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太魯閣詞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水調歌頭》‧ 太魯閣詞

文章思禹 » 2011-07-29 09:15 PM

《水調歌頭》‧ 太魯閣詞
--------------------------

寶島藏仙域,岫啟洄瀾彎。
天闕嵐渺,峞聳關隘阻風旋。
峭巘崢嶸玉漱,燕返毿巢峒邃,雛鷇喙喃咽。
撼岳忠祠靖,太虛水澗煙!

九曲洞,千仞壁,萬谿湍。
合流太魯,慈暉望嵃映蟾磐。
嶽秀浮屠禪悟 ,正氣文山梅傲,塵世嶝瑤蟠 。
魯班談鬼斧,神跡應天乾!

思禹 筆於 臺灣 臺北

農曆庚寅年(虎)  十一月 廿一日
---------------------------------------------------
格式: 水調歌頭,詞牌名。亦稱《花犯念奴》。
此調是截取《水調歌》大麴開頭一章的創新之作。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

注釋: 岫啟洄瀾彎 : 花蓮舊稱洄瀾,花蓮新城富世路往北經立霧溪錦文橋接蘇花公路
,這樣一個大彎,看到是立霧溪出海口的一片沖積扇。即詞中 洄瀾彎 之意 。
當然 ,現在新橋(太魯閣大橋)已直接北由蘇花公路穿越立霧溪到新城。
天闕 : 此形容 太魯閣東始橫貫公路牌坊 。
峞聳關隘阻風旋。: 由於劇烈的河川切割作用,以及受地殼不斷隆起的影響,
使太魯閣至天祥段立霧溪兩岸雙壁直聳入天,形成陡峭的峽谷地形。
當風從外頭(特別是寬闊處)灌入時,無處可迴旋,只好往上覓求『出路』!
峭巘 : 險峻的山峰,峭壁...等。 崢嶸 :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聳立。
玉漱 :形容山泉激石,飛流濺白,晶瑩如玉。
峭巘崢嶸玉漱 : 太魯閣峭壁直聳,可明顯看到大自然的力量。
因中央山脈表面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
而這些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
終形成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曲折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
,就是聞名國內外的太魯閣峽谷。
燕返毿巢峒邃,雛鷇喙喃咽 : 燕子口一帶風景。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
太魯閣燕子口到慈母橋這段為太魯閣的精華區,渾厚雄偉的斷崖峭壁,彎曲高聳的峽谷,
曲折山洞墜道。
由燕子口人車分離步道前行,可見大理石峭壁上分布許多洞穴,山谷飛翔的燕子,
便在洞中築巢而居,吸引觀光遊客前來觀賞。
撼岳忠祠靖 : 長春祠一帶風景,為紀念修築橫貫公路而犧牲的榮民弟兄及工程人員。
九曲洞,千仞壁,萬谿湍。 : 九曲洞一帶風景。
「九曲洞」為中橫公路的一大奇觀,常令中外遊客嘆為觀止。
所謂「九曲洞」意指曲洞之多,並非剛好九個山洞,沿著這條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
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墜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
令人不得不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合流太魯 : 即有名的 太魯合流 風景 在 慈母橋一帶 。離天祥8公里處的慈母橋位於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會處,
故此地名為「合流」。也是自古花蓮八景之一的「太魯合流」所在。
慈暉望嵃映蟾磐。 : 從慈母橋及慈母亭可望高峻山勢,對映到橋中段的 青蛙石及蘭亭(即詞中 蟾磐 )。
此七字句蘊含 慈暉 為 日 蟾磐 為月 互相襯托 日月光輝 。
浮屠 : 梵語,佛陀 引申為 佛 之意 , 亦含 佛塔意思 ,又稱 浮圖 。
嶽秀浮屠禪悟 ,正氣文山梅傲 : 此指天祥段的風景 , 此又叫 文山(文天祥字文山),亦是紀念 文天祥的正氣。
又有梅園,梅花凌冬耐寒(愈冷愈開花),象徵堅貞、剛毅、聖潔,代表吾國的精神,相得益彰。
嶽秀浮屠禪悟 指走過吊橋,走山階上山會到祥德寺,白衣觀音像與天峰塔,在此吸取靈氣,禪宿見佛悟性。
塵世嶝瑤蟠 : 從遠處望此景,山在虛無飄渺間,看那登山步道彷彿走入雲霄,
好像從人間走上青雲西王母的瑤臺仙境,真得很美。
魯班談鬼斧,神跡應天乾! : 魯班先師若看到此景,亦會感到 天工造物,豈是人可勝天,
大自然的力量令人敬畏及嘆為觀止。

音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1tMyyFF ... ded#at=137
思禹
會員
 
文章: 57
註冊時間: 2011-07-23 05:02 AM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