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拗救 – 經驗分享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柳絮飛 » 2013-12-15 10:35 AM

先用兩百字談理論, 再在樓下分享經驗.
拗句有可不救者,不贅. 拗而必須救者只有兩種:

(1) 上比自救(56拗). 例: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漢函關 - 杜甫《秋興八首》其五

(2) 隔句救(65拗). 例:
一身報國死,雙鬢再青 - 陸遊《夜泊水村》
注意: 斜字兩處可平,唯仄較多見。

另外,有把下比自救(救孤平)者納入拗救,只是定義之爭而已,不贅.

例: 山旁楚賈連檣泊,水上磬清 - 梅堯臣《送樂職方知泗州》

這種救孤平,上句第5字多數易平為仄, 有"兩救"立效.
例: 殘星數點橫塞,長笛倚樓 - 趙嘏《長安秋望》
最後由 柳絮飛 於 2013-12-15 11:39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柳絮飛 » 2013-12-15 11:37 AM

以下分享經驗。

拗而必須救者就這兩三種,並不高深,用上幾次便能掌握。竊以為這是基本功夫,談不上誰較"嫺熟"。然而觀察所見,台灣文友頗喜運用拗救,香港文友則明顯少用,於此吟壇、其他網壇、日常酬唱甚至比賽皆然。何也?

香港近代文人(包括上一輩有名氣的文人)較少用拗救,觀其作品可知。我曾問教於幾位碩果僅存之老前輩,他們寫詩經驗豐富,理論底子亦深厚,明言拗救既非硬傷也非錯誤,但覺得句子要"救"就不太好; 再者,有一定水平者只須換幾個字便可避免拗句,若果連這都辦不到,是否功夫不濟?

部分前輩以正格為正宗,覺得拗救偏離正格,拗救雖非錯誤但有點"瑕疵"和"補救"的味道,若可避開則少用為佳。這是主觀感覺,就像你覺得林志玲是否漂亮,沒甚麼對與錯。不過,有些比賽的評判前輩亦持相近觀點。因此,我的比賽投卷絕不運用拗救,以免輸印象分。平日唱酬亦不刻意為之,除非因遷就專有名詞,否則換字避拗救。

另外,香港文人對於對聯的要求較高,五言和七言聯比賽不允拗句,理由是短聯只有十餘字,不可太多通融。因此,經常參加對聯吟唱之文友,或許習慣上不刻意運用拗救。

理論亦云拗救可增句子之矯勁。的確,以上比自救(56拗)而言,後截之平仄梅花間竹,唸來頗有味道。 例: 西望瑤池降王母 - 平仄平平仄平仄
但時代已變,我們不是古人,如今很少拿格律詩反復吟詠,寫過、讀過便算,增加"矯勁"的效果不大矣!

此乃經驗分享,既主觀亦粗淺,盼莫怪。歡迎您也分享經驗,互相交流。
最後由 柳絮飛 於 2013-12-15 03:0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菉竹猗猗 » 2013-12-15 12:07 PM

聽過人談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菉竹猗猗
會員
 
文章: 1850
註冊時間: 2013-02-16 09:51 P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醉雨 » 2013-12-15 12:57 PM

柳絮飛 寫:但時代已變,我們不是古人,如今很少拿格律詩反復吟詠,寫過、讀過便算,增加"矯勁"的效果不大矣!

可比漢後詩賦逐漸脫離音樂獨成一格;
我短於吟誦之道,只能專注於字面了 :oops: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柳絮飛 » 2013-12-15 03:02 PM

謝菉竹和醉雨兩位詞長留言。"兒童相見…" 句跟趙倚樓名句的格式相同:

兒童相見相識
笑問處來

這格式十分常見,因涉及上下兩比和三個位置的平仄變化,故此理論較多,詳細討論必有得著。小弟墨水少復懶抄書,只略抒己見及分享實戰經驗:

1) 下句: 字仄易平算"兩救",既救下句孤平,亦顧及上句第5字()。
2) 下句: 字仄易平是救孤平,不救不行。
3) 上句: ""字是否算"拗", 不"救"可嗎?
愚見: 前者是定義之辯,不贅。至於是否必須救? 因為上句三、五位置之平仄要求不如下句嚴格(我不想引用"一三五不論"這個危險口訣),故此這裡平易仄不算錯,理論而言不救也行。但我認為還是把下句第5字易平"救"之較佳。這樣看起來比較工整,而且唐詩多救,不救有點怪相。若是參賽投卷,還是救之為妙,否則落在較嚴格的評判手上,可能輸印象分呢!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菉竹猗猗 » 2013-12-15 04:00 PM

又清楚又明白,先生不抄書而理論扎實,真是舉重若輕呢,受益了,謝謝。

柳絮飛 寫:謝菉竹和醉雨兩位詞長留言。"兒童相見…" 句跟趙倚樓名句的格式相同:

兒童相見相識
笑問處來

這格式十分常見,因涉及上下兩比和三個位置的平仄變化,故此理論較多,詳細討論必有得著。小弟墨水少復懶抄書,只略抒己見及分享實戰經驗:

1) 下句: 字仄易平算"兩救",既救下句孤平,亦顧及上句第5字()。
2) 下句: 字仄易平是救孤平,不救不行。
3) 上句: ""字是否算"拗", 不"救"可嗎?
愚見: 前者是定義之辯,不贅。至於是否必須救? 因為上句三、五位置之平仄要求不如下句嚴格(我不想引用"一三五不論"這個危險口訣),故此這裡平易仄不算錯,理論而言不救也行。但我認為還是把下句第5字易平"救"之較佳。這樣看起來比較工整,而且唐詩多救,不救有點怪相。若是參賽投卷,還是救之為妙,否則落在較嚴格的評判手上,可能輸印象分呢!
菉竹猗猗
會員
 
文章: 1850
註冊時間: 2013-02-16 09:51 P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李凡 » 2013-12-15 07:09 PM

我雖在此網呆久了,但對詩詞始終出道較晚.故雖亦香港人,但從不主動參加任何比賽,在此網亦從未參加〔包括其他領域/不過也有陰差陽錯的時候,但非我意〕.而我又喜雜詩,因此拗救及其他別人不屑的東西倒是我之所愛.

柳兄所說主旨應非那些孤平〔包括夾平〕拗救及其在前人已經熟悉的千百年以來允許的平仄,
而是王力先生的〔特殊平仄形式〕.即:
〔一〕.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改為:
平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對句不必救〕

仄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對句不必救〕
〔有謂此形式頭節上字以避免仄音為宜.但避免不是一定不可以: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王昌齡〕
〔二〕.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改為:
中仄平仄;中平平平.〔出句末二字必”仄仄”,對句末三字為:平仄平”〕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中平仄平.〔出句末二字必”仄仄”,對句末三字為:平仄平”〕
****
但其實連〔二〕除出句五連仄,對句末第三字必用平外.另外者亦可以不救的.主要是自己明白了,就取意為是.〔我自己因沒有自信,倒是都救的〕

聯,倒好像不取此特拗.但聯律與詩律有很多不同.如三四分句,詩極少,但聯不少:
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按詩用:松梅竹合平仄,但聯就別扭.因音節在梅,杏位置〕又如: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則或須是以復聯可解讀: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以上此兩例在網上沒找到答案,故只是我的解釋,不一定正確.〕

拗救此名詞起得不太好.又拗又救的,似患病而治.但王力先生給以肯定:格調更高古一些.
而我認為簡單平仄,任是最優選擇,亦使人沉悶,詩之拗救,出句之相對寬鬆,當句對,并行字,借音,借意,錯綜,流水,扇面對...皆是詩者的創新,有的創新或者不被認同,就消失了.留下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說到這裡,想起杜甫的;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以七十對尋常.人們一直以尋常是古代度量衡單位視之天對七十之數目字.
但我想:七對十/尋對常,根本就是并行字,未必一定以”八尺為尋,倍尋為常”解之.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6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柳絮飛 » 2013-12-16 12:43 AM

(1) 謝李凡兄拗救撮要和分享心得.

(2) 聯律爾來無定案,弟且談經驗. 以長聯而言,香港老一脫文人(聯人)一般主張 長聯分句的腳是:
上句 - 平、平、平… 平、仄 (前面全平)
下句 - 仄、仄、仄… 仄、平

大陸現時推廣馬蹄韻:
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兩個格式都有點彆扭,而且理據不足,古人並非全這樣撰聯的吧!但小弟參賽定會依從。這兩種格式並非金科玉律,這裡且不談之,但有一點不能背離﹕分句內應依詩律。因此,"風聲雨聲"合律,但"松竹梅"聯則上、下分句第二字皆撞聲!
梅 - 歲三友
杏 - 春一家

另外,若只是七言聯而非長聯,竊以為可依詩律,不必考慮分句位. 蓋只七字,直接依詩律為宜. "松竹梅"聯只要上句兩字易位,即合詩律矣。
竹松梅歲寒三友
桃李一家 (救孤平)

(3) 兄曰: "七對十/尋對常,根本就是并行字,未必一定以八尺為尋、倍尋為常解之。
同意兄之言, 吟詩作對經常用連綿詞/並列字. 肝腸可對書劍、情義, 並非必須對身體字. 只是數字和顏色字很鮮明, 若以其他名詞或形容詞對之, 感覺上煉得不夠完美(但非錯誤); 因此,詩聖這句較顯眼也.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李凡 » 2013-12-16 11:00 AM

必須說明,我從不參與任何比賽,亦少參賽的規則.但因詩詞,此網杰,深是常客,得獎亦多.前幾年,曾寄我一些,故略有所知.至於聯,則全不了解.而我亦無拜師,學習詩,聯.有些了解是靠網上朋友不斷指正及王力等先賢的書.所以所言只是個人的心得,不敢言是.

七言五言聯依詩律,這是普遍理解.但不一概.
您我都申明了〔竹梅〕易位即可合律,但為什麼千古以來無人改變?我查網上,亦無解,故我以詞組音節解之.當然,我亦同時以長聯〔二句以上為長聯,不分字數〕解之.
我前面說,聯之三四式并不少見.聯以詞組定音節亦時有之.魯迅贈瞿秋白聯亦如是觀. 
我不明您之"風聲雨聲"合律的意思.是否若我之看法,分句? 
看了大陸的馬蹄韻.可以說,只是一家之言,說不上推廣.
另您說:香港老一脫文人(聯人)一般主張 長聯分句的腳是:
上句 - 平、平、平… 平、仄 (前面全平)
下句 - 仄、仄、仄… 仄、平
--
這倒疑惑了.至少已故聯宿白福臻不如是想.我記得白曾說過〔非原話,但應原意〕:每逢長聯〔二句以上〕,上聯每最後字必是平聲.〔凡註:所謂節,即是長聯出聯,可以是一句或幾句是仄,但其間必有對仗,而一節之最後一句必以平收.但出聯無論單聯或長聯,都必是仄收.對句與前易平仄,平收.
以前廣州陶陶居有一名聯,可證.
陶潛,易牙,兩相座中賓;陶侃分,大禹寸,最可杯裡光
〔凡按:此只是一般而言,聯早於近體詩,出自古風,因此下聯仄收一直存在.岳麓書院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即是.〕
最後由 李凡 於 2013-12-16 12:3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6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柳絮飛 » 2013-12-16 11:25 AM

(1) 我知誰是杰、深,有時遇見這兩位輕人. 9月和11月都踫過面. :-D
(2) 馬蹄韻 - 個人不太喜歡之.
(2a) 風聲雨聲"合律, 正如李凡兄之看法 - 看分句! 腳位平仄相反, 另外,每分句內2、4、6...位置,其上下比的平仄相反:

-雨-讀-聲
-國-天-事

(3) 香港老一脫文人(聯人)一般主張長聯分句的腳…
你說的跟我的相同啊! 我也是聽白福臻講的. 其他如老者持相同觀點, 上比都是分句腳全平,當然最後一腳必仄, 但(BUT)...

如果長聯中間出現分句自對, 則用仄腳[因為生了一個節], 你舉的例子恰到好處:

陶潛善,易牙善, 兩相善座中賓主;…

想想: 如果長聯上比沒有"分句自對", 即是沒有"節", 其分句的腳就是平平...平仄

(4) 小弟認識白老先生十多年, 2011年白老辭世 :cry: , 我送別並寫了悼文、詩、聯, 貼於樓下.
最後由 柳絮飛 於 2013-12-16 12:1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9 次。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談拗救 – 經驗分享

文章柳絮飛 » 2013-12-16 11:30 AM

輓白福臻前輩 柳絮飛 (2011年6月)

輓聯
懋學早稱師,篤擅謎聯勤墨沼
老成今駕鶴,傷懷文酒痛黃壚

輓詩
廋辭關竅會群英,秋節維園初識名。
縑帙漫披多雋語,謎聯差喜有吟盟。
盍簪煮酒尋騷約,韻事拈題詡月評。
伏櫪豈期徂一蹶,山陽今悵隔幽明。
最後由 柳絮飛 於 2013-12-16 11:34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