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今人寫近體詩,於首句以外的其他句中韻腳「借韻」,可參考《第十三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P.103:
第13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首獎, 故紙版主所寫的〈山水懷人八首〉其三,便於第四句韻腳借13元韻去襯11真韻(作者已於詩題下自註「論字借元韻」)。
故紙堆中人 寫:山水懷人八首
植物園過布政司衙門忽憶牡丹詩社唐景崧字維卿,任兵備道時組「斐亭吟社」,及任布政使時又邀名士吟詠於官署,時有贈數十盆牡丹,遂名「牡丹詩社」。末借義山語,論字借元韻。
風華能繼斐亭春。殘照應憐映舊人。
棄職悲辛何處說,守臺功過總難論。
當年豆蔻餘詩卷,唐輯斐亭與牡丹唱稿為《詩畸》十卷堂下牡丹空錦塵。
惟有碧荷紅菡萏,捲舒開合任天真。
由於雅集版主 故紙堆中人,已自行將得獎作品貼於〈詩薈〉,請見:
http://www.poetrys.org/phpbb2/viewtopic.php?f=2&t=23660&p=140013
因為當時自己鄙陋,尚未讀到《滄浪詩話》,故於 故紙版主帖中有此一問,但當時亦未得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