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川詩話》卷二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網川詩話》卷二

文章楚狂 » 2014-12-17 10:42 AM

《網川詩話》卷二


一、出門一笑無拘礙

網路,非常方便。
以前要查找資料,得上圖書館、求教師友等;現今只要「一點靈」即可無遠弗屆、無所不搜;但查了、剪貼了一大堆,自己不能分辨是非、甚至讀不懂原文的意思,求助古勾翻譯,中文外語間的轉譯,有時甚至是令人啼笑皆非。
等而下之的,「正體中文」與「簡體中文」之間的「繁簡亂轉」,亦足做為「茶資」──泡茶時佐興、助談之用。
對這等巨拇族而言,恨只差無〈古勾文言文轉譯〉工具,協助讀懂古人在說什麼而已。

例如,有某好為人師者,只賴「關鍵字」在網上迅速找來了一、兩筆資料,飢不擇食欣欣然以為可以睥睨群雄,便拿來說嘴:

引用某宋人語 寫:(當代•金庸)全真七子布天罡北斗所吟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目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来生前。山门一笑无拘拟,云在西湖月在天。



讀過金庸小說的,明眼便可辨識出這筆網上資料的錯誤。

不過,此好為人師者,以為他是「首發」──「首先發現」金庸引用他人詩句的創舉;可以查查報紙舊檔、或網站上有關金庸詩詞的討論。

金庸(查良鏞)是個「小說家」──小說家語,本就天馬行空!古往今來,無不可入小說。但偶有不慎,也難免發生「宋代才女唱元曲」之譏。
不過,香港文人相輕,並非始自今日。即便陳文統先生(已故,筆名「梁羽生」)嘲謔過金庸「宋代才女唱元曲」,梁羽生本人也不免犯上同樣錯誤:雍正時期的武俠人物「預見」光緒朝的楹聯。

再來,香港黃易的《尋秦記》更有可助茶酒間談笑的「茶資」,一舉將中國有關「紙」的發明由東漢向前猛推三百多年。不過,《尋秦記》的主角「項少龍」是由現代透過時光轉換回到東周末年,那團「紙」大概是由20、21世紀帶回戰國時期的。
基本上,小說家要天馬行空,也要合情合理。

個人不用考古、不用網上搜尋,只須用「常識」即可辨別。

話再說回頭,金庸是個「小說家」,本就不是個「歷史學家」,他自己也坦言創作武俠小說系列時,自己對中國的詩詞韻文以及平仄,不是很內行;所以他有些回目看似仿古典章回小說用七言句之類的,但其實並不完全符合平仄要求。

至於,有人說他「抄」(或「鈔」,謄寫也)詩、轉化他人創作而來,如前所述,已不是新聞,網上有專門網站在討論此類議題。
就如同,金庸在《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四回〈新婦素手裂紅裳〉裏,引用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詩: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將後半四句改做: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這一改,不計較用字平仄,單就小說場景安排是合情合理、合當時女主角「趙敏」心境,時空背景亦無錯逆。

因此,在《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五回〈荒村野店〉裏,第1,022~1,023頁,全真七子所吟,「正確」的引文如後:
卻聽一人緩緩吟道:「一住行窩幾十年,」郭靖聽得出是馬鈺的聲音,語調甚是平和沖淡。
譚處端接著吟道:「蓬頭長日走如顛。」聲音卻甚粗豪。
長生子劉處玄,只聽他吟道:「海棠亭下重陽子,」他身材雖小,聲音卻甚洪亮。
長春子丘處機接口道:「蓮葉舟中太乙仙。」
玉陽子王處一吟道:「無物可離虛殼外,」
廣寧子郝大通吟道:「有人能悟未生前。」
清淨散人孫不二吟道:「出門一笑無拘礙,」
馬鈺收句道:「雲在西湖月在天。」

把小說,看個清楚,便可知道如何「校正」網路資料之錯誤所在。
至於,沒讀過書,又喜歡賣弄者,引用了網路的錯誤資料,當然不知所以然來。(也方便他將所有「是非」,稍稍比照前例:千錯萬錯,都是該網站的不是。)
至於金庸引用誰的「原創」、改了幾個字,不妨學這位已故之鄉詩友社的名師,上該網用「關鍵字」查,即知「東西」差異。

對於詩詞用韻、格律、拗救,每個人見解本就各有不同;在網路上討論,原來是抱持虛心態度求個是非、明白。
若有人對於近體詩的用韻、格律、拗救,首鼠兩端、或朝三暮四,即時修正還可海納百川。
聽人廟埕上口沫橫飛,本來還以為有啥「祖傳秘方」?等他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故「一笑」也!
網路上最忌一知半解、對於拗救有兩套標準,導致面紅耳赤,最後老羞成怒,擺譜不成,還與人爭辯年歲何如?囊括所有獎項又何如?
即便多登錄幾個帳號,爭65,爭83,網上的世界稱做 virtual ,不是嗎?爭到99又如何?
用手機能連續輸入上百字,而臉不紅、氣不喘、眼不花、指不腫,此「自稱」65的老兒,真神人也!
智慧型手機,那個廠牌的〈烏魯木齊輸入法〉,居然找不到「我」字,而只可輸入「俺」,亦天下奇聞!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裏有個故事,原文如後:「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桑榆得 寫:
海外逸士 寫:閣下提到幾句﹐誠然不錯。即現代人亦有。然尚不可與唐宋比。我是從佳句數量說﹐
明清豈能與唐宋比。

我不是只會寫詩填詞。我有古風騷體等﹐不知該貼哪裡﹖望告知。謝謝。

閣下怎知大我五歲﹖難道閣下今年八十三歲﹖

65
误会啦看到六十大寿二律
那理当尊长失礼 :oops: 请相信好意



【後記】
人一生中,會將一套書讀個十幾遍以上,大概很少。
《金庸作品集》,個人收藏的,便有「遠景出版社」平裝版、以及某託人轉贈的「遠流出版社」精裝版。
以前還讀過「禁書」時期的「小本」,當然還有假託他人「司馬翎」著作的「南琪出版社」的《懺情記》。
精裝版的書,讀起來真是不方便;還是平裝版的,方便翻閱以及做筆記。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卷二

文章桑榆得 » 2014-12-17 05:03 PM

:-)
最後由 桑榆得 於 2017-09-30 03:2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桑榆得
會員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3-10-26 11:31 PM

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西湖月在天。

文章楚狂 » 2014-12-19 09:56 AM

二、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西湖月在天。

沒讀過書,並不可恥;只要虛心向學,仍值得吾輩尊敬。如有「現代武訓」之稱的「拾荒老人」王貫英,將一生拾荒所得傾注成立圖書館用以嘉惠學子,台北市政府也敬重其高風景行將古亭圖書館命名為「王貫英紀念圖書館」。
老一派的人凋零後,「不讀書」的人不免面目可憎。

老共竊據了中華大好河山之後,恣意妄為,尤以文化大革命、改簡體字最不得人心。直到近世,現今中國大陸的年輕一輩,站在古碑碣、楹柱面前,瞠目結舌完全不識上面優美的文字在敘說些啥東西;今人不能與古人交流,真是中華民族的大悲哀!還有人認為正體漢字、簡體字同時在世界流通是一大混亂,完全忘了問題的根源:誰是那個始作俑者的獨夫!
更有那種裝得不夠像的「假阿六」、「偽陸客」,不以臺灣人為光榮,上網IP明明在屏東,還不厭其煩使用微軟繁簡亂轉,轉到自己都不認識某些漢字的平仄、以及某些字詞的真正意義。遭人戳破假面具之後,只會使用「烏賊戰術」釋放煙霧、用以迎合已故之鄉詩友社那五個人之所好,企圖轉移焦點。

菉竹猗猗 寫:
桑榆得 寫:不错!不错!这楚狂版大态度愈来愈好,嘉勉之
尔言:世多一招半式,亦有读文章喜掐头去尾丶只取其所好者。诚然.
有某君常故作潇洒状谓:门一笑无拘,云在西湖月在天.
尔可知这句由何人诗转化来?金庸也钞诗?劳烦楚狂版大再去拍照让俺瞧瞧 :-)


亦嘉勉之
央圖事件紀念日在即: )


就拿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五回〈荒村野店〉裏,第1,022~1,023頁,引用了某古人詩詞並「做」修改的句子(此處不論故事背景及引用詩作年代先後)成書若干年後,不敏在三山國王廟埕上看Some某某舞大刀、口沫橫飛,講甲喙角全泡,以為他家有啥「祖傳秘方」?冷眼旁觀看他出手,便知有沒有。哪知Some某某龍套跑完之後,便洩了底,還老羞成怒掀桌子、拆幌子收攤「不玩了」,大言不慚:「言之無趣」。
於是不敏寫道:
楚狂 寫: 疑惑一解,真如王喆門徒所吟:門一笑無拘,雲在西湖月在天。

還用150號字體標出,居然有人老眼昏花,「出門」看做「山門」,「拘礙」一詞繁簡亂轉,呃,有人應該會將錯誤都推給搜韻,「拘礙」抄成「拘拟」。
應該這麼說,「人外有人、山上有山」→「一座山」就叫「山」、「山上有山」叫做「出」。至於「拟」這個字,是老共文化大革命改的,臺灣地區不用這個字,所以土生土長的屏東「假阿六、偽陸客」不認識這個字「拟」,這個「拟」字讀做「ㄋㄧˇ」;若用〈微軟繁簡亂轉大法〉轉回正體漢字就是「擬」字,左「提手」旁、右「疑」字。
至於,巨拇族慣於網路古勾大搜、大撿,以為撿到籃子的都是菜,居然毫無「疑」問就這樣急於貼上網來。
「山門」一詞,尚有可解,啊,忘了,彼是呷教的,冇攑香、不拜祖先,伊那會曉啥是「山門」?呷教的去廟口寫宮廟大柱門聯?也是異事!
至於「拘拟」(拘擬),實在不知是啥東西?不要學你相好的濫造生詞。搞不好你家的央圖字典、辭典裏收有這個詞彙,那該算我孤陋寡聞!
若有人識得「拘拟」是「拘礙」一詞的亂抄、誤寫,即時更正還能證明彼人符合已故之鄉詩友社所頒「博學多聞」頭銜,可惜急躁、不讀書,不識「拘礙」的意義為「拘束妨礙」,若使用〈微軟繁簡亂轉大法〉也該書做「拘碍」一詞才是。

有沒有人覺得兩頰火熱
還侈言你的央圖裏所收的《四庫全書》集部裏的元朝成廷珪《居竹軒集‧卷二》?不敏甘脆直接將你的「搜神大法」揭露出來:
(一)Some某某看到有人「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西湖月在天」,覺得瀟灑不羈、甚合脾胃,但因為沒讀過金庸小說,所以不知全文,便使用〈搜韻〉網站,在【檢索】欄中輸入關鍵字「出門一笑無拘礙」,結果得到:
搜韻檢索結果 寫: 道士胡道元常以一舟往来洪之东湖其自扁有曰活死人窝为赋此(元•成廷珪)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显示自动注释
一住行窝几百年,蓬头长日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殻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东湖月在天。


(二)Some某某一見最後一句居然是「東湖」而不是「西湖」,大喜!發現有「東西」可以拿來說嘴;再用搜韻檢索關鍵字「雲在西湖月在天」,所得結果如後:

搜韻檢索結果 寫:(當代•金庸)全真七子布天罡北斗所吟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目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来生前。山门一笑无拘拟,云在西湖月在天。


不假思索,趕快拿來嘲笑他人「鈔書」。就因為不用腦,得到的結果就是如此。

(三)誰是「成廷珪」?用古勾搜尋,得到資料如後:
「著有居竹軒集四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圖檔
既然《四庫全書》有收,已故之鄉詩友社名師便進入央圖,用指頭找一下,翻到《居竹軒集》四卷。
此即為其博學多聞之真面目,全部來自「一點靈」。
由此可證:「不讀書」而可白白賺取「博學多聞」稱號,其實不難。有為者,亦若是

(四)不過,也不必那麼費事!這檔金庸改古人詩詞入小說的事,報紙、專門網站都已討論過。
我們用簡單一點的「關鍵字」,就可同時找到兩首詩做對比;譬如從成廷珪的七律中一句一句慢慢找,找到第三句時就可發現金庸改詩入小說的出處:
關鍵字就是第三句一字不改的「海棠亭下重陽子」;檢索結果如後:
圖檔

不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搜韻網站所收金庸改詩錯誤四出之所在:
讓我們對比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五回〈荒村野店〉裏,第1,022~1,023頁的「原始文字」:
馬 鈺:一住行窩幾年,
譚處端:蓬頭長走如顛。
劉處玄:海棠亭下重陽子,
丘處機:蓮葉舟中太乙仙。
王處一:無物可離虛殼外,
郝大通:有人能悟生前。
孫不二:門一笑無拘
馬 鈺:雲在西湖月在天。

【註一】「」字為金庸引用成廷珪詩所改處;「」字為搜韻亂改金庸小說處。

將成廷珪和金庸引用的詩句對比,立馬知道金庸改了第一句「百」→「十」;
「第二句」到第「第七句」其實一字未易,第八句「東」改「西」。
圖檔
【註二】引用金庸《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五回〈荒村野店〉裏,第1,022~1,023頁的「圖影」

倒是這個搜韻網站的資料輸入者,東抄西拉,老眼昏花,目不識日將「日」誤改成「」、「未」長得像簡體字的「來」便誤成「」,也不管「有人能悟来生前」是否三平尾(「隊韻‧來」字另有他用),便照單全收。
山上有山的「出」簡化成「山」;更不假思索「山門一笑」通順否?全憑自己高興就好。
繁體「礙」字長得像繁體「擬」字,搬離「石」頭時還不小心砸了「手」,索性念茲在茲改成提手旁的簡體字「」;
於是一篇以訛傳訛、搞成四不像的網路資料,還有「好的名師」信以為真,猴急地囫圇吞棗、大喜之下拿來貼在雅集上,自詡天下第一、同類跟著鼓噪,足供雅集另行開闢【娛樂版】

這款「才調」,只適合花轎鼓吹禮聘去已故之鄉詩友社當名師,教出來的門徒貼出來的作品平仄格律也不檢點或思索沉澱一下便急著貼出來現寶;還有那種一首絕句只有兩個韻腳卻上去通押(Like father, like daughter)、或字韻檢索網站平仄通收但無能分辨字詞意義便胡亂通押。
果然大師功力深厚、影響深遠,「名師」出「糕塗」。
這款「才調」,即便彼自斷左臂,立於九丈深之積雪中,便有達摩復臨還不如堅閉大門、繼續面壁悟禪。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卷二

文章桑榆得 » 2014-12-19 06:26 PM

:-)
最後由 桑榆得 於 2017-09-30 03:2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桑榆得
會員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3-10-26 11:31 PM

量淺,就不必跟飲。

文章楚狂 » 2014-12-22 10:55 AM

網路,是個虛擬的世界。
故,有人要在網路上自稱玉樹臨風有如河陽潘安再世,家財萬貫堪比金谷石崇復生,即便貼上金城武、柯震東照片用以「佐證」自己俊美的臉龐、或是萬坪別墅裏的車庫停滿Bently、Ferrari、Lamborghini,這些東西聽聽、看看,記得笑笑就好
若有人信以為真,要以身相許,那就去吧。
至於自封或互贈為天下第一名師,誇耀與哪個網站版主嫻熟,何不求為版主?若以有限任期版主為不滿足,Some某某乾脆自封為某網「站長」,操所有「版主」任免生殺大權,大可睥睨此世間。
隔壁瀛社的南山子詞長,還擔任過最短命的客座詩版版主過,全拜游走兩岸四大網站的多產及不再「借韻」的某詞長所賜。又不支薪、別當義務盡心的客座版主是閒來沒事與爾類窮磨牙。
前幾年還有個港人在網上誇耀其妻年輕貌美賢淑工文筆,有夙慧擅詩詞、精格律,呃,臺灣向以地狹人稠,亦不望此佳人東渡以踵事增華。

真實世界裏的三山國王廟埕上,每多奇人異事,有賣硬氣功可讓貨車輾身不傷、用關刀剁頭而刀鋒反捲;嘿,熱鬧看看就好,這等賣祖傳秘方用以強精補身之術,學來不知何用?

跑完龍套,要能臉不紅、氣不喘、心能平,安然收攤返家,才算真本事。

詩,別無他法,唯有讀書、讀書、再讀書。

呃,網路上的東西,參考就好;還要能明辨是非、對錯,不是撿到籃子裏的,都是菜。

量淺,就不必跟飲。
此句,摘錄自:
http://www.poetrys.org/phpbb2/viewtopic.php?f=4&t=27391&start=11
第二頁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鹿鼎記》韋公小寶、芍藥花與唐詩

文章楚狂 » 2014-12-25 12:02 PM

金庸在《鹿鼎記》第三十九回〈先生樂事行如櫛,小子浮蹤寄若萍〉裏,敘述韋公小寶衣錦還鄉揚州,想起十歲時和一群頑童前去禪智寺遊玩,折了兩朵花圃中的芍藥花拿在手中玩耍。給廟中勢利和尚見到了,奪下花朵,還被打了兩個耳括子。(以上本事大意節引自《鹿鼎記》第39回)
韋公小寶對「禪智寺採花受辱」一事引為奇恥,衣錦還鄉要覓地設行轅,有心去作踐一番,踏平禪智寺芍藥花圃。
幸賴布政使慕天顏引用「黃布比沙龍」典故(王播碧紗籠),才有幸保得「金帶圍」芍藥名種。

王播,按《全唐詩》題解:
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照寺木蘭院,隨僧齋餐。僧厭怠,乃齋罷而後擊鍾(案:「鐘、鍾」兩字古時通用)。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名,皆以碧紗幕其詩,播繼以二絕句。
因此,《全唐詩》所收王播〈題木蘭院〉(或:題惠照寺)二首,如後:
其一
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其二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金庸在《鹿鼎記》第三十九回〈先生樂事行如櫛,小子浮蹤寄若萍〉P.1604裏引用了第二首,稍稍改了第三句第四字「來」做「前」、第六字「撲」做「土」,不知是所讀版本差異,還是其他緣故,幾乎坊間、網上的資料都是做「來」字;若按詩意,「來」字顯然較「前」字為宜。

第一首詩,平鋪直敘,末句帶點感喟。
但第二首,棉裏藏針。
若細讀,會發現王播第二首所用韻腳:「東、鐘、籠」,是分屬一東、二冬韻的。
唐人孫愐所輯《唐韻》,是一本私人著述,但其命名及影響力帶些官方色彩(獻給朝廷),故可合理推斷,唐人近體詩所用韻法,多半有二:
一是隋代陸法言的《切韻》、二是唐玄宗時孫愐所輯《唐韻》。
兩書今已散失;而現存最接近唐代韻法的當屬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依據《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成的第一部官方主修韻書:《廣韻》──全稱為《大宋重修廣韻》。(切韻分韻系統被廣韻保留下來)
因此,讀唐、宋等時代諸位詩家的近體詩,宜參照《廣韻》系統去做分析:
按宋時的《廣韻》,一東獨用、二冬三鍾同用。
王播這首〈題木蘭院〉第二首共押用三個韻腳,為何在第二句韻腳跳出整首「一東韻」去使用到「二冬韻」的「鐘」字?
這不是什麼「官韻」、「私韻」的問題,要這麼簡單,今人寫近體詩跳出《平水韻》用韻規範,均可來句「吾用私韻也,干卿底事?」
王播〈題木蘭院〉詩「一東、二冬」同押的現象,如前所論與東坡獻給宮中的帖子詞是一樣的:
宋‧蘇軾〈皇太后閣〉六首其六
邊庭無事羽書稀,閑遣詞臣進小詩。共助至尊歌喜事,今年春日得春衣。

首韻:稀→【平水韻‧上平5微】、【廣韻‧上平8微】
次句:詩→【平水韻‧上平4支】、【廣韻‧上平7之】
四句:衣→【平水韻‧上平5微】、【廣韻‧上平8微】(動詞去聲不計)
這首七絕(帖子詞)是宋代內宴時翰林院侍臣獻給宮中的詩,粘貼於閣中門壁,但一首七絕共押三個韻腳,卻是在五微→四支→五微間轉換。若按今日近體詩用韻標準檢視,必為出韻;但若按嚴羽《滄浪詩話》「借韻」觀點,恐為當時用韻通則。若以東坡博學及詩藝之精到,斷不可能在呈獻給皇家的「帖子詞」中,犯此「落韻」之失。

因此,王播的詩用韻,亦不難理解:
唐‧王播〈題木蘭院〉二首其二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首韻:東→【平水韻‧上平1東】、【廣韻‧上平1東】
次句:鐘→【平水韻‧上平2冬】、【廣韻‧上平3鍾】
四句:籠→【平水韻‧上平1東】、【廣韻‧上平1東】(動詞一東獨用,名詞一東、一董兩用)

按照宋代嚴羽《滄浪詩話》標出「借韻」一說,係從唐詩及當時宋代詩作(或同時期人的詩作)整理歸納出押韻的通例。
故,近現代的語文學家郭紹虞的《滄浪詩話校釋》最為著名,他在嚴羽的這一「借韻」體例下,注解為:「此當指宋時《廣韻》或《集韻》韻目通用之例。」

知曉宋代嚴羽《滄浪詩話》所謂「借韻」之說,及現代郭紹虞在《滄浪詩話校釋》對「借韻」一說的注解,便有利今人在讀唐、宋名家的詩集時,若讀到部份詩例其押韻方法,與今日習用有部份違拗,當可知係當時「韻目通用之例」;而不是現代人比較厲害、古人出韻。
所以清代詩評家早有此語:「不知者謂落韻矣」

圖檔
【圖】個人藏書,遠流出版社精裝本,不便檢索,故置藏於遠景出版社平裝本後。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軌範師與禿驢

文章楚狂 » 2015-01-12 11:48 AM

金庸在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小說系列裏,經常寫到各山、廟的和尚,無論其是否為得道高僧、或是一般不守戒律的遊僧花和尚,多半會被小說人物謔為「禿驢」。

「禿驢」一詞,在小說中常見,金庸並非首創。
例如:
古典章回小說《水滸傳》第三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P.66裏:
智深在外面大叫道:「直娘的禿驢們!不放洒家入寺時,山門外討把火來燒了這個鳥寺!」
--------------------------------------------------------------------------------------------------------------------
這一句話甚妙!
魯提轄阿達因在渭州鬧事打死「鎮關西」鄭屠戶,受趙員外所薦在五臺山文殊院剃度出了家,法號「智深」。這時在文殊院外居然以和尚之身,來罵院中和尚「禿驢」,也算妙聞!
(前所引「頁數」,以三民書局中國古典名著系列,金聖歎批本為參考)

比較奇怪的是:和尚剃個光頭,嘲作「禿」,尚可理解,但為何後續接個「驢」字?
網路上有一說是舊時和尚雲遊四方化緣,多半牽個「驢子」,是以嘲作「禿驢」──這個附會,簡直是牽強到無以「附」加(啊!打錯字,應該是「無以復加」);韋公小寶代小玄子在少林寺出家,大鬧一回還穿花衣坐過花轎哩,怎沒有人穿鑿附會到「花叫」?

直到讀《鹿鼎記》第三十九回〈先生樂事行如櫛,小子浮蹤寄若萍〉P.1604裏見金庸引用了王播〈題木蘭院〉第二首:
王播〈題木蘭院〉二首其二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詩中第二句「闍黎」是「阿闍梨」一詞的省稱,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載:
【阿闍梨】注音「ㄚ ㄕㄜˊ ㄌ一ˊ」
佛教上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糾正弟子行為,並為其模範的人。為梵語aca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師。《四分律˙卷三十四》:「阿闍梨於弟子,當如兒想;弟子於阿闍梨如父想。」或譯作「阿遮利那」。簡稱為「闍黎」。
--------------------------------------------------------------------------------------------------------------------

若按韻書,【闍】有兩音:
【上平七虞】讀如「都」,《說文》:「闉闍也。从門者聲。」《廣韻》:「城上重門。」
【下平六麻】讀如「蛇」或「奢」,《說文》:「闉闍也。」
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明,同義也。

→因此,做為「軌範師」之解的「阿闍黎」或「阿遮利那」,「闍」當讀做「奢」,若有人謔作諧音讀作「都」,則「闍黎」一詞便有諧音「都黎」──「禿驢」之轉音。
(注:「禿」是個入聲一屋字。)
以上為個人推測。
歡迎高僧、上人,郢正。

另,「阿闍黎」這類梵語之轉譯,若寫入近體詩,當依前人,尤其是唐、宋時代詩家之慣例為之;以前人「讀音」為準。
至於有人高興,隨便依其個人阿Q精神喜好,亂來忽平忽仄,不過用以佐證其「不讀書」面目。
就像梵語「acarya」,譯法就有許多,除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所收「阿闍梨、闍黎、阿遮利那」外,尚有「闍梨、阿舍梨、阿祗利、阿遮梨夜、阿遮梨耶」等不同翻譯。若按照某些人認為既是「外來語轉譯字詞平仄皆可」說法,那便是「諸法皆空」──所有外來字詞不受韻書平仄拘束,高興就好。
譬如「阿遮利那」之「利」字,既是轉譯而來,但「利」字可有【去聲四寘】以外的不同讀音?還是Some某某的《私韻》裏有收?即便有收,那就隨他,高興就好。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網川詩話》卷二:禿驢&闍黎

文章楚狂 » 2016-07-27 10:01 AM

按《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收「禿驢」詞語一條:
本指驢子,後為譏罵出家人的話。
《水滸傳.第四回》:「俺不看長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幾個禿驢。」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蕭金鉉笑道:『將來我們在這裡住,豈但買辦廚子是用兩個人,還要牽一頭禿驢與那買東西的人騎著來往,更走的快!』把那和尚罵的白瞪著眼。」
也稱為「禿奴」、「禿廝」。

這是「官方」說法,官方說法為公共資源,可引用。
不過,「官方說法」(Official Story)只是闡述該「禿驢」詞語的釋義,並未舉出此詞語來源,倒是引用了幾部古典章回小說的出處。若按《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為元末明初興化人(有另一說為蘇州人)、《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為清代安徽滁州全椒人,則「禿驢」一詞最晚在明代,已成為民間嘲謔和尚的慣用詞語。

按照前引唐代王播〈題木蘭院〉詩二首其二:「慚愧闍黎飯後鐘」,個人認為當以「闍黎」(阿闍黎、軌範師)一詞的「音轉」最為可靠、可信。
可惜2014-12-25 與 2015-01-12貼稿之後,無大德高僧、知道上人肯折節郢政。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廣韻》釋「闍」

文章楚狂 » 2016-08-01 09:41 AM

按《宋本廣韻》,「闍」字收在【上平11模】、【下平9麻】,其義為:
【上平11模‧闍】:闉闍,城上重門也;又市遮切。
圖檔
【闍】字在第四行第二個韻字。

至於,另一個音「市遮切」,收在:
【下平9麻‧闍】:闉闍,城上重門也,視遮切;又德胡切。
圖檔
【闍】字在前一頁最末一個韻字,解釋跨頁。


準此,《廣韻》收【闍】字,分別在【上平11模】、【下平9麻】兩部,但其解釋都是一樣的:「闉闍,城上重門也。」→所以,這是一個「同義異聲字」。
但這個「闍」字到了現代,無論是大陸或台灣,恐怕拿著《廣韻》都不太明瞭「闍」字的意義「城上重門」所指,即便站在台北的北門「承恩門」前、或北京的「正陽門」前都一樣;
唐.孔穎達的《五經正義》解釋「闍」字就比較明瞭:「闍,是城上之臺,謂當門臺也。」

故,「闍」字的兩個讀音,其中一個「市遮切」讀如「奢」或「蛇」,在譯佛經時,被借去做「軌範師」用:
《教育部新編國語辭典修訂版》引用《四分律.卷三四》:「阿闍梨於弟子,當如兒想;弟子於阿闍梨如父想。」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尋秦記》的創世發明:紙

文章楚狂 » 2017-02-02 11:00 AM

媒體的疲勞轟炸,強迫閱聽者接受大量的「人為特意製造訊息」,有時便能積非成是。
香港的武俠作家,新舊輩出,但個人能夠接受並推崇者,僅金庸一人。
個人曾經是時報出版的會員,花費銀兩不下十萬元,但近來好不容易將電子點數湊合隨便亂購消費殆盡後,就不再加碼購買。

有臉友問不才所寫:
楚狂 寫:再來,香港黃易的《尋秦記》更有可助茶酒間談笑的「茶資」,一舉將中國有關「紙」的發明由東漢向前猛推三百多年。不過,《尋秦記》的主角「項少龍」是由現代透過時光轉換回到東周末年,那團「紙」大概是由20、21世紀帶回戰國時期的。
基本上,小說家要天馬行空,也要合情合理。
有何依據?
丁酉春節自外返臺過年,便將此段「公案」揭櫫於後:
台灣時報出版社2004年4月25日初版12刷《尋秦記》卷二(這是不才購買的實體書籍的「版本」)第121頁:
-----------------------------------------------------------------------------------------------------------------
項少龍呆在當場,心中想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兩句至理名言。後方蹄聲響起,一騎擦身而過,敏捷地遞了一個紙團給他,打開一看,原來是蒲布約他見面,上面寫著時間地點。
項少龍心中一陣溫暖,把紙撕碎,回府去也。
-----------------------------------------------------------------------------------------------------------------
這是一個「常識」問題:中國的「紙」由何人、於哪個時代發明、改良?
依《後漢書‧蔡倫傳》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史書的這一段說法,翻成白話文:
古代中國人用昂貴的「縑帛」(絲織品)或笨重的「竹簡、木簡」做為文字書寫的「載體」,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物改良了造紙術,於東漢和帝元興元年(西元105年)進奏皇帝;並於東漢安帝元初元年(西元114年)封蔡倫為龍亭侯,故後人們稱蔡倫改良、造出的紙為「蔡侯紙」。
而現今中國大陸的考古成就,在遍地古蹟的神州大地上,不時有驚人的考古「發現」,例如:
一、敦煌懸泉置遺址考古發現了「西漢武帝」時的「紙」;
二、西安出土「戰國時期秦國地圖」含有「植物纖維」→有可能是「麻」,與「蔡侯紙」原料部份相同。

蔡倫所發明、改進的是「造紙技術」,使「紙」走向「便宜、普及」;若按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釋「紙」:「絮,(竹沾)也。从糸氏聲。」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竹沾)下曰:潎絮簀也。潎下曰:於水中擊絮也。」這一段解釋,講的就是「造紙術」。
【補註】:(竹沾)為一「上竹下沾」的古字,讀如「苫」,但雅集系統無法顯現這個字,只好於後補充說明。許慎、段玉裁關於「紙」的說明:「潎絮簀也」,「潎絮」與莊子裡宋人賣「不龜手藥」裡所謂「洴澼絖」是很近似的動作:「簀」就是「做紙的細密竹簾」,講白話一點就是像捲日式壽司的細竹簾。不「龜」手藥的「龜」音義同「皸」,裂也。

因此,黃易《尋秦記.卷二》有關「紙」的敘述,無異將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往前推進了三、四百年!若有看倌要抬槓,麻煩看清楚、讀懂黃易的文字敘述再來!
「項少龍心中一陣溫暖,把紙撕碎」←←這一段對「紙」的處理方法,完全是「後代常人」對「紙」的習慣動作「撕」!若對於纖維較具「韌性」的「縑帛、布」類,武功高手不用「撕」;
當然,你要抬槓說武功高強的人徒手「撕扯紙」不過是「吹灰之力」!(我讀過武功更上層者,徒手以內力燃紙。)


嗯,關於這一段,我打電話確認過了:「這一團紙,是項少龍從21世紀的香港,透過時光機器帶回公元前三世紀時戰國時代的秦國。」

其實,《尋秦記》裡,「突棰」的敘述不只此一處,用「常識」判斷即可。
因此,我後來不再買了。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網路使人變懶:少年叢

文章楚狂 » 2017-09-29 05:45 PM

網路,會不會使人變笨?
不知。
但,
網路絕對會使人變懶!
劉坤治 寫:
醉雨 寫:謝謝風雲兄雅量!
坤治兄「情減色」也建議再斟酌...^^

宋詩另有幾首一起參考一下

紀游十首 其九(宋·劉克莊)
自爲遺老傳,或入少年叢。我已無同輩,誰能起此翁。

再和元禮春懷十首 其二(宋·黄庭堅)
吳中風物最嬌饒,百里春風酒旆摇。往往貴人留騎從,少年叢裏貰金貂。

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宋·曾鞏)
月明如晝露葉濃,錦帳名郎笑語同。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東風。
紅雲燈火浮滄海,碧水樓臺浸遠空。白髮蹉跎歡意少,强顏猶入少年叢。


風雲 詞長 謝謝您的建言,「情減色」改為「身減色」。
也 感謝 醉雨詞長 再次 分享古人詩作「少年叢」的用法。

學習了!
祝 兩位詞長 週末 詩心大發!

網路的方便性,讓一般人,可以使用手機、平板,或是電腦,藉助網路伺服器的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遠弗屆的極大便利性,隨隨便便賺得「博學多聞」雅號而沾沾自喜!
以往,我們對於詩、詞的資料探索,得求助師長、朋友解惑,或上圖書館在汗牛充棟的圖書架間上窮碧落下黃泉去尋找資料、研判、校讀,甚至還得「勘誤」一下「郭公夏五」之類的。
現在圖書館,只剩下吹冷氣、打瞌睡、把妹、玩電腦的功能,唉!

至於,網路有啥「便利性」?
古勾之類的搜索天神,倚賴背後的大數據資料庫,在使用者鍵入「關鍵字」後,便可找到約有 685,000 項結果 (搜尋時間:0.38 秒)!
真是神奇!

找到資料後呢?
有一點腦筋的,還得「」微過濾一下資料,萬一從「陸拾捌萬伍仟筆」資料裏照樣Copy下來(記得這裏是臺灣,還得仰賴〈微軟繁簡亂轉大法〉轉成正體中文),還得小心翼翼才不會漏餡!
倘若舉的詩例都是一些從來沒有人聽過的「作古之人」,多少還會啟人疑竇:這傢伙是誰啊?
於是精心剪裁的資料,用來博取「博學」之名。
---------------------------------------------------------------------------------------------------------------------------------
【註】「稍」字在《廣韻》、《平水韻》裏是個去聲字,唐、宋詩家的詩例及清代的官方韻書《佩文詩韻》都做去讀,不會用做「平聲」。至於《康熙字典》所收平聲用法,請讀懂它的字義。

《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真是至理名言!

讓我們來看看從【搜韻】用關鍵字「少年叢」找來並用〈微軟繁簡亂轉大法〉轉成正體中文的資料:
宋‧曾鞏〈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
月明如晝露濃,錦帳名郎笑語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東風。
紅雲燈火浮滄海,碧水樓臺浸遠空。
白髮蹉跎歡意少,强顏猶入少年叢。

先丟下詩題不說,第一句「月明如晝露濃」,聲調是「入平平去去入平」,很明顯的是「古風」,不合律!
至於啥叫「露葉濃」?
用一根指頭在家找資料的人,根本不管!
為何斷定這是用【搜韻】輸入關鍵字「少年叢」找來的資料?
證據除了曾鞏詩第一句「月明如晝露葉濃」外(原始資料是:「月明如昼露叶浓」),還有「詩題」,啥叫「丈燕席」?
用古勾找「丈燕」有532,000筆資料,.......,呃?
聽過詩人、文人的雅聚叫「文宴席」,又書作「文燕席」,古文「燕」通「醼」又通「宴」;至於「丈燕席」,我不知也。

話說回「少年叢」,「叢」字指「群聚」之意,「夢回少年叢、夢入少年叢」,不過是傷青春逝去之悲惋。
要想能廁身入「列」,「一群人」才能叫「叢」。
看看古籍資料吧,還好讀唐、宋人詩作時,有看過,不然也是被忽攏過去了。

宋‧曾鞏〈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燕席〉
月明如晝露濃,錦帳名郎笑語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東風。
紅雲燈火浮滄海,碧水樓臺浸遠空。
白髪蹉跎歡意少,強顔猶入少年叢。
圖檔

市場上有句名言:「不是撿到籃子裏的都是菜!」
至今深信不疑!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