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弊深沉國步難,冲霄眾怨滿臺灣。
好心保駕功勛偉,讚譽真堪永世傳。
拙作俚俗,請見諒。
長梧子 寫:陳弊積深天步難,沖霄眾怨滿臺灣。
好心保駕功勛偉,讚譽真堪永世傳。
隨附騜詞長原玉
陳風破浪不畏難,沖鋒陷陣為臺灣。
好轉景氣厥功偉,讚譽改革永流傳。
拙作俚俗,請見諒。
楚狂 寫:長梧子 寫:陳弊積深天步難,沖霄眾怨滿臺灣。
好心保駕功勛偉,讚譽真堪永世傳。
隨附騜詞長原玉
陳風破浪不畏難,沖鋒陷陣為臺灣。
好轉景氣厥功偉,讚譽改革永流傳。
拙作俚俗,請見諒。
建議:
下次未經原作者同意,儘量不要將對方「原玉」貼上來。
自己作自己的詩作就好了。
若覺得原作有參考、細讀價值,附上網址即可。也算尊重他人!
未經他人同意,將他人詩作貼上來與自己併列,若原作令人驚豔,自己詩作不如,何苦來此一比?
若自信滿滿,黃鶴樓頭強壓崔顥,讓原作者面目無光,這是貼詩者炫技逞能的原意否?
不論詞長步韻作品,「騜詞長『陳沖好讚』」,藏頭詩寫成這樣,不如不寫。
若某島主之近作,不過曝露其不識近體詩格律與平仄。(這是治大國如打菜油之重責大任?真閒閒哉!)
若「騜詞長」大作,不過為湊字成「藏頭」而寫得2266(河洛話謂「離離落落」),真慘不忍睹。
「陳風破浪」、「沖鋒陷陣」這樣的國語文程度,有待加強。而且人名專有名詞乃「冲」。
原作平仄格律,欸,這有什麼好步韻、和詩的?
至於大作?因為「原玉」如此,來不及細讀。若是字字珠璣,與魚目混在一起,那來光輝?
長梧子 寫:您好:
詞長言談剴切,敝人應當從善如流,在此移除隨附原玉。
敝人感恩無盡,如有冒犯怠忽,誠請寬宥原諒,謝謝您。
長梧子 寫:陳弊積深天步難,沖霄眾怨滿臺灣。
好心保駕功勛偉,讚譽真堪永世傳。
拙作俚俗,請見諒。
首句「天步」雖有「國運」之解,見《晉書》,但一般仍習慣作「天體運行、天理」解。不過用「天步」在現代看來,不免帶些「封建味」;國已無「天子」了,無法奉天承運,因此用「國步維艱」之意即可。只是改成「國步」,「深」字要避「孤平」→「陳弊積深天步難」便得調一下平仄聲調。倒也不是難事,這事就留給 長梧子詞長費點心思。(「孤平」定義,請見〈詩詞小講堂〉。)
文章是自己的好,所以還是得自己去「搜腸」、「撚鬚」。我雖可即席拈出一句,但現場說出對你沒有幫助,所以還是得勞你自己思量、揣摩。更何況,別人的兒子再帥也帥不過自家犬子;中國社會裏,從來只有別人的老婆美過自家黃臉婆。。
三句「好心保駕功勛偉」有點「狗腿」,亦不與「時」俱進。都21世紀了,那來「保駕」?再酥軟一點,「保皇」都得登場了。
四句「蓋棺論定」可能有點早了些;留與後人評吧!
PS:帖尾那一句「拙作俚俗,請見諒」原來是你自己的「著作」,原一樓帖子裏還以為是「騜詞長」的。這就是旁蕪雜枝太多的壞處,弄不清楚到底是誰、誰是誰。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諸位開山立派的版主都太過文雅、秀氣。
像我這種臨時打工,早晚上來巡田水的「田園派詩人」,偶而會幹點打漁殺家的事 ─── 撈過界。
長梧子 寫:原作「陳弊深沉國步難。」,惟陳和沉字國語同音,故改之。
長梧子 寫:原作「好情保駕功勛偉。」
長梧子 寫:總之,這首詩沒認真寫,是敝人的不是,請見諒,謝謝您。
「陳」意為舊,「積」為累聚,包含新與舊。
「陳弊深沉國步難。」→積弊深危國步難→不就解決你的疑惑?
因為詞長有修改過自己的文字,所以我提供另一個方向,原則還是「文章是自己的好」,還是得靠自己去體會。
這樣改,「保駕」的問題還是存在→這一點或許其他讀者沒感覺,個人仍然覺得有點「那個」。
「好情」一樣太過口語化,別的詞長、版主會文謅謅跟你說「可再洗鍊」,新秀見到這四字大概是鴨子聽打雷。基本上不痛不癢的說法,多半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某也來「掉書袋」: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網上談詩、論詩,不用寫客氣、客套話。
若要客套、敘禮,咱們打躬作揖,天南扯到地北,詩經聊到宋詞,「主題」是什麼,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寫詩,不用寫太多註解;最爽利的作法就是不要寫。若特殊時空情境,遷地易時就失去意義導致無人能懂,可以仿唐人在詩前寫個「序」。序,通常是成敗關鍵,不好的「序」就會是「敗筆」的開始。
如果七絕28個字,自己都怕別人看不懂自己想表達什麼,還得再花上上斤的墨汁寫上近千上萬的字去闡述自己的「理想」,那甘脆改寫散文,或新詩好了。
因為那叫做「自圓其說」。
長梧子 寫: 因敝人欲兼顧藏頭和步韻,第一字和第七字動不得,
故第一句仍以「陳弊深沉國步難。」為妥,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