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讀杜甫蜀相詩思武侯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七律 讀杜甫蜀相詩思武侯事

文章shumi » 2004-09-09 03:24 AM

七律 讀杜甫蜀相詩思武侯事

杜詠武侯千載光,
神機羽扇蓋三方。
難為不已英雄淚,
可代未行貞婦腸。
若是劉禪漢皇帝,
恐遺曹賦晉文章。
明朝蜀相祠前過,
檢點詩囊與錦囊。
圖檔
竹解心虛是我師
shumi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4-04-24 06:48 PM

文章壯齋 » 2004-09-25 08:55 PM

不知

若是劉禪漢皇帝,恐遺曹賦晉文章。

之語做何解??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文謅 » 2004-09-26 12:02 PM

應可從字面上推敲,即可明白諸葛的無奈

若從字面上來看
若是劉禪統一全國,當上皇帝,則恐怕曹魏詩賦和司馬晉的文章,將遺漏。反向思考,即是一語說穿劉禪的無能,及諸葛的無奈。

以上淺見不知是否是作者詞長之意,就不得而知,不才雞婆越俎代庖請海涵
閒來詩配酒,不問世間愁;
醉臥湖亭上,天明恣意遊。
文謅
會員
 
文章: 98
註冊時間: 2004-04-12 07:18 PM
來自: 屏東

文章shumi » 2004-09-29 03:21 AM

多謝文詞長代為作解。
且深得我心。
武侯人品才能萬世師表,但六出事業,卻不無可議。所謂「知不可為而為之」,褒中未必無異義。
圖檔
竹解心虛是我師
shumi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4-04-24 06:48 PM

文章維仁 » 2004-09-29 11:31 PM

若是劉禪漢皇帝,
恐遺曹賦晉文章。

愚意以為此兩句仍待斟酌。
一、以對仗而言,一般對偶的上下兩句之主格必須置於相同位置。
「若是劉禪漢皇帝」若勉強可解,則此句主格當在第三四字「劉禪」;「恐遺曹賦晉文章」若勉強可解,則此句主格並不在於第三四字「曹賦」,而在於句子之外的「世間」。
因此,若以對仗的角度而言,此兩句甚是勉強。

二、以遣詞而言,愚意以為「曹賦晉文章」頗為不順。
三國魏晉之間文學作品甚多,難解「曹賦」與「晉文章」究竟指稱何者?況且「曹賦」與「晉文章」二者在句中並列,何以其一冠以曹姓?另一則冠以朝代名稱?

三、以常理而言,「若是劉禪漢皇帝,恐遺曹賦晉文章。」似不合理。
即便劉禪統一天下,於所謂「曹賦晉文章」何傷?司馬炎一統天下,諸葛亮出師表依然流傳千古,並無妨礙。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shumi » 2004-10-02 04:55 PM

維仁 寫:若是劉禪漢皇帝,
恐遺曹賦晉文章。

愚意以為此兩句仍待斟酌。
一、以對仗而言,一般對偶的上下兩句之主格必須置於相同位置。
「若是劉禪漢皇帝」若勉強可解,則此句主格當在第三四字「劉禪」;「恐遺曹賦晉文章」若勉強可解,則此句主格並不在於第三四字「曹賦」,而在於句子之外的「世間」。
因此,若以對仗的角度而言,此兩句甚是勉強。

二、以遣詞而言,愚意以為「曹賦晉文章」頗為不順。
三國魏晉之間文學作品甚多,難解「曹賦」與「晉文章」究竟指稱何者?況且「曹賦」與「晉文章」二者在句中並列,何以其一冠以曹姓?另一則冠以朝代名稱?

三、以常理而言,「若是劉禪漢皇帝,恐遺曹賦晉文章。」似不合理。
即便劉禪統一天下,於所謂「曹賦晉文章」何傷?司馬炎一統天下,諸葛亮出師表依然流傳千古,並無妨礙。


既是流水又自對,
十四字句才是真。
「唐翻晉案顏家帖」
前人詩中在一身。
建安文學名三曹,
阿斗能疑到雪芹。
司馬不是無能兒,
弘論為我助一軍。
二表況恐一龍鱗,
君不欲聞梁甫吟?
「下之從上」從三祖,
魏晉風骨帝王勳。
旨本不關朝代謝,
劉禪大可成昏君。
焚書坑儒文字獄,
報禁書禁語猶新。
論詩當自象罔求,
活蛇死弄情難禁。
圖檔
竹解心虛是我師
shumi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4-04-24 06:48 PM

文章維仁 » 2004-10-02 10:09 PM

一、討論問題請用明確的文字討論,以免覆詩又衍生疑義,反而治絲益棼。再者,吾人期待理性溫和討論,不希望有人用尖酸的字句作諷刺或指斥。

二、「流水對」一氣呵成,「當句對」靈活巧妙,請恕在下無法認同大作自詡「既是流水又自對」。

三、三曹父子兄弟詩名千秋,僅曹植兼以賦名。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學以詩歌為代表,文學史未聞「曹賦」之稱,更遑論以「曹賦」「晉文章」代稱此一時期文學。

四、史上幾多稱帝稱王,然而焚書坑儒者僅秦始皇一人而已,倘若臆測阿斗一統天下便能焚書坑儒,未免大大不合情理。

五、覆詩混用「真」「文」「侵」諸韻,古體詩雖可通韻,然通韻以鄰韻為限,並非率意皆可混用,詳參王力《漢語詩律學》「古體詩的用韻」一節。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