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柳絮飛 寫: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潘柏 寫:柳絮飛 寫: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有通用的“驚”字不用,却偏用“訝”字。“訝”比“驚”,語音語意都大爲遜色。柳絮飛大師似乎太矯揉造作了。
“生溫”,“拾絮”失對。"弓腰拾絮愧艱難",“愧”令人觉得作者無病呻吟。
第二联的“絮”之后,第三联即用“緒”来接,不好。
潘柏 寫:柳絮飛 寫:檢雪感懷 (七律)
天寒應景,用「十四寒」韻賦得一律
訝聞郊外雪漫漫,仄徑攀巒冒夜寒。
跺足生溫愁抖顫,弓腰拾絮愧艱難。
沾涼驟感身非昨,觸緒翻憐夢欲殘。
筋力丰神同逝水,不因風勁已汍瀾。
有通用的“驚”字不用,却偏用“訝”字。“訝”比“驚”,語音語意都大爲遜色。柳絮飛大師似乎太矯揉造作了。
“生溫”,“拾絮”失對。"弓腰拾絮愧艱難",“愧”令人觉得作者無病呻吟。
第二联的“絮”之后,第三联即用“緒”来接,不好。
流浪兒 寫:
真的好怕香港的冷天, 那種陰冷, 我以前在零下廿多三十多度也沒這樣怕冷.![]()
![]()
ops
...
看到那麼多人冒著地滑風寒上山趁熱鬧, 很多人要勞煩消防員救下山, 真的很誇張. 也看出香港人對雪粒完全沒常識. 當地上滿是雪粒時, 不宜噴水, 噴水只會令地上更滑, 只能瀟鹽令雪粒盡快消融及令地上沒那麼滑. 見到薄薄的雪粒, 見到噴水, 見到那些勇於趁熱鬧的人像滾地葫蘆, 真覺得很滑稽.
流浪兒 寫:
[驚]和[訝]根本是兩種不同的內心感覺, 對於亞熱帶地區的香港竟會有雪表示訝異, 有何問題? 但是有什麼好驚呢? 作為一個正常成年人見到天氣寒冷時有雪粒竟會驚? 似乎此人才叫太矯揉造作罷? "弓腰拾絮愧艱難" 為什麼會令人覺得作者無病呻吟? 你知道當時別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嗎? “絮”和 “緒”之間好不好, 你猶如失智老人用碎碎念來不懂裝懂而已, 根本沒資格評論.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