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啥叫浮雲,啥叫居心,唉嘆一聲.
是虛榮罷了,何須在意;飄搖變幻,莫可由名.
入甕從隨,自然灑脫,引得官家能識荊.
尋常道,面目模糊者,恰許無情.
秋蛩不定爭鳴,看吹哨風流任蹤橫.
若山歌水色,終南聞道;雲行林壑,傅野夢耕.
如此機緣,人生有幸,誰願權謀留制衡.
親疏話,本屬真之識,怎悔逢迎.
洵生 寫:寫散文吧 (?)
詞有詞的節奏。。非「長短句」皆可做「曲子詞」
李凡 寫:謝先生評.
說對了一半,此網中人皆知以現代語寫詩詞我是一以貫之.
然對於詩詞之平仄韻律節奏亦自覺甚嚴,〔簡有反傳統,不多.如三四斷句.〕所以先生之下句願聞其詳.
我不是一個認真的詩者,隨意隨情隨便對我習以為常.對自己詩詞自我評價一向不高.
我亦以為用現代語或散文形式寫古典詩詞,是一個可以爭論的問題,但對於我倒是一個結論.時代在進步,語言在演化,口語化,生活化,我筆寫我思,是我對入世詩詞的宗旨.對此以前多有說明.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當今最好的詩詞家,有誰其中一首詩詞可讓十三億中國人的一百人在一百日後記住〔不計選入課本〕.古典詩詞的復興只是錯覺.只有調整詩語言普及的時代的風格,才能讓更多人參與,延續其生命力.
此貼兩首沁園春亦是入世的.第一首香港人應看得懂.第二首今年春節前電視鏡頭若有人忘記,可真無情.
說也奇怪,同樣〔沁園春-網〕同樣筆調,〔壯齋詩話〕卻認為〔誠現代性之作也〕.http://www.poetrys.org/phpbb/viewtopic.php?t=7743&start=0.而更口語話的一首〔疏影〕,更有很多人和作,其中至少有二位教授.可見是格律散文是否可入詩入詞只是個人角度.譬如閣下大名,有洵美先生在前,人多以為有脂粉味,然一句〔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又多男人味.’洵美且仁,健雄而脂粉;生機即意,凋頹許繁榮.’.借大名開涮,過意不去,惟自嘲以補償,比類相譏:’平凡丹藥維他命;薄命桃花怪李凡.’下句乃聯友戲贈,上聯是我亂謅.
由之可見,角度不同,解釋亦異.一捶定音并不合適,而且要一捶定音者,即使有其身份與本事亦未必令人信服.
那個 (?)亦令人疑惑.在下不才,未見過這樣運用標點,未明其意.一般要 (?),首先在其前應有定性的標識,否則(?)所指何為.
文字文學非我所長,詩詞只是我自我解嘲,自我解鬱,自我解娛自我發洩的無奈罷了.散文與詩詞於我并不矛盾.
寫到這裡,見先生首句,竟自捧腹.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3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