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沐那日在長安,應曲雲教授邀請,在長安大南門鳳鳴國樂堂,欣賞了她的《箏樂作品賞析會》,雖然都是她的學生演奏,但是曲老師在每一首箏樂演奏之前,都要講解一下曲目的歷史淵源,她的學生有在校學生,有工作多年的成人,也有一位身著黃色袈裟的年輕僧人,格外引人註目。只是,曲雲老師久病初愈,神態十分憔悴,比起十多年前,聽她彈唱《清江曲》如夜鶯般清亮,已經判若兩人,不過,她的解說依然深入淺出,深厚的歷史文學音樂功底,可窺一斑。特別值得壹提的是,第一次聽到《賺。梅花引》的曲名,這是壹一首唐韻十足、傳承至宋、流傳至今的唐代古調。天沐回想那夜在西安南門外鳳鳴國樂堂的感人壹刻,偶爾看到收藏許久的詩友胭脂的好詞,頗有感覺,亦和:
似引梅花入澗溪,西風搜雪裹寒枝。淒然邂逅鳳鳴夜,誰抱冰心任我思?
秋色盡,霜葉摧。長安一別無人知。江南正值含煙柳,汝本人間幽怨詞。
2019年11月25日於新泉
胭脂原玉:鷓鴣天•荷又•兼贈偶詩姊姊
那日湖上過,塗了這壹個,想要諧音送我的偶詩姐姐。回家後改了又改,三個字的名字、“任偶詩”總是差了一個讀音。兼之一個小令中“無”字重復兩次,怎麽換都難盡人意。折騰數次後,寬慰自己世事如斯,總不能全,亦不必全,況我心已明,暫且存下吧。
似此生涯見已遲,紅塵一夢占寒枝。愧無春色迎人動,虛抱冰心任藕思。
無盡夏,坐忘時。風清露白倩誰知。何須更覓橫塘句,我本荷間寂寞詞。
家中種繡球,馨兒愛叫作“紫陽花”,很是肅穆雍容。我卻更喜歡另一個名字—“無盡夏”。且暫借這一筆予荷花。就算人人都唱《江山雪》中一句:“卦不可算盡,畏天道無常。情不敢至深,恐大夢一場。”依然期許,這無盡山河中,好時光能綿綿無絕期,可以容得下我的夢想。
註:這個詞牌,更愛它的曲調名一些,比如南曲中叫《仙呂宮》北曲中為《大石調》。用來填詞也更願叫李元膺的《思佳客》、《於中好》、趙令畤的《思越人》、賀鑄的《剪朝霞》、韓淲的《驪歌壹疊》、呂祖臯的《醉梅花》……
如何才好呢?總要通俗明白,那麽回到“南國多倩多艷詞,鷓鴣清怨繞梁飛。”
偶爾任性,常在忍耐,浮生如是。
於此,這麽多年下來,我好像已經有了一支鷓鴣小分隊鳥……
備註:曲雲講《賺•梅花引》 (2009-11-05 11:44:33)
樂曲標題的介紹:
賺:所謂“賺”,有“唱賺”、“覆賺”、“賺”之別,都屬於宋代的說唱藝術。其結構為:集合若幹個曲調為一套曲,開頭有引子,末尾有尾聲,中間有以“賺”為名的曲調。
如今“賺”的音響已經失傳,只有文字記載。不過在今天的西安鼓樂①中,藝人仍會經常進行“賺”音樂的器樂合奏。
而此首箏曲名為“梅花引”,是由於作品采用了壹段叫“梅花引”的“賺”音樂作為樂曲的正身(主題)。
作者編創此首箏曲緣由:
作者為什麽會想到編創以“賺”為核心主題的箏套曲呢?
那是在1986年的一天,作者正在與西安鼓樂藝人共同合樂、韻曲(讀古譜)。當藝人們唱到“賺”這首曲牌時,作者被那復雜而又特別耳熟的節奏震驚了,因為他們唱的分明是潮州箏曲的拷拍,摧拍。經分析、考證,作者確信她所聽到的“賺”和潮州箏曲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古代說唱藝術,它們同宗同源,均脫胎於唐大曲②。
唐大曲是唐宮廷燕樂③中極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而至宋朝,卻沒有了它昔日的輝煌,它的音樂素材逐漸演變為宋的說唱音樂。在宋以後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音樂元素又逐漸與當地的語言、民間音樂相融合形成各自的演奏形式和結構。潮州的箏樂和西安鼓樂中的“賺”就是其演變的結果。
而當作者有了這一意外的發現,便滿懷激動地將“賺”音樂移植到古箏上,並通過提取、發展、添加素材,編創了如今箏樂中唯壹壹首以“賺”為體裁的箏曲。
樂曲結構:
引子:從“梅花引”正身中提煉而成;
第一段——引令(主題一):慢板,4/4拍,由西安鼓樂“賺”的古譜直接翻譯而來,相當於潮州箏曲的頭板④。既有陜西音樂風格,又有古代宮廷音樂的高雅格調。
第二段——正身“梅花引”(主題二):2/4拍,相當於潮州箏曲的二板。作者采用實音、泛音結合及半輪指技法,表現梅花怒放於寒霜中的不屈品格。
第三段——“撲燈蛾”(曲牌名):1/4拍,
第四段——曲破:參照潮州箏曲三板(摧板)創作而成。
尾聲。
名詞解釋:
①西安鼓樂:陜西民間的大型器樂演奏形式,始於唐,盛於宋、元,至明末,清代以來趨於衰落
②唐大曲:是一種綜合了器樂、歌唱和舞蹈,有多段結構的大型歌舞音樂,在隋唐宮廷燕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進一步吸收了外來音調與形式,較之魏漢的相和、清商大曲有著更高的發展,代表著隋唐音樂文化的最高水平。
③燕樂:中國隋、唐至宋代的宮廷中飲宴時,供娛樂欣賞的、藝術性很強的歌舞音樂。亦稱“宴樂”。
廣義的燕樂,如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所說:“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為燕樂”,是指漢族俗樂與外來(外國或外族)音樂的總稱。
狹義的燕樂,則專指唐十部樂的第一部,即張文收所作的燕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