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大娘劍器舞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文章儒儒 » 2004-11-13 09:27 PM

繼續堆資料.
這是在迪志出版公司的四庫全書電子版
查詢[劍器]一詞後,找到在四庫中237卷曾用過此一詞彙,
然後挑選我認為相關的,查對原書後,再貼上來,
不過因為有些都是講張旭的事,
所以後來我看到跟書法有關的書,便沒有看他的內容,
而四庫中的杜詩註,我也沒有去找.
又,胡鳴玉 訂訛雜錄 的說法跟 張自烈 正字通 的說法差不多,
所以沒有輸入.

宋.陳暘《樂書》
(《四庫全書》冊211,經部.樂類,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卷182〈樂圖論.俗部.舞〉
〈劍舞〉
昔子路戎服見孔子,拔劍而舞曰:「古之君子,固以劍自衛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自衛,蓋所以長善而救失也。」至於沛公在鴻門,范增令項莊劍舞,因擊沛公,莊(按:當作項伯)反以身蔽之,則又仁於衛人,非忠以為質也。豈非天下神器,固有所歸,非一范增得而害之歟?(葉1下,頁823)
〈健舞〉
唐教坊樂:垂手羅迴波樂蘭陵王春鸎囀半社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舞;阿遼柘枝黃麞拂箖大渭州達摩支之屬,謂之健舞。故健舞曲有火祅阿遼柘枝劍器胡旋胡勝,軟舞有梁州蘇合香掘柘枝團亂旋甘州焉。(葉3下,頁824)
卷184
〈劍器〉
劍器之舞,衣五色繡羅襦,折上巾交腳綘繡靴,仗劍執械。唐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舞劍器,能為鄰里感激,懷素見之,草書遂長,蓋狀其頓挫勢也。老杜有〈舞劍器行〉,辭亦其事歟?今教坊中呂宮有焉。(葉3下,頁829)
〈玉兔渾脫〉
玉兔渾脫舞,衣四色繡羅襦,銀帶玉兔冠。唐天后末年,劍器入渾脫,始為犯聲。劍器,宮調;渾脫,角調,以臣犯君,不可以訓,非中正之雅也。……(葉4下,頁829)

清.吳任臣《十國春秋》
(《四庫全書》冊465,史部.載記類,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卷39〈前蜀.五.列傳〉
〈王宗阮〉
王宗阮,本僰道土豪文武堅也,善舞劍器,時號為文大劍。……(葉8上,頁364)

明.方以智《通雅》
(《四庫全書》冊857,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卷30〈樂舞〉
劍器乃武舞之曲名。健舞,武舞也;輭舞,文舞也。 《通考》有劍器曲,用女妓而雄裝空手舞,子美〈公孫大娘歌〉無一字涉劍可知矣,徐文長載此。崔令欽曰:「垂手羅回波樂春鸎半社渠借席烏夜啼,謂之輭舞;阿遼柘枝黃麞拂林大渭州達磨,謂之健舞。」(葉4,頁580)

其實還應該輸入[劍氣]一詞的,
不過數量比[劍器]還多,而且很多都沒有關係,
所以就沒有去找了.
最後由 儒儒 於 2004-11-17 10:3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儒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535
註冊時間: 2002-02-26 07:46 PM
來自: 臺灣

文章儒儒 » 2004-11-13 09:38 PM

從以上的引文來看,
我必須先收回我對 正字通 的猜測,
張自烈顯然是根據方以智通雅的,
但方以智說法的出處為何,則還沒有找到.
(可能跟徐渭有關,但還沒去找.)
至於鄭嵎和明皇雜錄的可信度,
我覺得如果沒有確實的證據的話,
不應該輕易的捨棄,
只是我這翻閱明皇雜錄,並沒有看到引用的那一段,
不知是不是我漏看了.
老實說,我不太理解現在南山子堅持非劍舞的證據在哪裏,
因為我的理解是:張自烈的說法不可靠,
楊倫除了張自烈的說法,並沒有提出其他的證據,
所以也不可信.
剩下的只有對杜詩見仁見智的理解,
以及千百年後,清人所看到一個名叫劍器的彩帶舞,
可以另外解釋的空間太大,
無法作為直接的證據.
這是我的想法.
儒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535
註冊時間: 2002-02-26 07:46 PM
來自: 臺灣

文章南山子 » 2004-11-14 09:14 AM

儒儒 寫:明.方以智《通雅》
(《四庫全書》冊857,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卷30〈樂舞〉
劍器乃武舞曲名。健舞,武舞也;輭舞,文舞也。 《通考》有劍器曲,用女妓而雄裝空手舞,子美〈公孫大娘歌〉無一字涉劍可知矣,徐文長載此。崔令欽曰:「垂手羅回波樂春鸎半社渠借席烏夜啼,謂之輭舞;阿遼柘枝黃麞拂林大渭州達磨,謂之健舞。」(葉4,頁580)


《通考》二字,知方以智亦引之。今《通考》似已佚此文。(還要回頭查編輯說明.....^^)

底下這是〈國學詩社〉吧。
http://www.pf365.net/lbxp/topic.cgi?for ... 4&start=56
最底下有劍器相關敘述。
他引用陳暘樂書,卻不同意持劍說。不過,他說手持發光燧,我也懷疑。相關敘述分早期與晚期,亦頗有來歷,不知是否因姚合之詩及宋史逆推所得。
分成初期和後期,似較合史實,初期如何且置。
後期之說,如姚合劍器詞,我且疑是勞軍之詞,舞法且經改編。


基本上,劍器舞非持劍,他說杜詩無一字道及「劍」,正與我意合。
以老杜詩才,「公孫劍器初第一」或「一舞劍器動四方」,兩處,一處改「劍器」作「劍舞」或「舞劍」不難啊。他沒作如此下筆,沒有一個單提到劍字的,證明本來就不是舞劍。
加上那四句形容舞狀的詩,根本就不是劍,回頭再想「羿射九日」一語,論「射」字,乃弓也、箭也,與劍無關也,老杜用典不致弓箭與劍不分。所以,我前道是重在〝落〞字。以下「矯如龍翔」、「雷霆收怒」、「江海凝光」具非劍也。
如果是「劍」,那麼「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渾脫也是劍舞囉?因為長沙僧由此悟入草書三昧,與張旭應是同理。渾脫不是舞劍,則劍器亦非。

從彩帶舞,領會書法,特別是草書神理,是合理的,從舞劍領會草書,是不通的,包括「英雄」這部電影有一段劃沙寫劍字,以及談論,都不對。
彩帶舞跟草書的關係,是彩帶偃仰翻動、映帶回護中有線條(彩帶)存在,這與張旭先前見到公主擔夫爭道,意思是相通的,爭道,是搶路,路有什好搶,路不用搶,爭字是「奪門而出」的「奪」字。這一爭,爭出輕重、揖讓之勢,而還得繼續往前走,這才合草書。
而在書法理論中,似乎只有對歐陽詢的書法有「武庫矛戟」的評語。而且這是楷書,不是草書,而且是評語。劍器舞對張旭有影想的是草書。
梨園屬內廷,梨園子弟舞劍,非但不是朝廷應有的設置,即安全責任誰也負不起啊。誰敢提這種點子...?

我一直在想「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那是說不只公孫一個人會劍器舞,只是公孫氏舞得最好。那就不是一個人會囉,不是一個人會,在內廷,那就更不會是舞劍囉。

宋相史浩記錄,如果劍器如此舞法,與老杜詩情節不符,惟其中亦可見,舞劍惟如此而已,不似老杜劍器行。另則,宋相所錄,是因舞劍而套用劍器詞。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樂齋 » 2004-11-14 11:35 AM

今天上圖書館,順便看看唐代樂舞的資料,有一本可以參考:

中國舞蹈史(唐代舞蹈),歐陽予倩主編,蘭亭書店,民國74年10月初版

原文不長,只不過三頁,不過我懶得打,只說重點:
1.桂馥的彩帶說:從發展看,用劍器的曲子舞什麼,都沒有什麼不可,但不能事隔千年以上,硬說甘肅女子所舞的彩綢,就是公孫大娘所舞的劍器.
2.據姚合的劍器詞,劍器舞是表現對敵作戰,而舞的是劍.
3.鄭嵎的津陽門詩,明皇雜錄也說公孫大娘舞劍.
4.朝鮮李朝軌儀廳出版的進饌儀軌所載的劍器舞圖,女子四人戴戰笠,舞雙劍(朝鮮劍很像我們的雙刀,是單刃的)
5.杜甫詩的[火霍......光],這種情景空手而舞是辦不到的.

這些說法大致與我之前說的相類似,所以我就不寫論文了,免得有剽竊之嫌.

另外補充一個突然想到的資料,我在上次雅聚時唱的曲子裡恰巧談的是劍器,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資料.

敦煌曲子.急曲子(節錄):
排備白旗舞,先自有由來,合如花焰秀,散如電光開,喊聲天地裂,騰踏山岳摧,劍器呈多少,渾脫向前來.

是不是舞劍,就看各人解釋了.我沒記錯的話,敦煌卷子裡還有其他幾首關於劍器的,不過我要先回去了,下回再來圖書館找吧.......

對了,關於南山子詞長提的問題,有些之前我已說過,有些在書裡頭有,我就不再囉嗦了.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芬陀利 » 2004-11-14 06:01 PM

呦~~還沒收攤啊~~
唉~~放假真無聊,再來噴點口水,希望這口水還有點營養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先聲明,小頑童純粹是為了休閒好玩,有的話只有一顆好奇好分析的頭腦,事業完全與文史無關,所以萬萬不敢以專家自居外,更不敢妄下定論。所以對〈劍器〉到底是舞啥,完全沒成見,看大家挖掘文獻資料,抽絲剝繭各陳己見,真的很有趣,也長了不少見識,感恩ㄜ! :lol:

幾點問題及管見,請大家不吝指教

一、〈劍器〉應該不是純譯音,我前面已論述過,所以就以此名相為根本。
二、〈劍器〉在特定場合,會不會是某類的表演用武器的統稱?從前面的文獻顯示,宮廷樂舞也少不了刀刀槍槍的舞具。當然,為了安全起見,這些器械必須是經過特別的設計製造,今日演藝界所用的道具即是此類,小兒隊所用更應如此。
三、舞劍用真劍者不乏其例,但是劍舞就不必然使真劍了。設想,若「羿射九日」所指的果是使用真弓箭,那在梨園豈不是比用劍危險百倍?
四、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有無可能不只使用一種道具?
五、〈劍器舞〉的內容是否也會因場合與表演者(或人數)的不同而有彈性變化?〈劍器曲〉的型制是否亦然?
六、〈劍器舞〉的內涵確實隨著時代及編者有著頗大的變遷。
七、若單憑詩中沒說到舞劍的字眼就論定為絕無舞劍,實在難以說服人。
最後由 芬陀利 於 2004-11-14 07:3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文章南山子 » 2004-11-14 07:34 PM

芬陀利 寫:一、〈劍器〉應該不是純譯音,我前面已論述過,所以就以此名相為根本。

沒有根據的推論,根據本身就不存在,結論也就不會成立。所以,前面一帖,不予回應。現在這一點,還是這樣。....就說「應該」二字,是猶豫猜測之詞,更是○○自招了。

第二點:可以同意這說法,但是,如果是假的劍,那麼老杜那四句,也是騙人的。隨便一根木片漆上銀白亮漆,還當真劍作起詩來。

芬陀利 寫:舞劍就必須用真劍的推論完全不合邏輯與實務。「羿射九日」所言果是真弓箭,那在梨園豈不是危險百倍?

我道是老杜形容法不應有誤,如何卻反坐「真弓箭,那在梨園豈不是危險百倍? 」何時卻說到弓箭舞於內廷?所以,詰辯很不當。
以下四、五、六就離題了,曲跟舞沒弄通。

回樂齋兄
1.假如劍器曲失傳,不會平白弄出個彩帶來,叫它作「劍器」,其中關聯性實在不強,所以諸君會疑。那麼,就是不應該會平白出現,所以可信。並不是倒過來說配舞。

2.姚合詩,我只當它是勞軍詞,要指稱「掉劍龍纏臂」為舞劍,那麼「積屍川沒岸」實在很難舞(我也不會);而且,三首詩中,有劍字的只這首。倒是,他三首詩中,都重復提到一個「旗」字,說舞旗「耍大旗」「耍小旗」好像還更合理,所以姚詩不足據。

3.津陽門詩,明皇雜錄,跟據前述的探索,成立先後應該是如此。都在百年(或接近)後了,有一種可能,不能排除,那就是對劍器舞的看法,不瞭解,直接刪掉了尾巴一個「器」字,把「舞劍器」當作「舞劍」。這兩作要作考據用,實欠妥,特別是《明皇雜錄》,雜太多神怪。
儒儒有辨稱《世說新語》採入《晉書》云云,《後漢書》鄭玄傳不採世說文學第四鄭玄向馬融求學的事件,不採陳蕃理亂事件,反載在賈彪傳中。所以史書採法,《舊唐書》是把劍器兩字照錄過去,獨獨這兩篇刪了尾吧一個字。鄭詩且刪在自註文中。

4.要是不承認桂未谷記載,似乎也不能提朝鮮舞為證,意思相通,時間有遠近,空間距離也可以疑,更何況不同國度。

5.空手舞,似乎不成立,現在只剩持劍與否?

6.敦煌曲子.急曲子(節錄): 排備白旗舞,先自有由來,合如花焰秀,散如電光開,喊聲天地裂,騰踏山岳摧,劍器呈多少,渾脫向前來。
這跟姚合詩剛好,很不巧的,又見到「旗」字。 更不巧的,他是在說旗子。惟一與姚詩不同是,姚詩稱紅旗,此稱白旗。
或說劍器、渾脫是聯舞,這詩看來是一證。
說劍器是劍,詩稱「劍器呈多少,渾脫向前來。」那渾脫是何物?可見,仍不對。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芬陀利 » 2004-11-14 07:39 PM

那麼請南山兄說出〈劍器〉是純譯音的有力證據來,最好像胡旋胡騰一樣有力
我從沒說過〈劍器〉絕對不是純譯音呀,只是認為可能性小多了
“表演用劍”並不等同於“假劍”

小頑童當然樂以修正我的錯誤認知,反正又多長了見識嘛!
最後由 芬陀利 於 2004-11-14 10:5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文章樂齋 » 2004-11-14 08:13 PM

  芬陀利兄說的好,劍器舞使用了兩種以上的道具,是有這個說法。尤其是隊舞,很有可能包含了舞旗、舞劍等。又,唐代天子前確實有持兵器而舞的舞曲-秦王破陣樂。是唐代所編樂舞之一。
  關於南山子詞長提的問題,書裡有回答,我只是沒有KEY出來:

1.劍器和渾脫是兩個不同的曲子,把兩個曲子合起來,成為劍器渾脫,即所謂犯聲。不妨解釋為公孫大娘舞的是劍,有好幾套的舞法。

2.據考證,朝鮮這類的古舞,是從宋朝傳過去的。宋朝離唐朝還不很遠,宋朝的劍器隊只知道是帶器仗,究竟舞時帶的什麼器仗不見記載。劍器傳到朝鮮可能也起些變化,但是舞雙劍絕不是沒有根據的。由此溯而上之,那麼當初公孫大娘舞雙劍也有可能。這個舞早已不存在了,我們只能竟現存的材料,知道一個大概。可能將來還會發現新的材料,會有另外一種新的見解。

  說明一下,舞劍說只是一種可能而已。就像南山子詞長之前講了舞長袖、舞彩帶、空手舞,再加上現在講的舞旗,都也只是一種可能。此外還有千萬種可能,我再說一種可能,公孫大娘舞的是流星錘(說見常任俠<中國舞蹈史話>)。
  重覆一下我之前說的,這個爭議到目前沒有定論,學者們因為證據不足,大多持保留態度,不過舞劍說是較被學術界所接受的。但是我覺得即使如此,一般人還是可以選擇自己所相信的。因為任何說法都可能是事實。
  不過鬧個場一下,一群喊聲天地裂的關西大漢人人手舞彩袖,想來煞是可觀。啊!這跟考據無關,純粹鬧場,別打我!
  
  楊旻瑋<唐代音樂文化之研究>:「姚合有劍器詞三首,司空圖有劍器,此外唐人於詩中描繪舞劍者亦多......以唐人詩中直指之劍名或氣勢而言,公孫大娘所舞或唐人所舞之劍器,應為真正之劍器較為可靠。」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芬陀利 » 2004-11-14 08:48 PM

哇哩勒~~~口水好像又噴太多了~~ :oops:
好唄!閉門思過去也!
最後由 芬陀利 於 2004-11-14 08:5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文章南山子 » 2004-11-14 11:19 PM

芬陀利 寫:四、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有無可能不只使用一種道具?
五、〈劍器舞〉的內容是否也會因場合與表演者(或人數)的不同而有彈性變化?〈劍器曲〉的型制是否亦然?
六、〈劍器舞〉的內涵確實隨著時代及編者有著頗大的變遷。
七、若單憑詩中沒說到舞劍的字眼就論定為絕無舞劍,實在難以說服人。

有修改過喔!(印象中不是如此,曲跟舞沒弄通?)

阿兄的問題,是重復一個錯誤:「沒有根據的推論,根據本身就不存在,結論也就不會成立。」阿兄一直繞這個原則,不能老叫我給您回這題話呀。考據,是要用證據講話,沒證據,推論所能假設的空間太大,那是口水戰了。
即第七題亦是此意,為何會懂得用「杜詩無一字道及「劍」。」就因為它就是有力的反證,沒有明言,沒有好的反反證,不能推測成有。頂多只能就「沒有單獨道及劍字」作個解勢,不是反過來說:「實在難以說服人!」這一說,就發現阿兄對考據方法不太瞭解。

芬陀利 寫:小頑童對琵琶、柳葉琴、阮咸、三弦、秦琴的演奏還算嫻熟
曾忝列大學樂團琵琶首席並擔任中國音樂史及樂理講座
我倒想知道,南山兄對唐朝樂、舞下過多少苦功,我好學習 。

考據,就證據推斷,專業不代表不會錯誤,不能以專業斷定是非。這題也不是比音樂專長。
論阿兄樂曲專長,老弟誠不如,但如要用專長作辨證,那很不巧,草書是老弟專長,老弟才是真正感受到什麼對草書有影響力,更加是從彩帶舞偃仰翻動、映帶回護中體會草書線條之變化,舞劍跟草書書法藝術就說不通了。照說,這層體會應該比阿兄更切身。但是,老弟不提這個,這個不是證據,只會作口水戰。

阿兄的問題,會越辯越多,駁阿兄的話,只要我駁議成立,不必再證明什麼。因為我駁議,只是要證明阿兄說法不穩而已(好像辯論的方法也是如此吧)。辯論的主軸,才是主題。

回樂齋兄的題:
1.犯聲,好像不是如此解釋。
2.朝鮮劍舞要用,不如用宋相史浩所記,是所據捨近就遠。
3.「一群喊聲天地裂的關西大漢人人手舞彩袖,想來煞是可觀」但是用姚合詩意,駁議甚有力。惟山子已於前帖引述大陸網站,樂齋兄的說法,此站引《全唐五代詞》為註,分劍器舞為二期,後期后期在舞伎之外,兼為軍舞,列陣表演,武器之外還用旗幟、火炬,逼似戰陣,他還用司空圖詩為證:
處處亭臺只壞寺,軍營人學內家裝,
太平故事因君唱,馬上曾聽隔教坊。

這是對樂齋兄要用鬧個場輕鬆帶過話題,正式駁回。﹝雖然可以不必那麼嚴肅....^^﹞那就不是跟考據無關了。

4.引用楊旻瑋《唐代音樂文化之研究》,他對姚公和司空公的詩都產生誤解了,推論還成立嗎。
--------------------------------------------
補:
唐無名氏《劍器詞》三首
皇帝持刀强,一一上秦王。聞賊勇勇勇,拟欲向前湯,(疑是場字誤)
心手三五个,萬人誰敢当。从家緣業重,日日事三郎。

丈夫气力全,一个拟当千,猛气冲心出,視死亦如眠,
率率不离手,恒日在陣前。譬如鶘(從骨鳥)打雁,左右悉皆穿。

排備白旗舞,先自有由来,合如花焰秀, 散若電光開,
喊聲天地裂,騰踏山岳摧。劍器呈多少, 渾脱向前来。 
第三首,樂齋兄有引用,應該是相同來源。
這是幫助瞭解〈劍器詞〉本貌。大陸網站是列入詞牌研究。
-------------------------------------------
基本上,講持劍說者,力證只有〈津陽門詩〉和《明皇雜錄》,駁議已如前。其他如:
1.朝鮮圖,實似《鄮峰真隱漫錄》,仍嫌不足。
2.姚合詩不足據。
3.引近代學者,如無力證,實不如引古代,就像樂齋要推翻桂未谷的記錄意思一樣。

抱歉,芬兄的口水寶貴,已經幫您保管好了。.....^^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樂齋 » 2004-11-15 12:12 AM

回應一下:
1.犯聲是指調式的轉換,這點歐陽的注解裡有說明。
2.音樂史是我碩士論文的題目,書法和劍法則是我的興趣。不過我同意南山子詞長的話,專長和考據無關,正如楊倫的<杜詩鏡銓>雖說是”學問之道為尊”,但還是不可信一樣。
3.整理一下南山子詞長的說法,當作結束,如果誤解了,請指教:

(1)唐代杜甫<劍器行>詩中沒有提到舞劍,所以劍器舞一定不是舞劍。
(2)唐代鄭嵎<津陽門詩>雖然提到公孫善舞劍,但是應該是少了一個「器」字。
(不過詩裡的「公孫劍伎方神奇」也得改字比較好,這句我自己加的。)而且鄭嵎是道聽途說,不可信。
(3)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說:「公孫大娘者,善舞劍」,又不可信。
(4)唐代姚合<劍器詞>一樣不足為據。
(5)宋代陳暘<樂書>「仗劍執械」之說仍然不可信。
(6)宋代史浩<鄮峰真隱漫錄>不可信。
(7)宋代蘇渙「贈零陵僧」 提到張旭書法如劍舞,也不可信。
(8)宋代蘇軾〈授經臺〉詩:「劍舞有神通草聖」,簡略為「劍舞」,是不得不如此,還是不可信。


(9)根據清代桂馥的考據,因為他聽說他的朋友看到的一個不知名的甘肅女子跳的<劍器舞>是舞彩帶,所以公孫大娘不是舞劍,一定也是舞彩帶。
(10)朝鮮的劍器舞雖然是劍舞,但是距離遙遠,所以一定和唐代的劍器舞無關;清代的劍器舞既然是彩帶舞,雖然隔了上千年,但是一定和唐代的劍器舞相同,因此唐代的劍器舞還是舞彩帶。
(11)唐代敦煌曲裡記載的劍器舞因為是改編的舞,而且可能舞的是旗,所以公孫大娘舞的絕對是彩帶。
(12)唐代司空圖的詩裡提到劍器舞著軍裝,不過因為也是改編的舞,所以公孫大娘一定是舞彩帶。
(13)宋代的劍器舞裡講帶器仗,不講帶劍。所以唐代的劍器舞一定不是舞劍而是舞彩帶。
(14)因為電視裡演的宮廷舞是舞彩帶,所以公孫大娘一定是舞彩帶。


以上全是引用南山子詞長的說法,不代表本人意見。
OK,不聊了!下個月月初我要代表桃園縣參加全國中學教師組書法比賽,這便練習去也!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