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悲秋

文章天沐 » 2016-09-15 10:37 PM

《鄉思》步熊東遨先生韻

深圳 芳華原玉

風涼秋欲半,聊寄白雲帆。

黃葉飄成各,清光與我三。

閑窗唯此寂,夜色淡相涵。

白露雕荷色,鄉思發上簪。





悲秋(新韻) 天沐步韻

鴻雁飛信,無線千裏。忽然傳來芳華精妙好詩,字裏行間,濃濃秋意,天沐讀後,亦不勝傷感:傷秋葉之雕落,感世事之艱辛。




人間須盡盞,醉臥忘寒雲。

夢散淒涼嶺,葉飄寂寞林。

青山始覺悔,流水起猜心。

白露晶瑩處,秋蟬莫消魂。



2016年9月3日
意味新丰酒,神思烽火楼。
太白一万尺,积雪过千秋。
天沐
會員
 
文章: 201
註冊時間: 2009-11-15 07:49 AM
來自: 长安

Re: 悲秋

文章楚狂 » 2016-09-16 10:13 AM

天沐 寫: 悲秋(新韻) 天沐步韻
鴻雁飛信,無線千。忽然傳來芳華精妙好詩,字裏行間,濃濃秋意,天沐讀後,亦不勝傷感:傷秋葉之落,感世事之艱辛。
人間須盡盞,醉臥忘寒雲。
夢散淒涼嶺,葉飄寂寞林。
青山始覺悔,流水起猜心。
白露晶瑩處,秋蟬莫魂。

2016年9月3日

即便用「新韻」,第八句仍應「合律」;
不知「消」字在大陸普通話裏,讀音如何?

用「新韻」寫古典詩,不會使近體詩藝精進;
就拿大作講,拿平水韻檢視,除了韻腳之外、還有孤平問題;
「新韻」與古典詩(近體詩),根本是「鑿圓枘方」。
天沐詞長,如真有心於古典詩,建議仍回歸「平水韻」為之,處關中百里平川,當慕漢唐千年風華。


另,漢字繁簡轉換用法,與古人、台港等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華人,有很大的不同:
(一)千「里」、萬「里」長城、不以道「里」計→長度計量單位,用「里」,不用「裡」(裏)。
(二)「凋落、凋零」之「凋」,同「彫」,半傷也。「彫」做刻鏤用,通「雕」;但「雕」做猛禽解用,又同「鵰」(原因:「雕」字部首從「隹」是「短尾鳥總稱」,「鵰」字部首從「鳥」部,歸在鳥類。)因此,字的原始用法,在意義相同時,某字A與某字B通用(A=B),在另一意義相通時,某字B與某字C通用(B=C);但不會因此而自行衍生邏輯:當「甲成立時」A=B、當「B成立時」B=C,所以從此以後A=C。
因此在臺灣地區,「凋零、凋弊(敝)」可寫作「彫零、彫弊(敝)」,不會寫作「雕零、雕弊(敝)」。
即便大陸地區,強制用行政命令、法令,規定A=B=C;文化、傳統與政治的界範,不是一紙規定說了就算。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4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