七言近體詩句的「頂節上字」聲調最不重要,也不影響格律。而「頭節上字」要拗變聲調,只要避免當句「孤平」即可。
舉一首小學生都讀過的七言絕句,便知道在七言近體詩裏,所謂的「三平頭、三仄頭」是一種無謂的禁忌!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三平頭用「」色標出;三仄頭用「」色標出。
這一首小學生都會背誦的詩,同樣收錄在《唐詩三百首》裏,所以也不是用網路搜韻搜索找來很僻奧艱澀的詩例。
也就是說七言近體詩的平仄範式:(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可以拗成:「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或(二)「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拗成:「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要特別注意的是第(二)種範式的對句要格外注意避免孤平!如賀詩第四句「笑問客處來」,第五字「何」用以救押韻的當句避免孤平。

在七律裡,這類第一種定義「三平頭、三仄頭」的詩例,因為律詩句子較絕句多,更是常見:
老杜的〈詠懷古蹟〉五首中,第一首的首句「支離東北風塵際」、第二首的次句「風流儒雅亦吾師」、第五首的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都是「三平頭」;第二首的七句「最是楚宮俱泯滅」、第三首的三句「一去紫臺連朔漠」都是「三仄頭」。

寫近體律、絕,基本上本來就不是按照平仄格律定式去「仿填宋詞」;當然也更無須將一些莫名的人云亦云禁忌用來束縛己身。
思想僵固,絕無好辭!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竹塘立影 » 2017-09-29 02:28 PM

原來楚狂詞長也在案發現場圍觀 :-o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Re: 三平頭

文章楚狂 » 2017-09-30 12:21 PM

竹塘立影 寫:原來楚狂詞長也在案發現場圍觀 :-o

我在【鄉民派出所】的案發現場筆錄做如下記載:
我是路人甲,從來沒有發言的權利;
純粹受朋友之邀而「路過」,絕對、絕對沒有參加「圍毆」!
I’m nobody.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三平頭

文章竹塘立影 » 2017-09-30 12:37 PM

楚狂 寫:絕對、絕對沒有參加「圍毆」!

慚愧!慚愧!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