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韻懷詩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蹭韻懷詩友

文章東海客 » 2016-08-13 08:30 PM

蹭韻懷詩友
曾經四海絕音塵,辜負春光日日新。華表至今無化鶴,天涯何處有埋輪。
年來百度探芳信,僅剩三章點絳唇。寄語再尋師曠者,吹臺已踞後來人。
東海客
會員
 
文章: 58
註冊時間: 2007-02-03 12:08 AM

Re: 蹭韻懷詩友

文章楚狂 » 2016-08-15 10:15 AM

第四句「華表至今無化鶴」,用丁令威學道成仙之典;
然人死→化為仙鶴,若大作所懷詩友如健在(只是音訊杳然),用此語恐不妥。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蹭韻懷詩友

文章東海客 » 2016-08-15 10:47 AM

楚狂 寫:第四句「華表至今無化鶴」,用丁令威學道成仙之典;
然人死→化為仙鶴,若大作所懷詩友如健在(只是音訊杳然),用此語恐不妥。


谢楚先生评。搜神後記:「丁令威。。。。。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诗中取原意,即学仙归来之意;而非后人关于“化鶴”的比喻之义(即后来的延伸义)。
東海客
會員
 
文章: 58
註冊時間: 2007-02-03 12:08 AM

Re: 蹭韻懷詩友

文章楚狂 » 2016-08-15 11:15 AM

鳥語:「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
千年雖是個比喻,然世間無有千年不死之物。
典故之本意,慎思明辨。不妨查查唐宋人如何用化鶴(人死)、丁鶴(人事變遷)典故。

另,四句「埋輪」亦用典,不知詩中原意與此典本意之區別?

用典不宜膠柱鼓瑟,然亦不宜偏離原典而自創新語。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蹭韻懷詩友

文章樂齋 » 2016-08-16 06:31 PM

醫院尚且避「四」字,況是駕鶴之典,
誠如楚狂詞長所言,避忌為佳。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Re: 蹭韻懷詩友

文章東海客 » 2016-08-16 10:50 PM

谢谢楚狂、樂齋二位先生之评。
因诗句“华表至今无化鹤” ,“华表化鹤”已经明确是用“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之典故,而此典故,后来往往被诗人们用来抒发怀念家乡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诸如此类的感慨。所以一般不会导致“人死(化鶴)”的误解。
现举例如古人者:
1.瑞鹤仙·乡城见月(蒋捷) :绀烟迷雁迹,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放冰蟾,飞到蛛丝帘隙。琼瑰暗泣,念乡关、霜华似识。漫将身化鹤归来,忘却旧游端的。//。。。
2.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黄庭坚)
金狨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人语车声喧法曲,花光楼影倒晴天。
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3.白鹤观(黄庭坚)
复殿重楼堕杳冥,故基乔木尚峥嵘。银河不改三千尺,铁马曾经十万兵。
华表故应终化鹤,谪仙未解独骑鲸。林泉一二儿童旧,白发衰颜只自惊。
4.衰病有感(陆游)
羁宦一周星,归如化鹤丁。灰心成寂寂,霜鬓失青青。
小智空自贵,大愚元不灵。客来应绝倒,扶病讲丹经。
5.新楼诗二十首·灵汜桥(李绅)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6.燕山亭(曾觌) :。。。记举目新亭,壮怀难尽。蝴蝶梦惊,化鹤飞还,荣华等闲一瞬。七十尊前,算畴昔、都无可恨。休问。长占取、朱颜绿鬓。
東海客
會員
 
文章: 58
註冊時間: 2007-02-03 12:08 AM

Re: 蹭韻懷詩友

文章樂齋 » 2016-08-17 10:22 AM

自詠、泛論,固與贈人有別也。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Re: 蹭韻懷詩友

文章四年級 » 2016-08-18 07:17 AM

東海客 寫:蹭韻懷詩友
曾經四海絕音塵,辜負春光日日新。華表至今無化鶴,天涯何處有埋輪。
年來百度探芳信,僅剩三章點絳唇。寄語再尋師曠者,吹臺已踞後來人。


讀(蹭韻懷詩友)有感---七律(依韻)
識趣因爭論拾塵,詩壇匿跡拒更新。
憂疑隱姓難埋玉;樂見易名常化身。
大肚能容天下士,高才勿惹族中人。
純緣秉性多相似;只合懷柔少互瞋。
四年級
會員
 
文章: 1926
註冊時間: 2008-09-25 09:54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3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