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二》
曉月燭心未肯寒,微光無計小悲歡。
思人拚卻參差墨,正寫彷徨不可看。
橋楓 寫: 《心事/二》
曉月燭心未肯寒,微光無計小悲歡。
思人拚卻參差墨,正寫彷徨不可看。
楚狂 寫:橋楓 寫: 《心事/二》
曉月燭心未肯寒,微光無計小悲歡。
思人拚卻參差墨,正寫彷徨不可看。
大作「心」字犯孤平。
近體詩首句論不論「孤平」?
有人引某教師之著作以為可不計,是一個沒寫完全、一個沒看通透。
近體詩之孤平避忌,王力之說,最為近世諸人引用。
而此說亦非王力發明,清代李汝襄已作先聲。
兩個人所舉引唐詩詩例,請自行查看,皆舉「近體詩首句犯孤平」為體例說明;
準此,後世諸人豈可有「近體詩首句可不計孤平」之謬?
橋楓 寫:報告:楚狂詞長,改好了,這樣甘a賽?![]()
曉月燈芯未肯闌,微光無計小悲歡。
思人拚卻參差墨,正寫彷徨不可看。
楚狂 寫:橋楓 寫:報告:楚狂詞長,改好了,這樣甘a賽?![]()
曉月燈芯未肯闌,微光無計小悲歡。
思人拚卻參差墨,正寫彷徨不可看。
個人寫作,除了「韻律」嚴格遵守外,幾乎已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格律嘛,三不五時拗一下,能救、該救,就救。
忽有意外妙思之句,不想救,就學老杜、皮、陸諸人。
至於,「孤平」之論,王力舉其親戚受舊時科舉、試帖詩影響,為根深柢固之「本能」,並論為「詩家大忌」。
此點論說,影響頗深、遠;台海兩岸都不可避免。
就把它,當做一種「技巧」,熟就能生巧。
請參考。
謝謝。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