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名醫﹐見白鶴宗師遺像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訪名醫﹐見白鶴宗師遺像

文章陳靄文 » 2005-12-31 07:35 AM

一戰吳陳天下知﹐ 鐘公門下盡男兒。
何期重睹英雄像﹐ 今日江山異昔時。


按﹕此次返港,在一個年邁的跌打醫生親戚處見到白鶴派宗師吳肇鐘的遺照,原來他是吳的弟子。吳肇鐘公文武全才,除拳術外,還精書畫詩詞,弟子中最有名的有所謂「白鶴三夫」,其門下經常參加各地國術比賽,其中的陳克夫(今不知是否還健在)在1954年與太極拳名師吳公儀(即上海精武體育會吳家太極宗師吳鑑泉的公子)在澳門的一場擂台賽,至今仍為人樂道。

當時的比武是拳拳到肉,是技擊,不像今天的武術運動。白鶴與太極,兩人一剛一柔,因雙方徒弟爭端而爆火,當日香港禁止,兩人便簽生死狀,在澳門新花園以為鏡湖醫院籌款為名,在澳門首富名人何賢,八卦門鐵指董英傑,鷹爪大師劉法孟(即我之師公)的控制和主持下,打到見血,最後不作勝負,杯酒言歡。今天這些人物早已作古,武林已非昔比了。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維仁 » 2005-12-31 06:20 PM

讀陳詞長詩,並能得知一些武林故事,實乃一舉兩得。
想不到這些人物並非武俠小說所虛構,居然真有這些武林中人。呵呵!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陳靄文 » 2005-12-31 11:22 PM

維仁 寫:讀陳詞長詩,並能得知一些武林故事,實乃一舉兩得。
想不到這些人物並非武俠小說所虛構,居然真有這些武林中人。呵呵!

維仁兄,我的詩無真材實料,蒙各位不嫌棄,得以向大家學習而已,但這些人則非同小可。

那次比賽,陳克夫雖然年輕,白鶴拳也腰鬆力猛,但年長的吳公儀用飄忽小圈子太極是打中陳的身體多次,陳因中拳流血而動火用腿攻,雙方大動辣手,裁判立即停賽。白鶴三夫之另一鄺本夫有徒名倪沃棠,當年跟詠春派的黃淳樑、李小龍(電影明星)不知打過多少架。陳克夫早二十年還在紐約任警察教官。我那親戚在50年代曾到台灣參加國術比賽,現在八十多歲還要在大陸的台山鄉下爭祖產,又責我不跟他去。

一時興起,多言勿罪,祝新年快樂! :-D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一方 » 2006-01-01 09:41 AM

因在下是習太極拳的,有一點資料可提供給陳詞長。

董英傑先生是楊家太極宗師楊澄甫的傳人,不是八卦門

陳克夫親述48年前轟動武林
http://www.shimindaily.com.mo/stitle/6/17_6.html

吳陳比武話當年 梁送風撰
http://radiostory.tripod.com/newspaper11.htm

附錄二:吳式太極吳公儀VS白鶴派陳克夫 (資料來源:合武道)
http://www.alumni.cuhk.edu.hk/aavic/appendix2.htm

比武片段何從下面連結觀看:
http://www.sheenpeak.com/NgvsChan.WMV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陳靄文 » 2006-01-02 05:59 AM

多謝一方詞長,董英傑先生是太極門楊澄甫的門下,我是一提董便誤想起董海川,時間上也差了幾十年,楊澄甫的祖父即清朝大名鼎鼎的楊露禪。詞長提供的錄影真是珍貴無比,余生也晚,只是聽聞,僅從劉師公處得照片兩張而已,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活動鏡頭,好感激!祝詞長新年快樂。

這次我是看到文武兼修的吳肇鍾宗師的遺照而感慨萬分,而越寫越遠,且錄一方詞長提供的資料一段來結束﹕

吳肇鍾在決戰前夕,這位白鶴派的掌門,曾填寫〈踏莎行〉一詞寄意:  欲語還吞,將情暗寄,扇邊蹙蹙屏風倚,秋波低轉遠山沉,個中自有消魂味。 似醉猶醒,因愁益媚,靈犀隱在心頭膩,十分消息額前橫,都緣幽怨難回避!
  「都緣幽怨難回避」,正是梁羽生所謂的「詞意幽怨」,看來吳肇鍾對徒弟此番挑釁,未必真的贊同。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方向 » 2006-01-02 07:45 AM

澳門豪鬥世多知,雅集重追血性兒。
五十年來滄海變,不堪回首憶當時。
方向
會員
 
文章: 145
註冊時間: 2005-09-27 07:09 AM

文章陳靄文 » 2006-01-02 11:39 AM

方向 寫:澳門豪鬥世多知,雅集重追血性兒。
五十年來滄海變,不堪回首憶當時。

多謝方向詞長贈和。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卞思 » 2006-01-03 09:53 PM

陳詞長這貼真有趣,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些故事,以前還以為是小說作者瞎扯的呢!呵~ :-D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6-01-03 09:56 PM

之前也多覺得這些是小說家言
不過在看到向愷然,唐魯孫的一些雜記
以及一些地方史書的記載
又似乎覺得其實武林高人還是存在的 :-)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文章陳靄文 » 2006-01-03 11:10 PM

故紙堆中人 寫:之前也多覺得這些是小說家言,不過在看到向愷然,唐魯孫的一些雜記以及一些地方史書的記載,又似乎覺得其實武林高人還是存在的 :-)

小說家(平江不肖生,我是山人,梁羽生等)也許略作誇張渲染,但一些人物是確有的。近代上海精武體育會的名師陳子正,羅光玉都在抗戰時鬱鬱而終,我師公劉法孟(即上文提及的裁判之一)是陳的弟子,在抗戰時曾任教過大刀隊。上海精武體育會傳下的學生中還有一個石堅先生,是武林高手,也是香港老牌反派(奸)武俠明星,已經不見很久了,不知是否健在?我已久不練鷹爪拳,唯獨精武留下的基本拳套,像十二路譚腿,功力拳,節拳,六路硬搥等則經常用作健身的運動。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芬陀利 » 2006-01-04 01:09 AM

提起梁羽生,聽說他和金庸之所以開寫武俠小說,也和陳吳的那場比武有因緣,不知確否?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2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