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禪法入詩時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文章李雨 » 2007-11-09 12:12 PM

 全唐詩卷540_35 《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李商隱

  貞吝嫌茲世,會心馳本原。人非四禪縛,地絕一塵喧。

  霜露欹高木,星河壓故園。斯遊儻為勝,九折幸回軒。

李雨注:<人非四禪縛>一句足見作者佛學知見不淺!禪定是佛教與印度教道教天主教等共有的定境,只是因人而有深淺,分為色界(有身而暫時無欲)初禪二禪三禪與最高的四禪,在初禪前尚有"欲界禪定"(多數只僅於此)或"未到地禪定"(將入初禪而尚未到)!然而唯有佛知道:禪定如石頭壓草,並未能除根,因此才四處告知人們如何才能斷煩惱(小乘初果至四果羅漢與中乘緣覺果位,勝於四禪),又如何轉煩惱(大乘與真乘知煩惱即菩提,斷之則相對菩提智慧亦隨減,故轉之而不斷之)! 

卷540_48 《題白石蓮花寄楚公》李商隱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空庭苔蘚饒霜露,

  時夢西山老病僧。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

  漫誇鶖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

李雨注:尾聯之鶖子即佛之羅漢弟子舍利弗,前者為意譯(鶖鳥為其母名,故名叫鶖之子)後者則係音譯."牛車"乃佛經所用之比喻,喻佛說之道理與方法如車乘,有大有小.此外有"無乘"即真乘或上乘,不須車子!直下承當不妄念就是了!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09 06:08 PM

換言之,禪宗講"參禪"和修"禪定"二者是兩回事.參禪在悟心,而禪定在入定.禪宗的殊勝在於先悟後修,如此一來,修禪定也知道自己在作甚麼,以及為何要修,也就不至盲修瞎練.因此,所謂禪七是禪宗專屬的活動,所用的方法就不只是"數息觀""不淨觀"等禪定法門,乃以"不思惟"為旨歸,方便說來稱"中道實相觀"(讓自己的心念歇下來就好,妄念起要知道,並且照它一下,自然消失,如此日夜反復)或"參話頭"(只一個誰字可抵萬念,並因此日久成一疑團,籠罩著自心,自然一個妄念也進不來,直到疑團震破的一刻,心念就真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問自己"是誰",並非如心理學所言的"認識自我").禪宗除此二種無法之法外,別無他者,不可不明察,以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無法指的是不思惟,而其餘所有佛法都離不開思惟.
最後由 李雨 於 2007-11-12 02:4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10 09:27 AM

 卷541_68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李商隱

  建國宜師古,興邦屬上庠。從來以儒戲,安得振朝綱。

  叔世何多難,茲基遂已亡。泣麟猶委吏,歌鳳更佯狂。

  屋壁餘無幾,焚坑逮可傷。挾書秦二世,壞宅漢諸王。

  草草臨盟誓,區區務富強。微茫金馬署,狼藉鬥雞場。

  盡欲心無竅,皆如面正牆。驚疑豹文鼠,貪竊虎皮羊。

  南渡宜終否,西遷冀小康。策非方正士,貢絕孝廉郎。

  海鳥悲鐘鼓,狙公畏服裳。多岐空擾擾,幽室竟倀倀。

  凝邈為時範,虛空作士常。何由羞五霸,直自呰三皇。

  別派驅楊墨,他鑣並老莊。詩書資破塚,法制困探囊。

  周禮仍存魯,隋師果禪唐。......

李雨注:<隋師果禪唐>,此句甚要!長久以來,世人只知唐朝為禪宗之始,卻埋沒了此始亦必有其因由,那就是隋朝的天台宗諸師所努力匯整的"教理"與"禪觀".當時知行合一,亦不乏實修有成者,只是方法有別而已.若無隋師的傳授,也就不會有唐朝的禪宗盛況.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10 08:17 PM

卷549_95 《題崇聖寺簡雲端僧錄》趙嘏

  暮塵飄盡客愁長,來扣禪關月滿廊。宋玉逢秋空雪涕,

  淨名無地可容床。高雲覆檻千岩樹,疏磬含風一夜霜。

  回首故園紅葉外,只將多病告醫王。


李雨注:<淨名無地可容床>出自<<維摩詰經>>,淨名亦即維摩詰居士的名號,故此經又稱<<淨名經>>,一為音譯一為意譯.<只將多病告醫王>,醫王出自妙法蓮華經等,比喻佛.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11 09:55 AM

卷550_54 《發柏梯寺》趙嘏

  一泓秋水千竿竹,靜得勞生半日身。

  猶有向西無限地,別僧騎馬入紅塵。


李雨注:<猶有向西無限地>,意指西方極樂世界,而接著似有"我卻告別僧家入紅塵"之餘音長歎.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15 09:35 AM

讀全唐詩發現多位詩人提到一部艱深的<<楞伽經>>.達摩祖師來華之前,中國尚無此部經,是祖師掛在錫杖杖頭,千里迢迢從天竺攜來,並經翻譯所成,也說明民間的達摩像掛著葫蘆,像個道士,是不正確的,葫蘆處本是楞伽一冊.

 卷188_29 《寄恒璨》韋應物

  心絕去來緣,跡順人間事。獨尋秋草徑,夜宿寒山寺。

  今日郡齋閑,思問楞伽字。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20 08:02 AM

昨日聯副介紹一位學佛的西洋詩人,其名作實出自佛經,作者卻不用問號,而採道聽途說,作了完全相反之語.今再舉一例:


 卷193_8 《詠夜》韋應物

  明從何處去,暗從何處來。但覺年年老,半是此中催。

李雨注:起承二句出自佛說楞嚴經.當你打開電燈時,暗室即亮,而暗並未離去;再一關燈,亦即暗,卻未見明離去.明與暗虛妄不實,並未如人所以為的相互陵奪消長,因為它们本身根本是無來亦無去.(若說有,那也有如中國的太極圖,陰陽互抱,同時存在於一個空間,只是因著外緣..."燈"這東西而暫時所現!一切的存在,都是因緣相遇而有,緣散則變!中國禪師有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法指萬象.)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27 02:24 PM

卷5_44《從駕幸少林寺》武則天

陪鑾游禁苑,侍賞出蘭闈。雲偃攢峰蓋,霞低插浪旗。

日宮疏澗戶,月殿啟岩扉。金輪轉金地,香閣曳香衣。

鐸吟輕吹發,幡搖薄霧霏。昔遇焚芝火,山紅連野飛。

花台無半影,蓮塔有全輝。實賴能仁力,攸資善世威。

慈緣興福緒,於此罄歸依。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

李雨注:詩中"能仁"一語指釋迦牟尼佛,蓋"釋迦牟尼"乃音譯,意譯則為"能仁寂默".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28 09:13 AM

  卷130_4 《贈懷一上人》崔顥

  法師東南秀,世實豪家子。削髮十二年,誦經峨眉裏。

  自此照群蒙,卓然為道雄。觀生盡入妄,悟有皆成空。

  淨體無眾染,苦心歸妙宗。一朝敕書至,召入承明宮。

  說法金殿裏,焚香清禁中。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趨下風。我法本無著,時來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隨病皆與藥。上啟黃屋心,下除蒼生縛。

  一從入君門,說法無朝昏。帝作轉輪王,師為持戒尊。

  軒風灑甘露,佛雨生慈根。但有滅度理,而生開濟恩。

  複聞江海曲,好殺成風俗。帝曰我上人,為除膻腥欲。

  是日發西秦,東南至蘄春。風將衡桂接,地與吳楚鄰。

  舊少清信士,實多漁獵人。一聞吾師至,舍網江湖濱。

  作禮懺前惡,潔誠期後因。因成日既久,事濟身不守。

  更出淮楚間,複來荊河口。荊河馬卿岑,茲地近道林。

  入講鳥常狎,坐禪獸不侵。都非緣未盡,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來事,永承微妙音。竹房見衣缽,松宇清身心。

  早悔業至淺,晚成計可尋。善哉遠公義,清淨如黃金。


李雨注:<我法本無著,時來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隨病皆與藥。>指佛法究竟是一法不著,因眾迷而對治其病處;一旦病好了,藥就得丟."化城"一語乃佛常用,表暫時休歇處並非究竟.



卷130_5 《遊天竺寺》崔顥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陽曉。厓泉爭噴薄,江岫相縈繞。

  直上孤頂高,平看眾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滿寒山,藤蘿覆冬沼。花龕瀑布側,青壁石林杪。

  鳴鐘集人天,施飯聚猿鳥。洗意歸清淨,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萬物一何擾。

李雨注:<鳴鐘集人天,施飯聚猿鳥>,寺院除早晚鐘外,晨午二時用齋前,必敲"雲板"(雲狀銅雕),其聲也似鐘,請在寺眾人及天神等同來用齋,並於施食台上施食給鬼道與畜牲道.
最後由 李雨 於 2007-11-29 08:3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7-11-28 11:24 PM

李雨詞長吟安
有一疑問 雲板 早年我在幾個佛寺中所見都是一塊約一公尺的平木板 吃飯前敲幾下 不是銅雕 我應不會看錯 是否宗派不同 而雲板材質不同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Re: 回應

文章李雨 » 2007-11-29 08:26 AM

夜風樓主 寫:李雨詞長吟安
有一疑問 雲板 早年我在幾個佛寺中所見都是一塊約一公尺的平木板 吃飯前敲幾下 不是銅雕 我應不會看錯 是否宗派不同 而雲板材質不同
詞長可詢問佛光山法鼓山與中台山有附設佛學院者(慈濟與靈鳩山則不明古禮)除雲板外,尚接著敲魚鼓(木質,不同於誦經用木魚)與響板(兩塊木互敲).只有在初一十五上大供時打板(非響板)集眾,上大雄寶殿誦經供佛(其中也鳴鐘擊鼓),平時則僅一人代表供佛,誦文較簡.換言之,只有上殿才打板(一枝槌敲一塊木板,而木板形狀則因宗派有別,以示傳承法門.)又法器只是工具,印度佛世自然也不同於中國,後世也可有開方便者,況且銅製品掛在廊下,又不太重,易遭偷,不像其餘法器置於殿內,夜間關門窗.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