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樣與受辱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文章風雲 » 2005-12-30 07:23 PM

屈原生於西元前三四三年,吳詞長恐怕錯記年代。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0 08:05 PM

風雲 寫:屈原生於西元前三四三年,吳詞長恐怕錯記年代。

風雲詩哥:不是記錯了,是根本沒記。我隨心想起郭沫若的考正在今年正好合於2345年,就用了。

咱們在前一頁談的是詩學啦,那是即將碰觸到學問的事啦──所謂學問, :mrgreen: 荒江野老屋中,二三會心人互相商略的事啦。
至於屈哥的生辰嘛,小弟的老朋友們說得很多了,
底下您挑一個好了。小弟是這樣想的:
二三四五多好記呢? 到明年,小弟就不相信郭沫若了。因為2346不好記了。您有所堅持,也是件好事啦。

因為差個三、五年,其間涉及的考古方法十分要緊,但是獲致的考證結局其實一點兒也不重要啦!但凡有所堅持,只要不因人設事,就會有收穫的。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風雲 » 2005-12-30 08:46 PM

原來詞長所採用的是郭沫若的考證年代。

利用網路查了一下屈原的年代,確實眾說紛紜。

http://72.14.203.104/search?q=cache:NPP ... 83&ie=utf8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0 09:18 PM

風雲 寫:原來詞長所採用的是郭沫若的考證年代。
詩哥謝謝嘍! :mrgreen: 別再誤會啦,小弟剛說了半天,說的就是因為郭沫若的結論用在今年特別好記。郭某人的金石考才算入門,講到甚麼樣的文學和歷史問題都附會極深,拍起我們潤之老弟的馬屁之際又極不要臉。千萬別用小弟拉拔他,他不值。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Re: 歉與答

文章壯齋 » 2005-12-31 07:36 AM

凍豆夫 寫:答壯齋詞長,這是我早年書鈔,就是一則,不是三則,而且還真是一則裡的一半,論論文人作模樣語罷。通觀作模樣語小則貽笑後人,大則招詩禍,重點是,欲盜風流高情之名還是有點難度,詩人作詩不露餡兒談何容易。昨天只貼了一半,就先忙其他事了,等一下再將剩下的一半補來。


若非詩話,煩請詞長將全文補齊後再貼,本板並非bbs,也不適合在此發表草稿.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Re: 續論作模樣語

文章凍豆夫 » 2005-12-31 04:13 PM

吳欽友 寫:沒有屈子之熱中,中國還不知道會不會冒出一種叫做「詩人」的行當來呢,所以說屈原開立了本國詩的傳統和主題並不為過。問題是屈原出生之後兩千三百四十五年(這數字真值得紀念一下)以來,這個主題已經被重複利用到不堪的程度。尤其是熱中於仕進者,求官而不遂者,羨名慕利而受挫者,都可以假借自己是毀棄的黃鐘,離佩的芝蘭;倒要請問古今多少詩人一聲:

親愛的,是誰把《離騷》(字面上不就是牢騷嗎?)這小傳統變大了呢?。


不好意思先抓個吳詞長的臭蟲,上上上上......的某一帖裡的義大利國王是艾曼紐三世,他是二戰結束前後義大利最後一個國王。

關於詩學(甚至是廣義的文學)發展至近代與政治一拍兩瞪眼,我倒覺得這帳不能算在「牢騷傳統被用到不堪」的頭上。反而是吳詞長《拗與救的自由追求》系列文論裡提到的數點我覺得可用。簡單說,當詩人開始轉向語言疆界的探索,當詩人發現了文字與語言是一門獨立的行當,求的是工細,是繁複,勇於反常,勇於示趣與識趣時,詩便與政治永恆背離了。政治不容許細節;而詩在建立屬於自己美學的過程中,也必然要棄絕那些多如過江之鯽的,泛熱中而詩,泛風流而詩的三流詩人,而篩出少數致力以詩喻詩,為文字而文字,立詩學於洪流的勇敢心靈。

這裡請再容許我替可憐的艾曼紐三世說說話。我覺得他那句「這裡有多少人口呀?」不可與乾隆評米芾詩語並論。能如此進入一幅畫的細節是多麼可愛的情操啊!同為一國之君,他這話(包括了內容與提出的方式)所透漏的想像力與謙厚可比乾隆更具備了某種論詩(或畫或說藝術)所需要的質地了。
凍豆夫
會員
 
文章: 45
註冊時間: 2005-12-15 12:34 PM

Re: 歉與答

文章凍豆夫 » 2005-12-31 04:19 PM

壯齋 寫:
凍豆夫 寫:答壯齋詞長,這是我早年書鈔,就是一則,不是三則,而且還真是一則裡的一半,論論文人作模樣語罷。通觀作模樣語小則貽笑後人,大則招詩禍,重點是,欲盜風流高情之名還是有點難度,詩人作詩不露餡兒談何容易。昨天只貼了一半,就先忙其他事了,等一下再將剩下的一半補來。


若非詩話,煩請詞長將全文補齊後再貼,本板並非bbs,也不適合在此發表草稿.


感謝壯齋詞長提醒,這次真抱歉,下次我會留意!
若這一則已經先貼後補的詩論需要我做什麼編輯補救,請儘管吩咐。
凍豆夫
會員
 
文章: 45
註冊時間: 2005-12-15 12:34 PM

Re: 續論作模樣語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1 08:59 PM

凍豆夫 寫:不好意思先抓個吳詞長的臭蟲,上上上上......的某一帖裡的義大利國王是艾曼紐三世,他是二戰結束前後義大利最後一個國王。

這裡請再容許我替可憐的艾曼紐三世說說話。我覺得他那句「這裡有多少人口呀?」不可與乾隆評米芾詩語並論。能如此進入一幅畫的細節是多麼可愛的情操啊!同為一國之君,他這話(包括了內容與提出的方式)所透漏的想像力與謙厚可比乾隆更具備了某種論詩(或畫或說藝術)所需要的質地了。


凍豆詩哥這樣一提醒,小弟忽然慚愧起來!對呴?
那艾曼紐三世說不定是說了一個極幽默的笑話呢?
真要謝謝詩哥,這真是有意義的指教呢!大大提升了小弟對艾曼紐三世的理解~~~~還在回神細想之中。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思虹 » 2006-01-01 03:02 AM

凍豆夫 寫:簡單說,當詩人開始轉向語言疆界的探索,當詩人發現了文字與語言是一門獨立的行當,求的是工細,是繁複,勇於反常,勇於示趣與識趣時,詩便與政治永恆背離了。政治不容許細節;而詩在建立屬於自己美學的過程中,也必然要棄絕那些多如過江之鯽的,泛熱中而詩,泛風流而詩的三流詩人,而篩出少數致力以詩喻詩,為文字而文字,立詩學於洪流的勇敢心靈。


請恕鄙人“勇敢”的說出“不敢”認同的看法

一、
活著的文字與語言從來不是獨立存在著的(內與六識交融,外與眾生會通),尤有甚者,歷來不少偉大的藝術創作(包含詩作),乃是依附於政治而生的,卻不損其照灼千古的光芒。
只有死了的文字語言才可能變成一門獨立的行當。

二、
為“詩”或“詩人”分等級(或分類)的心,與分貧富或分社會地位的心是一樣的“心理源”,只是投射標的不同而已,同樣是廣義的“政治”。亦如,欲『立詩學於洪流』的心和欲主導時局的心也是同一種心理動力所驅使,各欲遂行其意志。可能有菩提明覺,也可能是制約耽溺甚或顛倒錯亂.....。

造次言其所見,恐不免於主觀或所知障而曲解原意,若有得罪處,請海涵並不吝指正。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上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