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6-21 12:47 PM

癸巳夏至擬作吳體一首向楚狂詞長致敬

薰風日來疑有晴,叢莽噪起萬蟬鳴。
鳳閣弄簫獨醉醒,郵亭喚酒相逢迎。
虯髯遁去應時命,半山歸來吟賦聲。
何如探取竹林意,休問浮雲停或行。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楚狂 » 2013-06-22 08:08 AM

僕不過野人種葫蘆,材不材間過此生耳,當不得可敬。
謝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6-24 08:47 PM

敬或不敬唯心知,拈花微笑一置之。


癸巳夏至擬作吳體之二【驟雨讀史】

炎炎仲夏方鬱蒸,雷雨卒乍如摧崩。
擂鼓平川驚萬馬,淩空落瀑梳千繩。
甘霖堪消既夕熱,健水猶恐他時憎。
治人誠許避人治,偏笑買名無一能。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01 10:07 PM

癸巳夏至擬作吳體之三

泊船獨吟心未安,夜蟲唧唧聲幽酸。
罷朝臨川恨夢短,半山照月知誰寒。
據圖情欲逐三代,處境無非留兩難。
石自飛來獨不見,海南老病聽潮瀾。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02 11:33 PM

癸巳夏至擬作吳體之四

夢魘不醒疑多年,榮華歇如過眼煙。
凋零漸覺失風景,消息何堪探昨前。
蚊雷鴉噪雙聲帶,沫雨炎蒸兩面煎。
縱有桃源避秦地,青山寧買愁無錢。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07-09 06:06 AM

所謂吳體,如果刻意為之,我看並非吳體。

從杜甫詩集中的注解來看,“皮陸集中亦有此吳體詩,乃當時俚俗為此體耳。詩流不屑效之。杜公篇什既眾,時出變調;凡集中拗律,皆屬此體。”

宋王觀國《學林》云:“古樂府所載,如《藁砧》詩者數篇,其取譬皆淺俚,故撰詩者不顯姓名,後人但以古詩稱之。江右又謂之風人詩,有‘圍棋燒敗襖,看子故依然’之句。圍棋者,看子也;燒敗襖者,故衣然也。鮑明遠諸集中亦有二篇,謂之吳體。蓋自《雅》《頌》不作,迄於魏晉南北朝以來,浮靡愈甚,始有爲此態者;悉取闾閻鄙媟之語,比類而爲之。”按今本《鮑參軍集》題作“吳歌”。

以此而論,所謂吳體,並非單純的拗律而已,最關鍵乃在於其內容和表現手法。其取譬皆淺俚,這是必要的條件。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09 11:44 AM

謝謝龍文詞長。
誠如所舉,吳體能找到的釋與例均不多;

龍文鴛侶 寫:以此而論,所謂吳體,並非單純的拗律而已,最關鍵乃在於其內容和表現手法。其取譬皆淺俚,這是必要的條件。


這也是醉雨近日一直在思索的重點,可惜尚未得悟;
近另與竹枝併研中,不知詞長願再賜教麼? :-D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09 01:14 PM

另,寓題諷時,唐.元稹《樂府古題序》,近.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朱光潛《詩論》...等均各有議論。
彼此今古各有所見不同,正是文化進步的要件;醉雨只是野人學詩,無敢評議,但有疑處,提出來期能拋磚引玉為祈。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故曰:敬! :-D
還望龍文詞長多多包涵與指教。 :oops: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09 05:41 PM

又,
龍文詞長所引:

龍文鴛侶 寫:從杜甫詩集中的注解來看,“皮陸集中亦有此吳體詩,乃當時俚俗為此體耳。詩流不屑效之。杜公篇什既眾,時出變調;凡集中拗律,皆屬此體。”

宋王觀國《學林》云:“古樂府所載,如《藁砧》詩者數篇,其取譬皆淺俚,故撰詩者不顯姓名,後人但以古詩稱之。江右又謂之風人詩,有‘圍棋燒敗襖,看子故依然’之句。圍棋者,看子也;燒敗襖者,故衣然也。鮑明遠諸集中亦有二篇,謂之吳體。蓋自《雅》《頌》不作,迄於魏晉南北朝以來,浮靡愈甚,始有爲此態者;悉取闾閻鄙媟之語,比類而爲之。”按今本《鮑參軍集》題作“吳歌”。


杜甫〈愁〉(原注:強戲為吳體。)
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自分明。
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見否,人經罷病虎縱橫。

以此例來說,醉雨終不解其中所謂
【乃當時俚俗為此體耳。】
【取譬皆淺俚,】
究竟何指?是聲調?是措詞?
(若竹枝民歌之說倒還能懂一些)

不知有哪位先生肯為醉雨解惑?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07-10 06:31 AM

兄長所言,乃在吳體者,究竟為何物。自宋後,一直莫衷一是。異說紛呈。

大體而言,以方回《瀛奎律髓》的拗律說,影響為大。此書中反復言之,總其本旨,今疏論如次:

方回吳體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瀛奎律髓》卷二五的拗字類序中:“拗字詩在老杜集七言律詩中,謂之吳體,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體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沒。雖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今江湖學詩者,喜許渾詩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湘潭雲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以爲丁卯句法。殊不知始于老杜,如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之類是也。如趙嘏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亦是也。唐詩多此類,獨老杜吳體之所謂拗,則才小者不能爲之矣。五言律亦有拗者,止爲語句要渾成,氣勢要頓挫,則換易一二字平仄,無害也,但不如七言吳體全拗爾。”

此序言簡意赅,是方回吳體詩論的綱要。(1)吳體是根據老杜的七言拗字詩命名的,與別人的七言拗律無關;(2)吳體是七言拗律,與五言拗律毫無瓜葛;(3)吳體的範圍有十九首,而不是等同于老杜所有的拗律。

對方回吳體詩學不滿的主要是清代的馮舒、馮班兄弟,以及紀昀等,此外,現當代也有不少批評者。綜合而論,方回吳體遭受責難,其錯誤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吳體與拗律相混淆;2.吳體不是律詩;3.江西詩派學杜,吳體並不合適。

然則江西派方回所主張,究非吳體本真。

龍文今僅從杜詩本意來辨析,以求教於各位大方之家。

1.杜甫詩題為“愁”,下原注“強戲為吳體”。我們不妨對其原注加以推敲理解。

何為強?就是勉強的意思。見其並非正兒八經所做,為人所求,或者當時某種情勢之下,不寫的話就下不來檯面。所以杜甫先生只好表明為為人所“強”,不得已而為之。

何為戲?當然就是遊戲性,好玩,開玩笑式。亦見其正非正兒八經的創作,乃是臨時起意,娛樂大家而已。並非刻意為之。

所以,龍文提出,如果刻意要如何如何拗,如何拗粘,如何拗對,如何古,這些皆為毫末之論,絕非吳體本源。

2.分析杜詩此首本身,亦不難看出,此詩確實是強而為之,戲而為之。絕非杜甫一貫的創作態度。杜甫有句云“晚節漸于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更足見杜詩創作之一絲不苟。

我們不妨以現代語體來逐句逐句翻譯一下此詩的意思吧。

江邊的野草,一天一天,喊著我,也令我愁緒生發了。(江草為何會喚杜甫先生呢?想必作者是有種“鳴禽誘我出衡門”的意思吧,借用而已)。
巫峽的水啊,泠泠清澈,緩緩流去,它們不懂得人世之情啊。(不管我這塵世之人是何等的愁緒呢)
江水起了漩渦,而那鷺鷥鳥兒正在那漩渦邊上洗澡,她們究竟是什麽德行呢?
江邊一棵樹,孤零零的立著,其上的花兒隨意的開發著,它們自個自的讓整個天地顯得格外的醒目。(龍文此翻譯,得自浦起龍的注解:愁人所觸,無一而可。故於鷺浴花發皆怪之。謂不類人之知愁也。下乃自言愁之故也)
十年了,我在這兵戈戎馬之間奔竄,萬國衣冠均未免暗淡。
在這異域殊俗之地,他鄉的遊子啊,我們就在這座孤城,難道要這樣老下去嗎?
有生之年,渭水,秦山,還能夠在得見么?(難免思鄉而愁)
我們人啊,今天很是疲勞貧病了,而官府卻依然是暴斂橫行啊!(此種翻譯法,見錢注對虎縱橫的注解。)

統觀全詩,確實如杜老自己所言,這絕不是自己的正常風格。用詞如此粗俚,如此淺顯。幾乎不用事典故實。所以,紀曉嵐在其《瀛奎律髓辯誤》此首詩下不滿的說道:此詩殊無可采。當然,對於正統派來說,自然不滿意杜甫的如此“戲”作。

當然,龍文以為,此詩之所以被杜甫本人也號為“強”“戲”,足見吳體本身並非刻意為之之作,所謂刻意為之,龍文的理解就是千錘百煉,左推右敲,用盡十成功力才算用心用力的。從遣詞造句上來看,也並非什麽雅音,而是半雅半俗,亦雅亦俗。真是如此,足見其難。所以方回說,非大才力者不能為。

呵呵,龍文此處,絕無所謂固有之見。對于杜詩,龍文自幼非常喜愛。惜乎才力不濟,或許不能理解杜甫先生於萬一。果真如此的話,那也算是唐突聖賢了。
最後由 龍文鴛侶 於 2013-07-10 06:55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夏至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07-10 06:41 AM

醉雨 寫:又,

杜甫〈愁〉(原注:強戲為吳體。)
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自分明。
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見否,人經罷病虎縱橫。

不知有哪位先生肯為醉雨解惑?


兄長所引末句有誤,應為“人今疲病虎縱橫”。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