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作品及其思想研究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陶淵明作品及其思想研究

文章敏翔 » 2002-08-12 10:19 AM

      《陶淵明作品及其思想研究》 高 明 誠

一、前 言

  陶淵明是東晉最偉大的隱逸派的田園詩人。中國古代作家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個
性的,屈原以後便算是陶潛。梁、昭明太子特別欣賞他的作品,曾經替他作傳記,序
說:「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
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
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

  我一向欣賞淵明的安道苦節、辭采精拔,因此喜歡研究他的作品和風格,尤其他
的詩,連蘇軾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臞而實
腴。自曹(植)、劉(楨)、鮑(照)、謝(靈運)、李(白)、杜(甫)諸人,皆
莫及也。」

  論詩的家數該從「建安七子」,但讀了他們的詩,只能看出「七子的詩風」,很
難看出那一位的詩格。我覺得唐以前的詩人,真能從作品中發現作者個性的恐怕只有
阮籍和陶淵明兩人,而陶詩尤為甘脆鮮明、篤意真古,因此在昭明文選中作者一百三
十家當中,我特選陶淵明一人來加以探討。


二、生平事略

  陶淵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潛,潯陽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西元三六五
─四二七年)世稱靖節先生。他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陶侃做過八州都督,封長沙
郡公,卒後追贈大司馬。祖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做過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
,潔身自好的人。他的母親是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兒。嘉是當時
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廣闊。這樣的家庭環境,對陶潛一生可說影響極大。
  淵明一生可分少年、遊宦、和歸隱三個時期,茲分述如下:
  〈1〉 少年時期:自晉簡文帝 咸安二年壬申,至晉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
(自出生至二十五歲止),蕭統淵明傳稱他「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
真自得。」更可從他詩中窺見他的遭遇和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辭)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與子儼等
疏)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梁啟超說他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
雜詩:「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2〉 遊宦時期:自晉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歲
至三十四歲為止)他的雜詩裡說:「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在這十年期間,淵
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最後一次是當縣丞。江州祭酒期:昭明太子淵明傳
說他:「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不久去職,幽居達四、
五年之久,州府曾請他當主簿,他不就任,寧願在家鄉,躬耕自資。鎮軍參軍期:
隆安四年庚子,淵明作鎮軍參軍,時二十九。飲酒詩:「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

」〈3〉 建威參軍期:乙已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
易。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彭澤令期:義熙元年乙已,淵明年三十四,是年
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歸。

  〈3〉 歸隱時期:自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歲至五
十六歲止),淵明自四十六歲以後,他家曾遭遇過火災、風災、水災、蟲災。他身體
也是逐漸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後的兩三年中,可說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貧
困使他自然的質性,磨礪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使他對於死神的迫近,毫不懼怕,處之
泰然。他深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寫了三首挽歌詩,及一篇自祭文,作為辭別人間的最
後剖白。
  陶淵明的處世態度,是恬淡、安閒、無爭、任真、表面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
的、平靜的,其實他是一個具有濃烈感情的典型人物,梁啟超就說他是「一位纏綿悱
惻最多情的人」他的嗜好是:愛萄、嗜酒、喜弄無弦琴、樂於耕稼,由於他是一個高
雅曠達、任性自適的人,感情濃烈而篤於交誼,因此他的快樂,不是安逸中得來,完
全從勤勞中得來。


三、時代背景

  晉朝正是佛教盛行的時候,文人由厭世思想進而為超脫,故陶潛有釋家思想。他
的性格,在儒、道、釋三家中,經過了自己的溶解,運用當時的法語,於是造成他獨
特的思想,便是極現世主義的達觀,不講求將來,在他作品中流露得最微底的是連雨
獨飲:「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
  淵明本身的思想,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社會影響,使他養成自然、現世與孤獨的個
性。因為兩晉社會是貴族社會,政治也是貴族政治,只有貴族才有做大官的機會,否
則就永遠做小官。他時輟時續地做了十年幕僚,幸虧他的叔父陶夔在政治上略有地位
,才援引他當了一名小邑,但當時兵亂頻頻,他本來就不願做官,加上時局的動盪,
不想離鄉太遠,就決定做彭澤令,但個性耿介的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
小人(宋書隱逸傳)」(誠按:蕭統陶淵明傳、鄉里小人作鄉里小兒),只做了八十
天就掛印辭職了。

  朱子語錄說:「晉宋人物,雖日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
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七、學術上的貢獻及對後世之影響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給予中國文學的影響,歸納起來共有下列幾
點:

第一、陶淵明喜歡酒,他的詩篇裡,幾乎沒有一首沒有「酒」字,於是酒在後代
文人的心靈裡起了極大的作用。
第二、陶淵明曾為彭澤令,於是「陶彭澤」、「彭澤令」、「彭澤」、「陶令」
都成了後代詩人抒情的對象。
第三、陶淵明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於是「五柳傳」、「五柳」,也成了
後人嚮往的所在。
第四、陶淵明寫過一篇「桃花源記」,於是「桃花源」、「桃源」、「武陵人」
、「武陵溪」、「武陵」,成了理想的國土與理想人物。
第五、陶淵明喜歡菊花,並有一句名詩「採菊東籬下」,於是「東籬」、「菊」
也成了後代詩人歌詠的對象。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第六、陶淵明曾用頭上巾沿酒,於是「陶巾」也成後人歌詠的材料。
第七、陶淵明曾寫過一篇「歸去來兮辭」,於是「歸去來」也成後世的典故。
第八、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說:「三徑就荒,松竹猶存」,於是「元亮徑」,
「三徑」也成了養性的所在。
第九、陶淵明在「與子儼等疏」說:「嘗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
,自謂是『羲皇上人』」,於是『北窗』、『羲皇人』,也成了典故。
第十、昭明太子在「陶淵明傳」說:「歲終,會郡遺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
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
歸去來兮」,於是「五斗米」、「折腰」,也成了典故。

第十一、陶淵明在「飲酒詩」說:「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
衣歸田里」於是「拂衣」也成了典故。
第十二、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裡說:「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於是「愛吾廬」、「吾廬」都成了歌?


The end.
敏翔
會員
 
文章: 426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05 PM
來自: 台灣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