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雪感懷 (七律)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柳絮飛 » 2016-01-24 08:28 PM

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流浪兒 » 2016-01-25 12:06 AM


真的好怕香港的冷天, 那種陰冷, 我以前在零下廿多三十多度也沒這樣怕冷. :oops: :oops: :oops:
流浪兒
會員
 
文章: 1359
註冊時間: 2007-01-09 11:39 PM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流浪兒 » 2016-01-26 03:04 PM


看到那麼多人冒著地滑風寒上山趁熱鬧, 很多人要勞煩消防員救下山, 真的很誇張. 也看出香港人對雪粒完全沒常識. 當地上滿是雪粒時, 不宜噴水, 噴水只會令地上更滑, 只能瀟鹽令雪粒盡快消融及令地上沒那麼滑. 見到薄薄的雪粒, 見到噴水, 見到那些勇於趁熱鬧的人像滾地葫蘆, 真覺得很滑稽. :oops: :oops: :oops:
流浪兒
會員
 
文章: 1359
註冊時間: 2007-01-09 11:39 PM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潘柏 » 2016-01-30 11:25 PM

柳絮飛 寫: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有通用的“驚”字不用,却偏用“訝”字。“訝”比“驚”,語音語意都大爲遜色。柳絮飛大師似乎太矯揉造作了。
“生溫”,“拾絮”失對。"弓腰拾絮愧艱難",“愧”令人觉得作者無病呻吟。
第二联的“絮”之后,第三联即用“緒”来接,不好。
潘柏
會員
 
文章: 257
註冊時間: 2011-11-08 04:03 AM
來自: 北美洲東岸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流浪兒 » 2016-01-31 12:00 AM

潘柏 寫:
柳絮飛 寫: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有通用的“驚”字不用,却偏用“訝”字。“訝”比“驚”,語音語意都大爲遜色。柳絮飛大師似乎太矯揉造作了。
“生溫”,“拾絮”失對。"弓腰拾絮愧艱難",“愧”令人觉得作者無病呻吟。
第二联的“絮”之后,第三联即用“緒”来接,不好。


[驚]和[訝]根本是兩種不同的內心感覺, 對於亞熱帶地區的香港竟會有雪表示訝異, 有何問題? 但是有什麼好驚呢? 作為一個正常成年人見到天氣寒冷時有雪粒竟會驚? 似乎此人才叫太矯揉造作罷? "弓腰拾絮愧艱難" 為什麼會令人覺得作者無病呻吟? 你知道當時別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嗎? “絮”和 “緒”之間好不好, 你猶如失智老人用碎碎念來不懂裝懂而已, 根本沒資格評論.
流浪兒
會員
 
文章: 1359
註冊時間: 2007-01-09 11:39 PM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李凡 » 2016-01-31 12:38 PM

潘柏 寫:
柳絮飛 寫: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有通用的“驚”字不用,却偏用“訝”字。“訝”比“驚”,語音語意都大爲遜色。柳絮飛大師似乎太矯揉造作了。
“生溫”,“拾絮”失對。"弓腰拾絮愧艱難",“愧”令人觉得作者無病呻吟。
第二联的“絮”之后,第三联即用“緒”来接,不好。

我終於知道潘老為詩之本性:通用。
不錯,絮對花是通用,機率可能在詩中有近半,其他如對植物,動物,天文地理器物,。。。以名詞占多。但通用總難出采。
但“生溫”,“拾絮”失對嗎?看白居易:垂鞭晚就槐陰歇,低倡閑衝柳絮行。/陰對絮,如何?
蘇軾:玉殿齊班容小語,霜廷稽首泫微溫。/語對溫,又如何?
但同樣「微溫」,陸游又可以是: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溫字多義,形動名皆可。跺足生溫,溫指溫度,溫暖皆可,即形名皆可。是以生溫對拾絮,可。而此一對讓人拍案叫絕的是拾絮。絮,亦作名動形異義。一般拾絮,應是名詞。惟此處之絮,是雪絮,香港本難有雪,即山巔有微雪絮,於地於手亦溶之,實無可拾。故此絮難能拾,拾之溶〔幻〕之者,無所形者,何況其名〔此吾之讀,不代表作者〕。愧,只是自謙之詞。〔當然,此處有弓腰,或者穿著厚了,彎俯不易,那又可生另一層深意。〕
詩,對於作者與讀者,都可以是一種創作。讀之者未必是作之者之原意,但讀之者非議作者,則先要有一般的斟酌。信口而飲,不識茶道酒品,不易入喉。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柳絮飛 » 2016-01-31 01:43 PM

流浪兒 寫:
真的好怕香港的冷天, 那種陰冷, 我以前在零下廿多三十多度也沒這樣怕冷. :oops: :oops: :oops
...
看到那麼多人冒著地滑風寒上山趁熱鬧, 很多人要勞煩消防員救下山, 真的很誇張. 也看出香港人對雪粒完全沒常識. 當地上滿是雪粒時, 不宜噴水, 噴水只會令地上更滑, 只能瀟鹽令雪粒盡快消融及令地上沒那麼滑. 見到薄薄的雪粒, 見到噴水, 見到那些勇於趁熱鬧的人像滾地葫蘆, 真覺得很滑稽.


先回覆流浪兒詞長。

所言甚是。上月往巴黎和九州,雖然平均溫度只有幾度,但穿上大衣在街上逛一般沒問題。在香港同樣是幾度,我穿同一裝束上街,竟有點顫抖的感覺。 :-o
至於上山嘛,看裝備便知不少人沒有常識。有些人駕爬山車來但竟然只穿波鞋,他們應是愛好遊玩之人吧,怎會無知若此?真是莫名其妙。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柳絮飛 » 2016-01-31 06:26 PM

流浪兒和李凡詞長的解說跟晚生的想法相同。

首句用“訝”字表示詫異,合情理也,若用“驚”字則太誇張且悖常理,誰管它是否 較"通用"!

“拾絮” - 凡兄已解說,不贅。另外也可從技巧和意境角度分享﹕鑒於首句已出"雪"字,因此我刻意避用雹、霰等近義字。再者,"拾絮" 一詞詠來饒有詩意。

那麼"愧"字是否無病呻吟? 愧有遺憾及無奈之意,雪絮難留,一去無痕,無奈也﹔年齒漸增,腰難彎曲,無奈也。次聯用"愁"、"愧"營造意境,(起承合)至漸見傷感的腹聯和末聯,亦呼應"沾涼"->觸緒-> 筋力丰神逝去。

那麼“生溫”、“拾絮” 是否失對?
律詩頷聯和腹聯中的名詞相對,並非全部皆必須天文對天文、植物對植物,否則作品流於生硬、生澀和缺少靈氣。有些可以虛實相對。
"生溫"即"產生溫暖(溫暖的感覺)",產生出來的是"物",名詞也,這裡是虛物(溫 - 溫暖的感覺)對實物(絮).
當然,溫 亦可作形容詞,於此亦通,正如生"怨"、生"愁", 形、名皆可. 故下句亦可對形容詞也。

“絮”之後,第三聯即用“緒”來接 --晚生看不出問題,或許潘老先生的想像力太豐富吧。
柳絮先生博客: http://willowhk.blogspot.hk
柳絮飛
會員
 
文章: 367
註冊時間: 2013-08-17 06:55 AM

Re: 檢雪感懷 (七律)

文章潘柏 » 2016-02-26 01:09 AM

流浪兒 寫:
[驚]和[訝]根本是兩種不同的內心感覺, 對於亞熱帶地區的香港竟會有雪表示訝異, 有何問題? 但是有什麼好驚呢? 作為一個正常成年人見到天氣寒冷時有雪粒竟會驚? 似乎此人才叫太矯揉造作罷? "弓腰拾絮愧艱難" 為什麼會令人覺得作者無病呻吟? 你知道當時別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嗎? “絮”和 “緒”之間好不好, 你猶如失智老人用碎碎念來不懂裝懂而已, 根本沒資格評論.


不懂論詩,却一味尋釁,專門人身攻击...這都是流浪兒的本性。
李凡的道行可算高些檔次。不過還得注意,“通用”的措辞,總勝過謾罵不休吧!流浪兒的詩情在哪?她有嗎?
潘柏
會員
 
文章: 257
註冊時間: 2011-11-08 04:03 AM
來自: 北美洲東岸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