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古典詩選註(康雍時期)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文章壯齋 » 2008-03-10 06:25 AM

孫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人。曾任四川漢州知府。一七○五年(康熙四十四年)遷任臺灣府海防同知,正逢旱災,下令往來臺灣之商船須多運米糧,否則施以懲罰。頓時米價大減,民眾得免於饑荒。一七○六年,兼任諸羅知縣,其後又代理臺灣府知府,任內興修文廟、義學,推廣教育文化。同時間整飭治安,地方平靖。一七○七年秩滿,轉任山東省東昌府知府。在臺所作詩有《赤嵌集》,為王士禛所贊賞,並加以評點。

黑水溝
大海洪波,實分順逆。凡適他國,悉循勢以行。惟臺與廈藏岸七百里,號曰橫洋。中有黑水溝,色如墨,曰黑洋,廣百餘里,驚濤鼎沸,勢若連山,險冠諸海。或言順流而東,則為弱水;雖無可考證,然自來浮去之舟,無一還者,蓋亦有足信焉。

氣勢不容陳茂罵1,犇騰難著謝安吟2。十洲遍歷橫洋險3,百谷同歸弱水沉4。黔浪隱檣天在臼5,神光湧櫂日當心6。方知渾沌無終極7,不省人間變古今。

1氣勢不容陳茂罵:形容臺灣海峽的氣勢,連陳茂的叫罵都沒辦法停歇。陳茂,相傳東漢時擔任交趾別駕,隨刺史周敞渡海。途中遇到風浪,幾將沈沒。陳茂仗劍斥罵水神,而後風浪隨即平息。
2犇:同「奔」。謝安:(320-385A.D.)字安石,晉陽夏人。淝水之戰時,派姪子謝玄領兵擊敗符堅大軍。捷報傳來,謝安正在下棋,看完捷報面無表情,繼續下棋。此處用以代稱遇事強自鎮定。
3十洲:古代中國人對海外的想像,認為四方海域有十洲。典出偽託東方朔所作的《海內十洲記》,稱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等十洲。
4弱水:偽託東方朔所作的《海內十洲記》中描述:「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此處代指容易沈沒的危險海域。
5黔:黑色。檣:船的桅桿。天在臼:古時認為天圓地方,天就有如覆碗,凹面朝下。此處說天像臼一樣,凹面朝上,是形容因波濤造成的劇烈搖晃,天地好像要顛倒一般。
6神光:太陽光。
7渾沌:代指天地宇宙。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1 12:44 AM

乙酉三月十七夜渡海遇颶天曉覓彭湖不得回西北帆屢瀕於危作歌以紀其事

羲和鞭日日已西1,金門理楫烏鵲棲。滿張雲帆夜濟海,天吳鎮靜無纖翳2。東方蟾蜍照顏色3,高低萬頃黃琉璃4。飛廉倏來海若怒5,穨飆鼓銳喧鯨鯢6。南箕簸揚北斗亂7,馬銜罔象隨蛟犀8。暴駭鏗訇兩耳裂9,金甲格鬥交鼓鼙。倒懸不解雲動席10,宛有異物來訶詆11。伏艎僮僕嘔欲死12,膽汁瀝盡攣腰臍13。長夜漫漫半人鬼,舵樓一唱疑天雞14。阿班眩睫痿筋力15,出海环珓頻難稽16。不見彭湖見飛鳥,鳥飛已沒山轉迷。旁羅子午晷度錯17,陷身異域同酸嘶18。況聞北嶕沙似鐵,誤爾觸之為粉齏19。回帆北向豈得已,失所猶作中原泥。浪鋒舂漢鷁首立20,下漩渦臼高桅低。怒濤內濺頂踵溼21,悔不脫殼為鳧鷖。此事但蒙神鬼力,窅然大地真浮稊22。翠華南幸公卿集23,從臣舊識咸金閨24。挂冠神武蹤已邁25,願乞骸骨還山谿。讀書有兒織有妻,春深煙雨把鋤犁。

1羲和:古代傳說中的太陽神,駕著馬車載太陽運行天際。
2天吳:古代傳說中的水神,後泛指大海。無纖翳:比喻天氣晴朗。纖:細微。翳:遮蔽。
3蟾蜍:因月球表面坑洞似蟾蜍,後以此代指月亮。
4琉璃:原指玻璃,現指月光照映下的海水。
5飛廉:古代傳說中的風神,後泛指強風。倏:快速。
6穨飆鼓銳:狂風吹襲所發出的尖銳聲。穨:同「頹」,暴風。飆:疾風。鯨鯢:比喻凶暴的事物。
7箕:天上的星宿名。簸揚:原指用箕使米起落,去除雜質。此指波浪翻騰搖晃,看起來星宿都像被拋起的米粒般。斗:天上的星宿名。
8馬銜:古代傳說中的海神。罔象:水中的怪物。蛟犀:指凶惡的怪物。
9鏗訇:巨大的聲響。
10倒懸:比喻艱困的狀態。雲動席:座位如雲般飄動。形容風浪的強勁。
11訶詆:大聲斥罵。
12艎:船。
13瀝:滴落。攣:抽搐而不能伸直。
14天雞:神話中的鳥。
15睫:眼眶邊的細毛,代指眼睛。
16环珓:以兩片貝殼或木塊擲地,用以占卜吉凶。此代指吉凶。原詩有註:「海舶內稱望遠者為阿班、舟師為出海。」稽,卜問。
17旁:不正的。羅:羅盤,以磁針指向的器物。子午:古代稱正北與正南,此處代指方位。
18酸嘶:哀悽的聲音。
19原詩有註:「彭湖山南有北嶕,下為鐵板沙,濟海之舟不見彭湖,則不敢南渡。」
20舂漢:拍打天際,形容波浪的高大。鷁首:古時船頭常畫有鷁鳥,故借代為船。
21頂踵:頭跟腳,代指全身。
22稊:小草。
23翠華:原為天子車輦上的裝飾,後代指天子出巡。
24咸:遍及。金閨:朝廷。
25挂冠:辭去官職。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2 12:15 AM

舟人言泛海不見飛鳥則漸至大洋蓋水禽陸棲也
天無鴻雁水無鷗,煙雨茫茫我即浮。已識功名如嚼蠟1,逍遙偶逐大鵬遊2。

1嚼蠟:比喻無味。
2逍遙偶逐大鵬遊:典出《莊子•逍遙遊》。此處暗指乘船出海,即隨波逐流、聽天由命。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3 10:37 AM

抵臺灣 二首之二
浪言矢志在澄清,博得天涯汗漫行1。山勢北盤烏鬼渡,潮聲南吼赤嵌城。眼明象外三千界,腸轉人間十二更2。我與蘇髯同不恨3,茲遊奇絕冠平生。

1汗漫:水大渺茫無際的樣子。
2原詩有註:「渡海以更紀程,自廈至臺計十二更」
3蘇髯:指宋代詩人蘇軾,因不斷被貶謫而外放各地,最遠達海南島。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4 09:01 AM

勞之辨(?-1714),字書升,號介庵,浙江石門人。一六六四年(康熙三年)進士,歷任山東提學道僉事、貴州糧驛道參議、兵部督捕理事官、左副都御史。著有《靜觀堂詩集》。

臺灣雜詠(選)
春盤綠玉薦西瓜1,未臘先看柳長芽2。地盡日南天氣早,梅花纔放見荷花3。

釀蜜波羅摘露香4,傾來椰酒白於漿5。相逢歧路無他贈,手捧檳榔勸客嘗。

1春盤:立春日所吃的生菜春餅。綠玉:應指春餅上的生菜。薦:裝承。
2未臘:農曆十二月還沒到。臘,臘月,農曆十二月。
3纔:同「才」。
4波羅:指鳳梨。露香:指蘭花。蘇軾〈題楊次公春蘭〉:「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5漿:原指白色的米湯。
最後由 壯齋 於 2008-03-15 12:48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維仁 » 2008-03-14 11:58 PM

壯齋 寫:抵臺灣 二首之二
浪言矢志在澄清,博得天涯汗漫行1。山勢北盤烏鬼渡,潮聲南吼赤嵌城。眼明象外三千界,腸轉人間十二更2。我與蘇髯同不恨3,茲遊奇絕冠平生。

觀察前賢詩作之中,[赤崁]有時讀作仄仄,有時讀作仄平。似乎將[赤崁]這個詞的[崁]字當作平仄相通。壯齋兄是台灣古典詩的研究學者,不知對此看法如何?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壯齋 » 2008-03-15 12:46 AM

維仁 寫:觀察前賢詩作之中,[赤崁]有時讀作仄仄,有時讀作仄平。似乎將[赤崁]這個詞的[崁]字當作平仄相通。壯齋兄是台灣古典詩的研究學者,不知對此看法如何?


「學者」不敢當,只承認正在學而已~ ;-)
「赤崁」還是「赤嵌」這前人有相當多的討論,多從字義的歷史脈絡入手。不過我比較相信是字音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問題出在「赤嵌」(或赤崁)的字音組合上,如果第一個字是去聲(或國語四聲),第二個字若是上聲,在日常對話上通常沒辦法(也不會)發的字正腔圓。如果第三字是平聲,情況又更明顯了。如張達修的「醉草園」,我們平常在唸的時候,「草」字幾乎就是平聲了。若是在發「赤崁樓」或「赤崁城」時,情況應該也是一樣。所以古人聽到比較像平聲的就寫成「赤嵌」,比較精確的就叫「赤崁」。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5 12:54 AM

阮蔡文(1666-1716),字子章,號鶴石,福建漳浦人。幼年隨其父遷徙江西,一六九○年(康熙二十九年)考取舉人,西元一七一二年因招降海賊陳尚義有功,原擬授雲南陸涼知州,後因大學士李光地奏稱其有謀略,遂改授福建廈門水師參將。一七一五年調臺灣北路參將,有感於臺灣北部防務久未巡視,且因水土不服病歿之駐守兵士無人祭弔,因而循陸路北上。沿途將所見山川風物,吟詠成詩。然歸途亦因水土不服而染疾,改任福州城守副將,於前往京城述職途中病逝。未有詩文專著,今日所見作品皆出於方志。

竹塹
南嵌之番附淡水,中港之番歸後壠。竹塹周環三十里,封疆不大介其中。聲音略與後壠異1,土風習俗將無同。年年捕鹿邱陵比,今年得鹿實無幾。鹿場半被流民開,蓺麻之餘兼蓺黍2。番丁自昔亦躬耕3,鐵鋤掘土僅寸許。百鋤不及一犁深,那得盈寧畜妻子。鹿革為衣不貼身,尺布為裳露雙髀4。是處差徭各有幫5,竹塹煢煢一社耳6。鵲巢忽爾為鳩居,鵲盡無巢鳩焉徙。

1聲音:指語言。
2蓺:種植。
3躬耕:從事耕種的工作。
4髀:大腿。
5是處:到處。差徭:公家的勞役。幫:輔助。言各地徭役都由數個原住民部落共同承擔,而竹塹地區就只有竹塹社,所以工作量繁重。
6煢煢:無依無靠的樣子。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6 08:38 AM

淡水(上)
淡水北盡頭,番居之所紀。遠者旬日期,近者一望止。內地閩安洋,揚帆日暮抵。全臺重北門,鎖鑰非他比。聞昔王師來,負固猶未已1。懼發陰平師2,先截長江水。降旗出石頭3,鐵鎖亦奚裨4。空亡五鎮兵,鬼隊陰風裏。大遯八里坌5,兩山自對峙。中有干豆門6,雙港南北匯。北港內北投7,磺氣噴天起。泉流勢勝湯,魚蝦觸之死。浪泵8麻小翁9,平豁略可喜。沿溪一水清,風被成文綺10。溪石亦恣奇,高下參差倚。踰嶺渡雞籠11,蟒甲風潮駛。周圍十餘里,其番稱姣美。風俗喜淳良,魚鹽資互市。南顧蛤仔難12,北顧金包裏13。突入紅毛城14,顧似東流砥。南港武朥灣15,科籐通草侈16。(待續)

1負固:依恃地勢險固而守。
2陰平:地名,位於中國四川省梓潼縣
3石頭:石頭城,即中國南京城。
4奚:何,表疑問。裨:幫助。整句採用晉朝滅吳國的典故,吳國為防禦來自長江上游的攻擊,以鐵鎖封鎖長江河面。詩人以此代指明鄭的抵抗。
5大遯:大屯山。八里坌:即今八里。
6干豆門:今關渡。
7原詩有註:「社名。」
8原詩有註:「社名。」
9原詩有註:「社名。」
10風被成文綺:形容河水平靜,因風吹拂而有波紋。被:蒙受、遇到。
11雞籠:即今基隆。
12原詩有註:「社名。」今宜蘭。
13原詩有註:「社名。」今金山。
14紅毛城:今淡水。
15原詩有註:「社名。」
16通草:常綠灌木,葉大而圓。莖白色,可削成薄片攤平成紙。侈:多。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7 08:30 AM

淡水(下)
(續前)擺接1發源初,湜湜水之沚2。隔嶺南龜崙3,南嵌4收臂指。雞柔5大遯陰,金包傍山磯。跳石以為梁6,潮退急如矢。山鹿雖無多,海菜色何紫。又有小雞籠,依附在密邇7。凡此淡水番,植惟狗尾黍8。山芋時佐之,原不需大米。近日流亡多,云欲事耘耔9。苟其願躬耕,何處無桑梓10。竄身幽谷中,毋乃非常理11。大社雖八名,小社更纍纍。各以近相依,淮泗小侯擬12。通事作頭家13,土官聽役使。通事老而懦,諸番雄跅弛14。何以盡傾心,聖朝聲教底。我行至此疆,俯伏而長跪。羊酒還其家,官自糗糧峙15。殷勤問土風,豈敢厭俚鄙。

1原詩有註:「社名。」
2湜湜:水清澈的樣子。沚:水中的陸地。
3原詩有註:「社名。」
4原詩有註:「社名。」
5原詩有註:「社名。」
6梁:通「樑」,橋樑。
7密邇:相當靠近。
8狗尾黍:小米。
9耘耔:耕種。
10桑梓:家園。
11毋乃:未免。
12淮泗小侯:春秋時代,淮水、泗水附近有許多小諸侯國,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
13通事:懂得原住民與漢人的語言,從事政令傳導的人。
14跅弛:放蕩不檢點。
15峙:高聳。整句是說,將原住民送來的羊肉、美酒退還,因為官員們都帶了很多乾糧。表示自己對原住民秋毫無犯。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3-18 12:33 PM

李欽文(?-?),字世勲,臺灣府治人。一七二一年(康熙六十年)歲貢生,後任福建南靖縣訓導。編纂《重修臺灣府志》時,曾協助分修諸羅、鳳山、臺灣三縣志。其餘生平未詳。

節烈行(節婦鄭氏詩)
雙鳳喈喈戀儔匹,屈指餘生年二十。恩情兩載重如山,一朝影隻吞聲泣。啼鵑血淚染鴛鴦1,連理枝殘欲斷腸2。冰雪心肝甘自矢3,輕生重節植綱常4。數語辭親自厄塞5,迴視親顏心轉迫。高堂勿復念殘軀,薄命殘軀奚足惜。生別死離在須臾,戚族羅拜皆長吁6。精魂頃刻化天地,斯稱巾幗如眉鬚7。君不見湘竹泪斑傳自昔8,又不見古來望夫化作石9。以茲寸息付青絲10,山為枯容水為赤。吁嗟乎,鄭女節烈耀人間,千載留名垂史冊。

1啼鵑血淚:形容十分哀痛的哭泣。相傳蜀王杜宇,號稱望帝。後失國而死,其魂魄化為杜鵑,哀鳴而眼睛流出血淚。鴛鴦:被子。古代夫妻同眠的被子多繡鴛鴦,又稱「合歡被」。
2 連理枝:兩棵樹的枝葉糾纏在一起,比喻夫婦。斷腸:形容相當悲痛。
3 矢:通「誓」。
4 植:樹立。
5 厄塞:原意為阻塞或險要之地,此處轉品指上吊自殺。
6 戚族:親戚、族人。
7 巾幗:原為女子之頭巾,後代指女子。眉鬚:代指男子。
8 湘竹泪斑:相傳舜帝二妃哀慟舜帝死亡,其淚灑於竹上,因而使湘竹莖上皆有斑點。湘竹又稱斑竹。
9 望夫化作石:相傳一貞婦送夫從軍,時常站在山頭上盼望丈婿歸來,日久化為石頭。人稱「望夫石」,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昌。
10 寸息:形容短暫的生命。青絲:素色的布巾。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