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猗猗 寫:忽然有感,能辨芳與香者伊始於人品,無人品不能得詩品,繼續參之。ㄞ
詞長此言差矣
能嗅芳香清濁之輩 焉可同論能辯是非曲直之人
品味出眾亦不等同人品高尚也
菉竹猗猗 寫:忽然有感,能辨芳與香者伊始於人品,無人品不能得詩品,繼續參之。ㄞ
能悟者 寫:菉竹猗猗 寫:忽然有感,能辨芳與香者伊始於人品,無人品不能得詩品,繼續參之。ㄞ
詞長此言差矣
能嗅芳香清濁之輩 焉可同論能辯是非曲直之人
品味出眾亦不等同人品高尚也
菉竹猗猗 寫:能悟者 寫:菉竹猗猗 寫:忽然有感,能辨芳與香者伊始於人品,無人品不能得詩品,繼續參之。ㄞ
詞長此言差矣
能嗅芳香清濁之輩 焉可同論能辯是非曲直之人
品味出眾亦不等同人品高尚也
能詞長此言對矣!
借詞長言共勉,惟什麼高度窺到什麼堂奧,您見到您所見,甚好!!甚好!!
菉竹猗猗 寫:杜甫「大雲寺贊公房四首」其中亦芳亦香: )
工具書是死的,詩筆是活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願與心多糾結言多夾纏之人耗神,暫時打住,凡兄保重: )
李凡 寫:菉竹猗猗 寫:杜甫「大雲寺贊公房四首」其中亦芳亦香: )
工具書是死的,詩筆是活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願與心多糾結言多夾纏之人耗神,暫時打住,凡兄保重: )
謝猗兄關心.我已很久沒看狂人帖.本網同仁曰:既知真偽,不與為伍.使我明白正反皆伍之理.我現在之所以關注此兩字,在於此兩字出現頻率亦超過我之認知.欲求原因.
初步認定此兩字之詞性實際異大於同.香得味而實,隨心隨意,是典型的順手拿來字,其字之平常易辨,通情達理更使人喜歡.因此其出現頻率大大高於芳.但芳有更多了人文德智聲名的美好本質.當然二字音階相差容易造成樂理上的悠揚宛轉亦是原由.
我同時對〔幽,悠〕亦進行排比,大大失望.兩者在絕句中同時出現的次數不夠芳香的十分之一.而同首共韻更只是個零頭.但它兩字單獨出現的次數卻有〔芳〕之一半以上.對〔方,芳〕測試亦如是觀.
菉竹猗猗 寫:多虧凡兄如此作學問精神,不才只知道學問必須活用才不至於因後人的消化不良堆如象骨: )。想文字創造以降,不也因人之活用才有唐有宋之盛,哀!!陷於文字障中不得出者,也甚可惜!!李凡 寫:菉竹猗猗 寫:杜甫「大雲寺贊公房四首」其中亦芳亦香: )
工具書是死的,詩筆是活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願與心多糾結言多夾纏之人耗神,暫時打住,凡兄保重: )
謝猗兄關心.我已很久沒看狂人帖.本網同仁曰:既知真偽,不與為伍.使我明白正反皆伍之理.我現在之所以關注此兩字,在於此兩字出現頻率亦超過我之認知.欲求原因.
初步認定此兩字之詞性實際異大於同.香得味而實,隨心隨意,是典型的順手拿來字,其字之平常易辨,通情達理更使人喜歡.因此其出現頻率大大高於芳.但芳有更多了人文德智聲名的美好本質.當然二字音階相差容易造成樂理上的悠揚宛轉亦是原由.
我同時對〔幽,悠〕亦進行排比,大大失望.兩者在絕句中同時出現的次數不夠芳香的十分之一.而同首共韻更只是個零頭.但它兩字單獨出現的次數卻有〔芳〕之一半以上.對〔方,芳〕測試亦如是觀.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