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姐姐也能詩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李凡 » 2013-03-30 11:01 PM

芙蓉姐姐也能詩,品足評頭君莫癡.
蛇勢常山堪比試,風流憑是此型姿.

三分鐘.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一善 » 2013-03-30 11:48 PM

芬陀利 寫:哦~~原來如此!謝謝竹塘兄解惑 :-D

哈~~俺果然有夠"老"土 8-)
這姝"絕"色美女我還是第一次聽聞的哩 :roll: :p
有意思!


我也是土第一次聽聞^^
本來我以為竹塘說的是我以前另一貼詩網站文P裡的芙蓉.不但能詩.也能歌
不會貼圖
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prof ... 1518967524
寫詩難成江西派,填詞不喜花間集。
一善
會員
 
文章: 4415
註冊時間: 2002-06-30 01:33 PM
來自: 台灣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一善 » 2013-03-30 11:50 PM

自己試一下好像沒登入FB無法看到^^
寫詩難成江西派,填詞不喜花間集。
一善
會員
 
文章: 4415
註冊時間: 2002-06-30 01:33 PM
來自: 台灣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李凡 » 2013-03-31 02:24 PM

芬陀利 寫:哦~~原來如此!謝謝竹塘兄解惑 :-D

哈~~俺果然有夠"老"土 8-)
這姝"絕"色美女我還是第一次聽聞的哩 :roll: :p
有意思!


其實看此帖是衝著您來的.我真也不知芙蓉姐姐事.
久不見,先問好.
但看了相片,忘乎所以.就鍵上了,忘了問好.但還好提了警示:品足評頭君莫癡.

必須補充一句:任何人都會有出律的時候.我因習慣上鍵完即發,所以特別多.也因此我最喜歡一事是貼上去讓人指出我之錯,我就大佔便宜了.但如果在指出我錯誤時,又譏論一番,抄書翻頁,既令自己腰酸手痛,費時失事,還落得人家心存不滿:本來無意之中出了律,提醒一下,大家歡喜感激,但說到人家一無是處,這不是人家無臉,而是自己找來煩.顯耀二字無形中就會刻在自己臉上.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竹塘立影 » 2013-03-31 08:06 PM

感謝各位百忙之中參加新秀同學會 :-D

劈椰司
因為舉步維艱,所以六步走了快一個鐘頭
特此說明 :oops: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芬陀利 » 2013-04-01 11:46 AM

李凡 寫:
芬陀利 寫:哦~~原來如此!謝謝竹塘兄解惑 :-D

哈~~俺果然有夠"老"土 8-)
這姝"絕"色美女我還是第一次聽聞的哩 :roll: :p
有意思!


其實看此帖是衝著您來的.我真也不知芙蓉姐姐事.
久不見,先問好.
但看了相片,忘乎所以.就鍵上了,忘了問好.但還好提了警示:品足評頭君莫癡.

必須補充一句:任何人都會有出律的時候.我因習慣上鍵完即發,所以特別多.也因此我最喜歡一事是貼上去讓人指出我之錯,我就大佔便宜了.但如果在指出我錯誤時,又譏論一番,抄書翻頁,既令自己腰酸手痛,費時失事,還落得人家心存不滿:本來無意之中出了律,提醒一下,大家歡喜感激,但說到人家一無是處,這不是人家無臉,而是自己找來煩.顯耀二字無形中就會刻在自己臉上.


也問好凡兄 :-D
真的好久不見了

小弟這幾年迷上登山車
輪跡已行過南投的諸名山
哈~~就是擠不出一首詩來 :roll: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芬陀利 » 2013-04-01 11:48 AM

一善 寫:自己試一下好像沒登入FB無法看到^^

鱔魚老大有所不知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但FB~~卻登不了彼岸! ;-)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一方 » 2013-04-01 03:58 PM

問好竹塘兄、芬兄。

回想一下,上次去台灣已是一年前了。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3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竹塘立影 » 2013-04-01 09:57 PM

一方 寫:問好竹塘兄、芬兄。

回想一下,上次去台灣已是一年前了。


一方兄,久不見,問好問好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竹塘立影 » 2013-04-21 01:38 AM

感謝楚狂詞長的贊助
可惜後面沒繼續指正
也無所謂,反正關於孤平,詞長在另一帖已有明白詳盡的論述
不必硬湊成一帖
今日就把詞長武功心法埋於此處留待有緣
他日若有人向古狗大神問起下三平下三仄
希望能由詞長心法獲得啟發
再拜 Orz

竹塘立影 寫:有感詩壇出現芙蓉姐姐,特臨屏一首以記
公元零五初投師,千首律成云是誰
不過每行須七字,芙蓉姐姐也能詩


竹塘立影 寫:紀元零五識投師,千首律成云是誰
不過每
碼七字 ,芙蓉姐姐也能詩

楚狂 寫:首句只有一個仄聲字「五」,太單薄了些,好像公雞昂首晨啼到快斷氣一般。
首句「初投師」為「三平腳」(或稱「三平足」、「三平尾」、「下三平」),即連續三個「平聲字」收尾,是古體詩(古風、古調)常用聲調格式。
或有人稱「下三仄」亦為古風格式,當是忽略「下三仄」(連續三仄聲收尾)是近體詩出句常用格式,如「仄仄平平平仄仄」拗第五字作「仄仄平平仄仄仄」(藍色字體不計,即為五言式拗第三字),仍屬合律,對句(平平仄仄平平)可不救以避免形成「三平腳」之古風聲調。
《唐詩三百首》裏,「下三仄」律詩詩句甚多,如:
五言:唐‧王維〈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末聯:「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觴?」
七言: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末聯:「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向鳳池頭。」
兩首王維詩作第七句均作「下三仄」收尾,但對句(第八句)之第五字(五言詩第三字)均未易平救轉,其用意即在避免該句形成「下三平收尾之古體聲調」。

「下三平」為古體詩聲調,不入律也,應極力避免;尤其是在【新秀鍛鍊場】鬥藝者,原因在於一養成「習慣」,就「積重難返」。因為會有許多人一見到「下三平」或「下三仄」,即指為「出律」,但兩者其實大有不同。
而同樣一本《唐詩三百首》裏,雖仍有律詩用「下三仄」對「下三平」者,如:
唐‧王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頸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是帶有「古風」之五律。
基本上知道唐代,這種帶有古風的律詩數量雖不少,知道就好,有其時代背景發展軌跡;近體詩律是愈展到後來,眾人約定俗成,愈趨嚴格。

另外,唐人近體詩首句或首聯,格律極為自由,即便用古風亦有不忌者。但今人寫近體詩,仍以合律為宜。(若今人寫近體詩首聯用古風,必有其特殊原因)

這麼說,詩,其實不難。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Re: 芙蓉姐姐也能詩

文章楚狂 » 2013-04-22 08:11 AM

竹塘立影 寫:紀元零五識投師,千首律成云是誰
不過每
碼七字 ,芙蓉姐姐也能詩

楚狂 寫:首句只有一個仄聲字「五」,太單薄了些,好像公雞昂首晨啼到快斷氣一般。

多謝引用。

大作第三句「不過每 碼七字」,即便用兩組三仄字「不過每」、「碼七字」夾一平聲「」字,仍合律,不干「孤平」。第三句用三仄尾,不是什麼大問題,見前帖及引用王維詩例。

因為原作修改後,字面平仄已合律,故於格律已無法多言,更無從「指正」。

關於「孤平」論述,某在【詩詞小講堂】裏有一帖,如有興趣可供點閱(可趁我還沒刪帖前)。

-----------------------------------------------------------------------------------------------------------------------------------------

近體詩中,七言一聯按平仄譜理當平仄相稱協調,故七言出句不外兩式:
七言仄起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平起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按平仄譜寫近體詩,最為穩當,新秀初提筆亦最好如此,免得邯鄲學步不成,都忘了如何抬腳。
然寫多了,每首都按平仄譜「填字」,又不是在填宋詞,能熟平仄聲調,自為吐茹變化,可從規律中求得聲調婉轉協暢、起伏錯落又不失守律之能。

七言仄起出句,既為「出句」,且不「入韻」(押韻)時,不入韻之句子,不干「孤平」。近體詩「單數句」要寫到「犯孤平」只有「首句押韻」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寫做「仄仄仄仄仄平」或「平仄仄仄仄平」(七言句首字不重要可不計,七言句拿掉第一、二字,即為五言句),紅色的「」聲字所在,即為「犯孤平」所在。

唐人「七言仄起出句」裏,一句七個字只用到一個平聲字的詩句很多,仍合律
所以七言仄起出句即便寫做「仄仄仄仄仄仄」,如大作「不過每碼七字」(七言句第三、五字本就可拗聲調),仍合律,亦不干「孤平」(當句不入韻,與孤平無涉)。只是有些人會認為如此一來「仄多平單、比例不諧」,很拗口。看多了便不足為奇,但若要這樣寫去參加詩詞競賽拈韻鬥藝,很容易知道結果。
單舉一個重要人物及其詩例,驗證其詩在唐代的風格與生平、地位,就知道不是浪得虛名、也非不經意草率流出。

唐‧鄭谷〈永日有懷〉
能消永日是摴蒱,坑塹由來似宦途。兩擲未楗橛內,座中何惜為呼盧。

第三句「兩擲未楗橛內」之平仄聲調為「仄仄仄仄仄仄」(上入去平上入去),與大作「不過每碼七字」只有一個平聲字類同。(楗,字典收上去兩用;韻書單收入【上聲13阮】韻,詞例:楗橛。)
寫詩一句中用到仄聲字,能夠「上去入」兼顧且不綴聯重覆(重覆:去去上、上入上、去入入),聲調已入精微!

唐人鄭谷,是誰?
晚唐一位夙慧的詩人,七歲便能詩。
唐代詩僧齊己在春初寫了一首〈早梅〉的詩,中有一聯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問於鄭谷,鄭谷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齊己驚歎拜服。世稱鄭谷為「一字師」。


在【網路古典詩詞雅集】裏,我現在只看人名點閱其文字,畢竟可談詩者愈來愈少。
故舉鄭谷詩一例,即可。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