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書不如無書→王力《詩詞格律》某論之檢討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Re: ★★盡信書不如無書→王力《詩詞格律》某論之檢討

文章楚狂 » 2013-09-08 11:12 AM

十、謬誤與崇拜:
有人把王力之言當作聖人語錄,絕對不可質疑一二。
若是將其刻作木主,供在自家早晚三炷香、三跪九叩頂禮膜拜祈求文字進步,那是個人自由,不過看來亦是無效。
讀通王力《詩詞格律》、《漢語詩律學》者,便不會在日產十數篇中時不時犯孤平,既已養成習慣,積重便難返。若還敢指正他人用字平仄錯誤,而自己搞不懂「月」、「銀」、「艱」等普通、常見字的正確聲調,亦是奇聞。

把王力之言當作聖人語錄,那是個人自由。但若絕對不容許他人質疑,請先讀懂王力的文字。
在自由世界裏,人,生而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自由」── 不識自由為何物?殆生來即不自由。自由之天地,不以天朝書同文、獨尊一家為當然耳。
至於王力在《詩詞格律》、《漢語詩律學》裏面對不同身分讀者,而有前後矛盾之語,那是王力的謬誤。正如同其所謂「孤平,在全唐詩裏只找到兩例」,是經不起以「同樣方法」求證之科學檢驗的。

至於稱質疑王力《詩詞格律》有關「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的相關闡述為謬,是意圖「沽名」,此亦慣用模糊焦點手法。
若我,不過一狂生耳,「名」於我有何哉?
我亦只在【網路古典詩詞雅集】發表,不來此處,還不識狂生耶。
不似其他芳心寂寞者不能創新,一有和作,便在田下、神壇四處張貼,汲汲於名聲之雀噪響應。
前帖另舉高人卓見,亦同證王力所言之謬
將詩詞理論及作詩概要相關論述,無私提供在網路上共同分享,此高人圖何虛名?

慣於模糊焦點、含血噴人,亦要注意自己嘴角的猙獰血痕。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盡信書不如無書→王力《詩詞格律》某論之檢討

文章小發 » 2013-09-09 12:43 PM

楚狂 寫: 七、詩詞格律的論述邏輯

王力在《詩詞格律》一書論「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的相關闡述,與《漢語詩律學》所言有所矛盾、衝突,其所犯的錯誤便在論述邏輯不一。

一個人的腦袋,其思考、邏輯、推理,應該是一致的。
不能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面對獨夫,要像方孝儒一樣挺直腰桿。
面對百姓,豈可倨傲?


寫一千字的邏輯,與寫百萬字的邏輯,自始至終,必須一致。
豈有人面對普羅大眾,講五言句「平平平仄仄」拗第四字做「平平仄平仄」,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拗第六字做「仄仄平平仄平仄」,成所謂「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並要求普羅大眾「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然後另行出一本較厚的書(六倍字數)給「專業人士」看時,又是另一套說詞,前後矛盾。
搞學術這種東西,憑藉的是「良知」;學無止境,有錯當認,嚴肅糾正自己的前非也就罷了。
若還只是面對十億普羅大眾,你們要注意:「五言平起出句單拗作『平平仄平仄』、七言仄起出句單拗作『仄仄平平仄平仄』,: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那麼這是:構詞惑眾。

有人可以邏輯不一、思緒錯亂到以為工、農、兵等大眾人民好欺負,抱定「反正你們不懂」隨便話唬讕;然後轉身面對獨夫,俯首、折腰、屈膝,極盡奴顏。
(↑以上歡迎對號入座↑)

做為一個正常人,其腦袋思緒、邏輯推理,不能隨「勢」而轉。
即便今是昨非、大徹大悟,亦應明文更正其非。

畢竟,人心,不能跟月亮一樣,初一、十五不一樣。

就如同,寫五、七言近體格律詩,「月」這個字,自始至終在《平水韻》裏都收在【入聲六月】裏,雖然《韻補》等有其他叶韻,但從來沒有平聲用法。
所以,無論是寫作「問五ㄈㄟ」、或現在時序進入農曆「七月」尾聲,這個「」字不能「初一、十五不一樣」,它始終是個「仄聲字」。

文字與思考邏輯一樣,不是草率急就章,粗製濫造搞些語意不通,再來一番自圓其說。

這裡我想簡單為王力做一下辯解。
王力一生都在做研究,假設他在三十歲時的研究成果和七十歲一樣,那他中間的四十是白研究了。
所以前後兩書論述不一,這在學術上並沒有特別之處,尤其像王力研究範圍這麼廣的學者,發生這樣的事,就更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他等身的著作中,肯定還有許多前後論述不一的地方,這些不能說他邏輯不一,是每個階段的認知有所增減。
如果楚狂詞長有仔細讀了王力在《漢語詩律學》的序,應該知道,王力最初也不知道有抝救一事。同樣的,我們也不能說他在邏輯上有問題,這也是認知上的問題。如果他在同篇章或段落中有前後不一的說法,再來評斷他邏輯有誤,應該會比較公允。
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是一句很有警示的話,但重點在「盡信書」,從王力的序文中,可以瞭解他並沒有要讀者盡信他的書,他希望的應是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有更多人發現他的不足與錯處。
雖然老先生仙逝已久,但我猜想如果拿著這兩書論述不一之處去問他,他或許會笑笑的說:「是的,我也是後來才發現這種句式是合律的。」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Re: ★★盡信書不如無書→王力《詩詞格律》某論之檢討

文章楚狂 » 2013-09-10 11:02 AM

小發 寫:王力一生都在做研究,假設他在三十歲時的研究成果和七十歲一樣,那他中間的四十是白研究了。
所以前後兩書論述不一,這在學術上並沒有特別之處,尤其像王力研究範圍這麼廣的學者,發生這樣的事,就更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他等身的著作中,肯定還有許多前後論述不一的地方,這些不能說他邏輯不一,是每個階段的認知有所增減。

小發版主之論述推衍,邏輯是正確無訛的。
謝謝。

某之所言:
楚狂 寫:一個人的腦袋,其思考、邏輯、推理,應該是一致的。
不能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面對獨夫,要像方孝儒一樣挺直腰桿。
面對百姓,豈可倨傲?
係駁斥某老歲仔所言:「一套四冊十萬字,是服務工農兵用的」,以及「32開本、60萬字是供語言學專業教師參閱」的論述謬誤。
因為未引用該老歲仔的全文,致對小發版主及讀此文章者有所誤導,是我過錯,謝謝指出。

若以《詩詞格律》出版年月:中華書局1977年12月第2版,
以及《漢語詩律學》出版年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以上版本及出版日期,是我所看到的,若有其他年月份及不同出版社、版本,另論。
兩者當然有所時間差別,正如同小發版主所言:「在他等身的著作中,肯定還有許多前後論述不一的地方,這些不能說他邏輯不一,是每個階段的認知有所增減。」
此點我完全同意。
就如同我在本欄中所發文帖,所述、或所駁斥者,亦各有對象與背景。


其實,王力在《詩詞格律》一書論「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的相關闡述,並非其個人「首創、發明」,就如同王力在《詩詞格律》、《漢語詩律學》裏,許多詩詞理論,是「襲用」(我並不用「抄襲」的貶抑字眼)清代許多詩詞格律理論家的論述。
例如:
王力之所以做此主張,大概是受了另一位清代詩論家的影響,見於:
清康熙十八年進士,於二十八年應洪昇之邀於「國忌日」觀《長生殿》被革職的趙執信(1662~1744)在其《聲調譜》中說:「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詩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則為落調矣。蓋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王力在在所撰《詩詞格律十講》(北京出版社1964年3月新1版)後記中寫道:「趙氏的話是對的,盛唐以後的詩,如果照趙氏的話來檢查,極少例外。現在趁『十講』新版的機會,把這個道理補講清楚。」

這一段文字,我們先研讀清代趙執信在《聲調譜》裏有關「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詩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則為落調矣。蓋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的論述;趙執信不過認為是「落調」!
什麼是「落調」?
不過是「聲調不協」!
趙執信認為「五言平起出句:平平平仄仄」這種格式,若在「頭節」出現「夾平」,即為「落調」──聲調不協(趙氏的書,便叫《聲調譜》)。
聲調不協──平仄不協調,是一回事;用字平仄「違律、出律」是另一回事
就如同近體詩五言出句出現「仄仄仄仄仄」,五字全為仄聲而無任一平聲字,聲調更不協,但這種「仄仄仄仄仄」的五言近體詩出句,不過是「五言仄起出句拗第三四字(腹節)」,若於「對句」第三字易平救轉,聲調自然轉諧。
例如:
唐‧王維〈送錢少府還藍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去稀。手持平子賦,目送老萊衣。
每候山櫻發,時同海燕歸。今年寒食酒,應是返柴扉。
首句:五言仄起出句拗第三、四字,對句第三字易平救轉。

不過,即便是五言仄起出句拗第三四字,對句不救的詩例,在唐人「名家」的創作裏,仍是存在的,不另舉,以免節外生枝,離題太遠。

以上所言,并第一帖舉《全唐詩》中破百例的「仄平仄平仄」詩例中的13例,意在說明即便「聲調不協」──落調,唐代詩家並不視其為違律、出律,而「嚴禁使用」!
但王力「襲用」了趙執信《聲調譜》的相關論述,卻過度擴張成為「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王力用字遣詞之不謹慎,邏輯不嚴謹,即在於此。
而當他纂述六倍文字的《漢語詩律學》時,使用了較為「謹慎、不武斷」的文字:「頭節上字以避免仄聲為原則」,這個「避免仄聲為原則」便是較謹慎出語。但王力並未明正其在其他著作「武斷」之失。

王力「襲用」清代趙執信的相關證據,可以參酌其在《詩詞格律十講》裏的自我「承認」(《詩詞格律十講》是1964年北京出版社所出的書;請注意:此時尚未發生文化大革命!王力寫此書時 ── 大學講義,是在完全沒有壓力下寫出來的!)
有興趣者,請自行去查閱。

行文至此,鄭重聲明:某並沒有「貶抑王力」的心念!
某學詩時間很短,初始的部分詩詞相關知識亦來自王力的相關論述與著作。
只是,每讀王力著作,發現他用「武斷」語氣論述某事時,便產生疑慮 ── 事實真是如此?
因此,追本溯源至閱讀《全唐詩》,同樣使用王力的「研究方法」去找「事實的真象」,始有豁然澈悟。

至於,近體詩,為唐代文學的菁華、代表。
後代再如何論述、創作,亦無法翻出唐詩創作的範疇,或更為遠邁、高超。
但後世用自己研究唐詩的心得,並進行規範近體詩格律越來越嚴格,甚至反論唐代詩家某些創作之非、不合格律、落調,那是沒讀懂《全唐詩》四萬多首詩、詞創作,以及唐人「詩法」。
就如同今世立法機關創立新法、或修訂舊法,並將法律追溯時效,上論古人之非,一樣可笑。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一鎚定音:董文煥《聲調四譜》★★

文章楚狂 » 2013-10-08 08:24 AM

清‧董文渙《聲調四譜》謂:
--------------------------------------------------------------------------------------------------------------------------
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二句謂之拗字,首字可救可不救,此在試帖猶然,不得謂之拗體,不論可耳!蓋此聯之拗法,不在首字而在三字。但下句三字不可拗平,若拗平則成古句。此其界之判然者。唯上句三字拗仄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連平亦無「夾平」之病。若再拗首字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為「仄平仄平仄」句,則拗極矣。而下句則斷斷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
讀書要讀通透,即在於此。
清代咸、同年間詩人、詩律學家,咸豐六年進士董文渙《聲調四譜》謂:「若再拗首字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為「仄平仄平仄」句,則拗極矣。而下句則斷斷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請參照本文第一、二樓所舉:
(一) 五言平起出句(平平平仄仄)拗第四字成「平平仄平仄」(單拗句法之一種,即「當句」三、四字平仄互換,故稱「單拗──單一同句自行拗救」),再拗首字成「仄平仄平仄」。
(二) 五言平起出句(平平平仄仄)拗第三字成下三仄(平平仄仄仄),此亦單拗句法之一種(當句第三字拗仄,對句第三字不拗平救轉避免成下三平),再拗首字成「仄平仄仄仄」。


若有人要死抱王力神主牌,請便。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一鎚定音

文章楚狂 » 2013-10-13 11:28 AM

與本樓無關的帖子,自行刪去,移至他帖。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