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羊城春暮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水龍吟 羊城春暮

文章淳風 » 2009-04-29 10:57 PM

水龍吟 羊城春暮

羊城三月銷魂,一江煙雨榕絲瘦。風偷翠臉,雲撩白鬓,海樓鎖岫。青荔蟠塘,紫荊流水,紅棉蒸阜。信耆卿醉換,江南一夢,恨不得、長相守。
十裏雕欄攜手,共流連、虹橋爭秀。濱堤夜錦,天河星燦,繁華造就。月下丹心,浮光明滅,濤聲依舊。笑春風淺薄,送迎無數,識大江否?
詩師史示世 適勢始識時
淳風
會員
 
文章: 153
註冊時間: 2008-11-26 10:36 PM
來自: 廣州

文章樂齋 » 2009-05-07 10:22 AM

"裏"字當作"里"字,
雖說長調可不避重字,然”江”字三見,稍多了些.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淳風 » 2009-05-07 11:28 PM

謝樂齋君垂訪!
我是簡體字轉繁的,現複審亦歎息,因知以後張冠李戴的事亦難免,時不古兮可奈何?
三“江”三義,躊躇再三,也難割愛。“一江”可用“芳村”代,“芳村”亦是廣州一區,套句也流暢。但放在首景偏弱,沒代表性。飲珠水長大,潛意識把珠江放在首位;“江南”是文人心中的軟肋,本不含嶺南,實有點偷換概念的意思。念愛鄉之心,人皆有之,勿怪。至于“大江”,卻是收結時迫出的。漫步江邊,兩岸石雕堤欄,真的很好看。但前幾天想買塊好點的“中國紅”石料,遍尋難見以前那紅潤如霞,豔得動心的“中國紅”。知山枯源盡矣!拆祖屋以擺闊,何以面對兒孫?大江淘盡風流,“大”出了韻,“江”重了字。“丹心”是珠江的名由海珠石,現已沈波眠浪了,音通“擔心”。愛之心生恨之心,爲了不破整篇的意境,只好收結隱歎。
吟到月殘家國事,半爲傷情半復君。
問好樂齋君!
詩師史示世 適勢始識時
淳風
會員
 
文章: 153
註冊時間: 2008-11-26 10:36 PM
來自: 廣州

文章樂齋 » 2009-05-08 03:46 PM

多謝淳風詞長賜覆。
"一江"字以賀方回"一川"代,未知境界可有差別?
"嶺南"古屬荊吳,三閭巧遇漁父之地,襄王曾會神女之處,或北或西,亦在左近,固未必須以"江南"代之。
雖然,重字可避可不避,
否則,大作"月"字,”風”字,"流"字豈不皆有重出?
勉強易去,又覺刻意。祇這三"江"字,詞長可以再作斟酌。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淳風 » 2009-05-10 12:30 AM

樂齋先生真夫子也!我明先生之樂何樂,我也感染到先生之樂了!哈哈哈!……
“一川”確是我當時首選。
每人心裏總有稼軒“不恨古人吾不見”的感歎吧?蘇、柳紅牙鐵板各領風騷,寫名勝難出耆卿《望海潮》,論感慨難追子瞻《念奴嬌》。上柳下蘇,奈何兩種極端的風格難溶。我是特意重多個字堆積以補巧,免痕迹太明顯。古粵爲中原所輕,夷蠻之地。我實有忿念,暗潛爭強之心,先生明白爲和我固執用“江南”一詞了吧?
不是廣州人,可能不太明白詞句表面意:白雲山、鎮海樓、泮塘荔枝灣、濱江長堤、天河新城、珠海丹心石。
其他還有個人塊壘,就不明言了。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誠不余欺也!
再謝樂齋先生!
詩師史示世 適勢始識時
淳風
會員
 
文章: 153
註冊時間: 2008-11-26 10:36 PM
來自: 廣州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