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回望四百年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牽手回望四百年

文章左岸沉思 » 2004-03-01 04:45 PM

牽手回望四百年

兵荒馬亂烏雲天,東來開埠四百年。黑水溝上多冤魂,海上蠻荒添可憐。
來自天涯共一家,落地開花發新芽。蕃薯毋驚落土爛,生根不見唐山媽。
本是多舛孤兒命,為避苦難來稼耕。攜手共創新故鄉,台原是名號安平。
南北道上多險阻,東西橫隔路途艱。空手赤足渡濁水,更捲衣袖過關山。
四海通達不歸漢,樓船爭相來靠岸。紅毛盜賊陸續到,從此台民多血汗。
佔地為王命甲螺,征兵稅捐增坎坷。無端苛政不曾斷,幾世殖民是災禍。
鹿耳門前動干戈,一入天朝是非多。本應世外無事島,如今紛爭怎奈何。
清師東渡收版圖,劃地遷界傷無辜。鎖國禁海絕生計,百姓哀鴻不絕途。
鴨母王朝自長巷,爽文舉旗起笨港。新舊移民同抗暴,義蹟留予後人講。
荒廢草莽兩百冬,不識經營盡昏庸。牡丹社前無人救,放任日寇逞兵兇。
男兒無情女無義,鳥兒不語花不香。一筆輕篾棄生黎,仙島蓬萊成國殃。
台北城頭大門開,淡水河口千軍來。何時王師護王土,自生自滅本應該。
壯士哀歌西來庵,悲情血戰礁吧年。霧社一朝無人語,海風林投半夜啼。
灌園奔走新思想,民族意識漸滋長。桃花泣血開先路,後世驕傲台民黨。
世局變化起烽火,怎樣兩方不見容。同胞相殘多悲劇,原是鮮血比水濃。
終結紛亂稱光復,盼來新朝是新暴。貪官污吏勝外族,夢中祖國萬民哭。
二月二八受難日,歷史傷痕添一筆。不義何必尋藉口,無數精英皆痛失。
父子王朝四十年,黷武窮兵未曾休。先覺有家歸不得,敢言多為階下囚。
民主路途雖遙遠,十載革命略有成。改朝換代不見血,萬家齊鳴見天晴。
四百年來頭即次,創造世界第一先。長城連綿五百里,百萬雙手偕牽連。
前事不忘後事師,切莫回首百年身。吾應為詩載史冊,今日台灣做主人。

詩中典故甚多
晚一點補上
最後由 左岸沉思 於 2004-03-02 10:4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讀盡春秋熟六藝
琴棋在手任風流
生平不讓功名累
半卷殘詩笑列侯
左岸沉思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6 PM
來自: 天外仙山,雲端梵海

文章左岸沉思 » 2004-03-01 09:49 PM

詩中典故簡略說明

兵荒馬亂烏雲天:台灣大量湧進移民,是在明朝末年,兵荒馬亂之際,許多沿海人民為了躲避戰禍,開始大量移民台灣。

開埠四百年:雖然台灣原住民,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居住數千年,但是一般學者皆認同台灣正式開發約四百年,我尊重原住民朋友在這片土地上的地位,但依然沿用四百年的說法,特此說明。

黑水溝:台灣先民渡海開墾,需渡過海象險惡的台灣海峽,犧牲性命者極多,故有人稱台灣海峽為黑水溝,前往台灣又有前往「埋冤」之說。

蕃薯毋驚落土爛:台灣人稱蕃薯生命力強,不管落在什麼樣的土地都能生存,台灣的移民精神正是如此。

生根不見唐山媽:台灣早期移民,多為男性,來台後配偶多為平埔族女性,俗話說「有唐山公,沒唐山媽」。

台原是名號安平:台灣的稱號來自安平地區平埔族大原族(Taiouan)的諧音,因此正確的名稱應是台原,故台語中的發音,台灣二字,發台原,而不發台彎。

佔地為王命甲螺:荷蘭人佔領台南時期,利用漢人管理漢人,封漢人領袖為地方頭目,如郭懷一、何斌等人,稱之為「甲螺」。

劃地遷界傷無辜:清康熙年間為了防堵台灣鄭成功,於福建沿海進行所謂劃地遷界計劃,將沿海地區的民眾移往內地,強制遷村,造成許多良田變成荒地,並且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收復台灣之後,為了防止原有明鄭遺民動亂,也進行村落移置的政策,人民流離失所。

鎖國禁海絕生計:禁海令是另一個清廷箝制台灣人的重要政策,當時清廷禁止大陸人民自由進出台灣,也限制商船的靠港,不僅使台灣原本的經濟支柱-商船貿易遭受嚴重損失,也讓台海的海盜及走私問題更加嚴重。

爽文義旗起笨港:林爽文在笨港起義反清,林爽文是福建平和縣人,曾為天地會幹部。

鴨母王朝自長巷:鴨母王朱一貴是台灣史上第一稱帝造反的人,他是福建漳州長巷鄉人。

新舊移民同抗暴:林爽文與朱一貴均是來自福建的新移民,並非明鄭時期移入,在當時的住民眼中屬於「阿山仔」(指來自唐山的人),但是他們都是台灣史上率領台灣人民抗暴的重要領袖,可見台灣住民從古就是一直不斷融合,一致對外。

牡丹社前無人救,放任日寇逞兵兇:1871年日本藉口有五十四位琉球人在屏東遭殺害,派兵進攻屏東原住民部落牡丹社,清廷為了避免得罪日本,實行姑息政策,放任日軍進出台灣,殺害原住民,從此喪失台灣的海權。

男兒無情女無義,鳥兒不語花不香:甲午戰後日本要求清廷割讓台灣,李鴻章上書慈禧太后,文稱「台灣者,男無情,女無義,鳥不語,花不香,棄之可也」

何時王師護王土:日軍接收台灣,原本台灣巡撫唐景崧在丘逢甲等人倡議之下,成立台灣民主國,但是他與其所率領的部屬,在日軍進攻之際,卻趁夜逃離。

壯士哀歌西來庵:余清芳、羅俊、江定等多位抗日領袖,在台南市五福大帝鑾堂西來庵起義抗日。

悲情血戰礁吧年:礁吧年,現在台南玉井的舊稱,西來庵起義之後,義士們與日軍在礁吧年附近的虎頭山激戰,戰役結束之後,日軍藉口安撫與清查殘餘抗日份子,將附近各村莊村民集中,在廣場上集體屠殺,當場射殺六千餘人,史稱礁吧年大屠殺。

霧社一朝無人語:霧社事件發生後,除了大部份參與的原住民戰士遭到殺害之外,整個村落還被日本人強制遷離至川中島,一夜之間霧社成了無人部落,後來這些遺族也陸續被殺害或是病故。

灌園奔走新思想:林獻堂,人稱灌園先生,被尊稱為台灣第一公民,生平不說一句日本話,不穿日本服飾,於日據時代在台灣創辦新民會,鼓吹民主思想,呼籲台灣人以和平理性的民主運動,來取代革命抗暴。晚年因為在草山會議中呼籲中國人應善待台灣人,被國民政府認為是反動份子,最後一生都不願屈服於日本人之下的灌園先生,竟然只能在友人的協助下流亡日本,最後病死客鄉,晚景淒涼。

桃花泣血開先路:1920年第一首台灣人自我創作的流行歌謠桃花泣血記問世,象徵台灣人開始擁有自己的新文化。

後世驕傲台民黨:1927年在日本的高壓統治之下,台灣成立了台灣民眾黨,也是亞洲第一個民主政黨。

同胞相殘多悲劇:二次大戰時,許多有台灣人回歸大陸,參與抗日戰爭,但是日本人在華北等戰區中,用台灣人做為前線戰鬥部隊,中國政府也將來自台灣的志願軍推上前線,形成台灣人打台灣人的情形,1949前後國共戰爭時間,共產黨與國民黨也用同樣的方式,讓同樣來自台灣的子弟兵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歷史學者史明先生,當時在鄧小平陣容擔任幕僚,便因無法接受中國人利用台灣人的鮮血相互鬥爭,所以逃回台灣從事民主運動。

貪官污吏勝外族: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各路接收大員在台灣貪污斂財,軍隊亦在各地劫掠,欺淫民女,社會動蕩更甚於日軍接收初期。
讀盡春秋熟六藝
琴棋在手任風流
生平不讓功名累
半卷殘詩笑列侯
左岸沉思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6 PM
來自: 天外仙山,雲端梵海

文章風雲 » 2004-03-01 11:50 PM

寫了這麼長,內容亦豐富,真是不簡單。

平仄與韻腳似有可商榷處:

1〔攜手共創新故鄉〕,〔鄉〕宜用仄聲。
2〔紅毛盜賊陸續到〕,〔到〕宜用平聲。
3〔新舊移民同抗暴,豈對征者輕言降。 〕
  〔暴〕宜用平聲,〔降〕出韻。
4〔一筆輕篾棄生黎〕,〔黎〕宜用仄聲。
5〔桃花泣血開先路〕,〔路〕宜用平聲。
6〔貪官污吏勝外族,方知祖國難付託。〕
  〔族〕宜用平聲,〔託〕出韻。
7〔不義何必尋藉口〕,〔口〕宜用平聲。
最後由 風雲 於 2004-03-02 07:09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維仁 » 2004-03-02 12:10 AM

左岸詞長大作聲勢壯盛,篇幅綿延,頗有長篇史詩之氣概,在下敬表佩服。
全詩轉韻近二十次,用韻相當靈活,然而在下稍覺有待商榷之處數則,敢請詞長指教。試列全詩韻腳概況如下:

天,年,憐。(平聲先韻)
家,芽,媽。(轉平聲麻韻)
「媽」字一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應讀仄聲,但是康熙字典也說「媽」字「俗讀若馬平聲」,所以放在麻韻,似可。
耕,平。(轉平聲庚韻)
艱,山。(轉平聲刪韻)
漢,岸,汗。(轉去聲翰韻)
坷,禍。(轉上聲哿韻)
戈,多,何。(轉平聲歌韻)
圖,辜,途。(轉平聲虞韻)
(爽文義旗起笨港,鴨母王朝自長巷。新舊移民同抗暴,豈對征者輕言降。)
韻腳疑為「港、巷、降」,但是此三字分屬上聲、去聲、平聲,無法押韻。
冬,庸,兇。(轉平聲冬韻)
香,殃。(轉平聲陽韻)
開,來,該。(轉平聲灰韻)
壯士哀歌西來庵,悲情血戰礁吧年。霧社一朝無人語,海風林投半夜啼。
韻腳疑為「庵、年、啼」,但是此三字不屬鄰韻,無法押韻。
想,長,黨。(轉上聲養韻)
容,濃。(轉平聲冬韻)
復,暴,託。(轉入聲)
「復,暴」屋韻,「託」藥韻,二韻似不可通韻。
日,筆,失。(轉入聲質韻)
休,囚。(轉平聲尤韻)
成,晴。(轉平聲庚韻)
先,連。(轉平聲先韻)
身,人。(轉平聲真韻)

一、韻目有待商榷之處數則,已列於上。
二、多處仄聲韻逕轉仄聲韻,平聲韻逕轉平聲韻,甚至連用四種平聲韻,個人以為轉韻似以平仄互轉較為順口。
三、詞長似乎有意每四句作一轉韻,但是轉韻後有時直接引入下一個韻,有時又隔一句才換韻,個人的建議是每段押韻方法如能固定押在1、3、4句,或許讀者讀來會比較通順。

百萬人牽手活動,維仁亦與在其中,以上僅就詩論詩而已。
最後由 維仁 於 2004-03-02 01:0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左岸沉思 » 2004-03-02 12:26 AM

維仁兄所言甚是
小弟牽完手當天下午就寫完了
尚不及細看
多謝風雲及維仁詞長撥冗指教
小弟會擇吉時良辰做修改... :mrgreen:

本詩全用母語創作
所以多有地名及俗語
發音與文讀音不同

本無唐山媽一俗語
的確用的是麻韻

礁吧年的年字
因為是地名
只有白話音沒有文讀音
所以此字並不做"年"
應念做"泥"
所以我把他列入了齊韻
讀盡春秋熟六藝
琴棋在手任風流
生平不讓功名累
半卷殘詩笑列侯
左岸沉思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6 PM
來自: 天外仙山,雲端梵海

文章維仁 » 2004-03-02 01:07 AM

個人以為此詩仍有許多潤色的空間,左岸詞長可以更加油。

但是話說回來,個人以為雅集最好能少發表易生政治立場爭論的詩作,以免流於類似bbs政治版爭論之所。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