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文章吳東晟 » 2013-09-13 03:37 PM

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恐怖拿誰作對頭?
皆因美帝霸全球。
吞天捲地饕其慾,
博浪沙中有大猷。

註:博浪沙,在今河南陽武縣內。猷,指張良顧大力士於該地揮鉅椎擊秦始皇事。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4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Re: 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文章楚狂 » 2013-09-14 12:01 PM

吳東晟 寫: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恐怖拿誰作對頭?
皆因美帝霸全球。
吞天捲地饕其慾,
博浪沙中有大猷。

註:博浪沙,在今河南陽武縣內。猷,指張良顧大力士於該地揮鉅椎擊秦始皇事。

「博浪沙」之「浪」字讀法,殊有意思。
(一)做平讀:
《康熙字典》收「博浪」之「浪」入「魯當切」,【下平七陽】韻。
《佩文韻府》收「博浪」之「浪」在【下平七陽】韻部,《史記‧秦始皇紀》:「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引《史記‧正義》注曰:「浪,音狼。」

(二)做去讀:
《佩文韻府》收「博浪」之「浪」在【去聲23漾】韻部,《史記‧留侯世家》:「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引服虔曰:「博浪、陽武,二河名也。」
並引宋‧梅堯臣〈陸子履示秦篆寶〉:「始號為皇帝,立語已超曠。意將愚黔首,釁起危博浪。」(節錄)

準此,同一個地名(或水名),平仄兩讀。
不知東城居士,可有深見?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文章吳東晟 » 2013-09-18 06:59 PM

謝謝楚狂詞長回帖。「浪」字平讀,我一直只記得「滄浪」一例,未料「博浪」亦有平讀者。據詞長所舉,則此字屬平仄二讀,字義皆同。我查了一下《全唐詩》,博浪一詞竟未出現在近體詩中!再查四庫,得資料五十餘筆。看了前十條,近體詩用博浪二字者,都是元明人詩。年代還不如詞長所舉宋代來得久遠。只是這些以詩為例者,似乎都還是視「博浪」之浪為仄讀。

元人周權〈進履橋〉:「博浪沙頭恨未消,斃秦踐項不終朝。」
元人侯克中〈張子房〉:「眼空寧顧虎狼秦,博浪沙中義已伸。」
明人李昱〈張良〉:「博浪沙中亦浪謀,圯橋一變運機籌。」
明人沈周〈留侯廟和韻〉:「博浪還非擊鹿秋,先生空作聶生流。」又〈唐琦〉:「一甓真如博浪鎚,事機不偶亦空施。」
明人佘翔〈圯上吟〉:「若非圮上傳黄石,滄海空椎博浪沙。」

剩下四十餘條未一一細看,或許其實真有詩例為平讀之說助拳。但就目前看來,以浪為仄讀者,晚近頗為常見。平讀的詩例一時還找不到啊!

僕作詩,在格律問題上如打群架,別人沒出拳時我不敢出拳,似此處未見古人詩中作平聲者,我暫時還是視它是仄聲。不知楚狂詞長是否已見過詩例作平讀者?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4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Re: 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文章楚狂 » 2013-09-19 09:35 AM

「博浪沙」之「浪」,寫入詩中的唐、宋人詩例,有許多是用古風,故難以論「浪」字平仄。如:
唐‧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宋‧王安石〈張良〉、宋‧梅堯臣〈留侯廟下作〉等。


至於用於近體詩中,個人讀過的詩中,南宋的文天祥有一組詩題曰〈真州雜詠〉便用到「博浪」;
詩題的「真州」,當指今日河北的正定縣,昔稱常山(三國趙子龍故鄉)、恆州、鎮州、真定,至清代避雍正名諱(胤禛之「禛」同音),改「真定」為「正定」;我在讀《宋代驛站制度》時,讀到真定府於此設有「真州驛」,而南宋的文天祥亦有一首五律〈真州驛〉即寫此處:
山川如識我,故舊更無人。俯仰干戈跡,往來車馬塵。
英雄遺算晚,天地暗愁新。北首燕山路,淒涼夜向晨。

不過,此時鎮州(真定府)與真州驛,都不在南宋的管轄,所以文天祥此詩當是兵敗被執,送往大都時路過鎮州(今河北正定縣)時所寫。

言歸正傳:
宋‧文天祥〈真州雜詠〉七首其五
十二男兒夜出關,曉來到處捉南冠。博力士猶難覓,要覓張良更是難。

平仄工整,是一首七絕近體詩(真州雜詠七首都是);詩中所用「浪」字,便是用【下平七陽】聲韻。
從文天祥的詩中讀來,當是兵敗後所詠。


至於,用「博浪沙」之「浪」做去讀者,除感謝 東城居士詞長所舉詩例外,尚有幾位名人:

宋‧邵雍〈過宜陽城〉二首其一
當日宜陽號別都,奈何韓國特區區。子房不得宣遺恨,博沙中中副車。
(詩中,兩個「中」字亦先平後仄)

宋‧梅堯臣〈陸子履示秦篆寶〉(節錄,詩押【去聲23漾】韻,「博浪」之「浪」字用在韻腳)
意將愚黔首,釁起危博。其後同玉璽,不隨驪山


準此,「博浪沙」之「浪」,平仄兩讀,均可用於近體詩中。
若今人如此用「博浪沙」之「博浪」押用【下平七陽】韻,參加詩詞競賽,詞宗、評審不知會作如何想?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文章葉大照 » 2013-09-19 11:28 AM

真州雜賦
予既脫虎口至真州,喜幸感嘆,靡所不有,各繫之以七言。自正月二十,羈縻北營,至正月二十九一夜,京口得脫,首尾洽四十日。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四十羲娥落虎狼,今朝騎馬入真陽。
山川莫道非吾土,一見衣冠是故鄉。

予入真州,聚觀者,夾道如堵,東坡云;被天津橋上人看殺,久無此境界矣
聚觀夾道捲紅樓,奪得南朝一狀頭。
將謂燕人騎屋看,而今馬首向真州。

京口船與梢人,北人皆有籍,予所得船,乃並緣北船販私鹽者,船與二水手,皆籍所不及,予是以得濟,豈非天哉。
賣卻私鹽一舸回,天教壯士果安排。
子胥流向江南去,我獨倉皇夜走淮。

予以夜遁,北人來早方覺,而吾已在汶上矣。
便把長江作界河,負舟半夜泝煙波。
明朝方覺田文去,追騎如雲可奈何。

予逃之明日,北人大索民間,累南人甚多,然予逝矣,不可得矣。
十二男兒夜出關,曉來到處捉南冠。
搏浪力士猶難覓,要覓張良更是難。

三月朔旦,予在真州城內,賈餘慶在瓜洲,皆淮境也,而南北分焉,哀哉。
我作朱金沙上游,諸君冠蓋渡瓜洲。
淮雲一片不相隔,南北死生分路頭。

諸宰執自京城陷後,無復遠略,北人之驅去,皆俯首從之,莫有謀自拔者。予犯死逃歸,萬一有及國事,志亦烈矣。
公卿北去共低眉,世事興亡付不知。
不是謀歸全趙璧,東南哪個是男兒。

....尤其那第七首至響我胸共鳴...
葉大照
 

Re: 黃祖蔭《師竹齋贅吟稿》〈聞恐怖將復甦〉

文章吳東晟 » 2013-09-24 12:29 PM

謝謝楚狂詞長、大照詞長精采的回應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4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