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兩字應該「平讀」?還是「仄讀」?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漫漫」兩字應該「平讀」?還是「仄讀」?

文章楚狂 » 2013-05-09 08:20 AM

關於「漫漫」兩字究竟應該「平讀」?還是「仄讀」?
(此篇原貼在【詩薈】,改移至【詩詞小講堂】)
故紙堆中人 寫:第三屆蔣國樑先生古典詩創作獎決審 會議紀錄

評審委員:我認為這首平仄上也是有點問題,像第一首末句「漫漫」應該要唸做平聲。不過他也是有好的句子,像第四首末句的「寒風捲盡凡塵氣,淡海青燈酒一壺」還頗有格調。

故紙堆中人 寫: 佳作 淡江大學中文系一年級 魏穎涵
淡水觀潮四首其一
暮靄沉沉夜色寒,初春霧重繞山巒。悠悠竹筏東風渡,漫漫江河白月殘。

作者是淡江大學中文系一年級的「新鮮人」,這只能說是「經驗不足」。畢竟是新鮮人,可以多給點鼓勵。
不過整首七絕28個字,重字形容詞「沉沉、悠悠、漫漫」佔了21.43%,多了些。
(後來重讀此君四首,每首都有「重字」詞語,數量達12組24字,佔全部篇幅21.43%;尤以第三首每句都有一組重字,簡直是氾濫成災。想是少女情懷,得麻煩有人提醒她一下。)
故紙堆中人 寫: 佳作 淡江大學中文系一年級 魏穎涵
淡水觀潮四首其一
暮靄沉沉夜色寒,初春霧重繞山巒。悠悠竹筏東風渡,漫漫江河白月殘。
其二~其四
藍藍夏日醉榕堤,靠泊漁船白鷺棲。粉蝶翩翩依木槿,波光瀲瀲夕陽西。
羽羽芒花襯獨舟,蕭蕭落葉訴清秋。潮來陣陣餘暉盡,顧影粼粼月未休。
煙雨濛濛似太湖,斜陽脈脈若江蘇。寒風捲盡凡塵氣,淡海青燈酒一壺。

因為是投搞參加比賽,又不是口試、面談,哪容得你當場引經據典,據理力爭「漫漫」兩字之平仄?
只不過許多人受了《唐詩三百首》影響,裏面收了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五律,末聯:「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先入為主認為「漫漫」兩字必定「平讀」以形容「水勢無邊無際皃」。
再加上《唐詩三百首》裏再收了一篇唐‧岑參〈逢入京使〉七絕,首聯:「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此詩首句「漫漫」用以形容「路長遠皃」。
這兩篇詩文太過有名了,自此眾人皆認為「漫漫」兩字必定平讀。
高中時,「音樂課」還可以邊聽老師彈鋼琴,下頭學生齊聲唱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

究竟「漫漫」兩字,用來形容「水勢」或「流水狀」,兩字應該「平讀」?還是「去讀」?
全唐詩、全宋詩裏,可以找到很多近體詩例,用「漫漫」兩字在形容「水」時是平仄兩用的。(意義略有不同)
平讀「漫漫」解做「無邊無際皃」,可以形容「水勢、草樹色、晝夜」等,讀如「瞞瞞」。
去讀「漫漫」解作「緩緩流動皃」,讀如「幔幔」。
看到這裏,「水無邊無際皃」和「水緩緩流動皃」究竟有何不同?當然有不同,運用之妙存乎作者一心。但他有時間、機會,去辯解詩中用到「漫漫」無論平讀、去讀,均未出律否?
因此,在詩詞競賽時,詩文中用到「漫漫」,不論平仄,均是自討苦吃!
堅持平讀者認為你出律,可能連初審都過不了,哪來複評機會?
知道有去讀用法者在初審時薦了詩稿,卻可能在決審時藍榜黜落貼出。


請看唐、宋詩人有關「漫漫」用在形容「水」時之平仄兩用詩例:

一、平讀「漫漫」,用於形容水勢「無邊無際皃」:
唐‧歐陽詹〈題延平劍潭〉
想像精靈欲見難,通津一去水漫漫。空餘昔日凌霜色,長與澄潭生晝寒。

宋‧范成大〈題山水橫看〉二首其一
煙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盡是西溪腸斷處,憑君將與故人看。


二、去讀「漫漫」,用於形容水勢「緩緩流動皃」:
唐‧元稹〈使東川‧江上行〉
悶見漢江流不息,悠悠漫漫竟何成。江流不語意相問,何事遠來江上行。
三、四句用「雙拗」句法。

宋‧王安石〈寄韓持國〉
淥繞宮城漫漫流,鵝黃小蝶弄春柔。問知公子朝陵去,歸得花時卻自愁。


唐、宋詩人有關「漫漫」之平仄兩用詩例,每個朝代各取一例絕句,足矣。(律詩詩例更多,但耗篇幅與眼力)
至於近體詩例形容其他非關「水」的「漫漫」,不旁生枝節。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