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啖檸檬愛玉湯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風雲 » 2013-07-09 10:58 PM

琥珀晶瑩無點斑,酸甜迴盪齒唇間。
何需借得芭蕉扇,一碗能平火焰山。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Re: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犁頭店人 » 2013-07-10 04:47 AM

廣告一下
剔透渾圓無點斑,天香美味下人間
桐廬八月推龍眼,結伴何妨入敝山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Re: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07-10 06:39 AM

山中或許有鐵扇公主把守呢。。。唐僧還是不要前行了,繞道吧,避過此劫,也算是少1劫了。。。。 :-D :-D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風雲 » 2013-07-10 11:56 AM

龍文鴛侶 寫:山中或許有鐵扇公主把守呢。。。唐僧還是不要前行了,繞道吧,避過此劫,也算是少1劫了。。。。 :-D :-D

不用繞道啊~來一碗檸檬愛玉湯吧! :lol: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Re: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風雲 » 2013-07-10 11:59 AM

犁頭店人 寫:廣告一下
剔透渾圓無點斑,天香美味下人間
桐廬八月推龍眼,結伴何妨入敝山


上次時值期末,未能與諸詩友同往桐廬,甚為可惜!
多謝詞長熱情邀約! :-)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Re: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楚狂 » 2013-07-11 09:35 AM

風雲 寫:琥珀晶瑩無點斑,酸甜迴盪齒唇間。
何需借得芭蕉扇,一碗能平火焰山。

現在外購食品及材料,頗多令人擔憂之事。

愛玉,消暑聖品,風味甚佳。
可自購「愛玉籽」,索美人羅襪一只盛之,入煮沸置涼後山泉水中搓洗,靜置後冰涼即得;食時佐青檸汁、蜂蜜或些許糖水,可消暑氣。
此乃鄙人新添注之《隨園食單》之涼果單。

另,洗愛玉,切勿用「逆滲透」之過濾水,以水中無天然礦物質(雜質),愛玉無法凝固成凍。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風雲 » 2013-07-13 01:43 PM

現今食品的確有不安全之疑慮,我亦知此愛玉湯製法,但為省事,多直接去市場或超商購得大塊愛玉與數顆檸檬,回家再自行調製。
我家無逆滲透水,恰巧可避此弊,多謝告知! :-)
現在山泉水恐難得,我亦不知何處可得之,只能用一般開水來調製。
講起山泉水,倒是令我懷念起濟南的第二名泉「黑虎泉」,兩年前曾喝過,甘潤可口,至今難忘!

添注之《隨園食單》?楚狂兄平日會自己做菜嗎?看來應是美食愛好者。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Re: 夏啖檸檬愛玉湯

文章楚狂 » 2013-07-14 08:21 AM

風雲 寫:現在山泉水恐難得,我亦不知何處可得之,只能用一般開水來調製。
講起山泉水,倒是令我懷念起濟南的第二名泉「黑虎泉」,兩年前曾喝過,甘潤可口,至今難忘!

大陸名泉,幾經名家評比,各有特色。
不過遠赴泉城取水瀹茶,究竟難解枯魚之厄。

台灣有一處未經報章、部落格污染的自然湧出山泉水,頗可一試。
台大溪頭森林實驗林區最高處,有一個經歷921地震後產生的景點叫「巨石步道」,深藏在園內森林深處,路途稍遠、遊客罕至。巨石間有數處泉水湧出,水量驚人,造成其下方的林間步道水漫成淺澤。
曾用五公升的礦泉水瓶取水回家泡茶,純淨甘美遠勝市間所售礦泉水,與凍頂烏龍茶頗相搭配,真一方山水滋養一方靈物。

風雲 寫:添注之《隨園食單》?楚狂兄平日會自己做菜嗎?看來應是美食愛好者。

人的口味,大半自幼受母親膳食影響甚大。
男人會煮菜,多半是「受不了」新婚妻子所煮菜食不合口味,逼得只好自行下廚。(現今妙齡女子,頗多不會燒開水的;至於媽媽的寶貝兒子,就更不必提了。)
日子就在開門七事中,練就手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