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春秋武廟】春秋亭 適午有感 ( 七言律詩 )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朴子【春秋武廟】春秋亭 適午有感 ( 七言律詩 )

文章古董 » 2012-05-04 07:05 PM

樸津適午逸身遊 梅雨飄情古剎留

關帝廟中仰關帝 春秋亭上憶春秋

昔暝提酒伊人勸 今日催詩孤影愁

猶念西方把璋瓚 祭來三聖踏香舟

壬辰年四月十四日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Re: 朴子【春秋武廟】春秋亭 適午有感 ( 七言律詩 )

文章楚狂 » 2012-05-05 12:03 PM

古董 寫:樸津適午逸身遊 梅雨飄情古剎留

關帝廟中仰關帝 春秋亭上憶春秋

昔暝提酒伊人勸 今日催詩孤影愁

猶念西方把璋瓚 祭來三聖踏香舟

壬辰年四月十四日



敢問「暝」字作何解?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古董 » 2012-05-05 01:00 PM

「暝」在此作「夜晚」之義。

李白《涇川送族弟錞》 望極落日盡,秋深暝猿悲。

又如 王維 詩題《山居秋暝》。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楚狂 » 2012-05-05 02:47 PM

古董 寫:「暝」在此作「夜晚」之義。

李白《涇川送族弟錞》 望極落日盡,秋深暝猿悲。

又如 王維 詩題《山居秋暝》。


既作「夜晚」解,大作「昔暝提酒伊人勸 今日催詩孤影愁」的「」字→違律,當斬。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古董 » 2012-05-05 04:36 PM

吾以「暝」字作下平聲九青,自有昏暗之義,然解夜晚之義或從去聲。詞長若認為違律當斬那就請便。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楚狂 » 2012-05-05 04:38 PM

【暝】
(1)做「夜晚」解,作「名詞」用,只收入【去聲25徑】韻,讀作「ㄇㄧㄥˋ」。鐵齒的話,請去查兩本字典:一是《康熙字典》,另一本是臺灣教育部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電子版。若要查詩韻,可以去央圖(國圖)翻翻《佩文詩韻》。

卷122_12唐‧盧象〈奉和張使君宴加朝散〉
佐理星辰貴,分榮渙汗深。言從大夫後,用答聖人心。
騎擁軒裳客,鸞驚翰墨林。停杯歌麥秀,秉燭醉棠陰。
爽氣凌秋笛,輕寒散砧。只應將四子,講德謝知音。

「暝」字對仗於「秋」,作名詞用,作「夜晚」解。「暝砧」即「夜晚的搗衣聲」。


(2)作「動詞」用,仍然讀作「ㄇㄧㄥˋ」。入【去聲25徑】韻,讀作「ㄇㄧㄥˋ」。

卷467_40唐‧牟融〈登環翠樓〉
山中地僻好藏修,寂寂幽居架小樓。雲樹四圍當戶,煙嵐一帶隔簾浮。
舉杯對月邀詩興,撫景令人豁醉眸。我亦人間肥遁客,也將蹤跡寄林丘。

【註】這首詩的「暝」字為什麼作「動詞」用、去讀?對仗於第四句末字「浮」字可知。


再不濟,懶得出門的話,《唐詩三百首》裏收有一名篇:
卷160_18唐‧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七句:五言平起出句拗第四字成「單拗」。



(3)「暝」字,只在作「形容詞」用,解作「晦暗」時,才讀作「ㄇㄧㄥˊ」,方能入「下平9青韻」用。

宋‧秦觀〈宿參寥房〉五律(下平9青韻)
鄉國秋行暮,房櫳日已。驚風多犯竹,破月不藏星。
鉤箔簷花動,抄書燭燼零。非關相見喜,自是眼長青。


----------------------------------------------------------------------------------------

汝不是好為人師,經常指摘他人詩律用字遣詞錯誤?
怎麼自己用錯,便可一推了事?

汝以前大作用到「暝」字,誤者甚多;一誤再誤,方始摘出。
可以回頭自己檢視看看。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古董 » 2012-05-05 04:49 PM

吾好為人師 ? 詞長指出拙作好為人師乎 ? ! 吾之意已言詞長所述無誤。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楚狂 » 2012-05-05 04:59 PM

大作「昔暝」如果可以強詞奪理,解作「以前昏暗」了,那簡直是不知所云。

「昔」對仗於「今」,「暝」對仗於「日」,黑白歷歷分明,自己亦親書解作「夜晚」,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以前看古典詩詞評審評議某人、或某某人詩作,曰「生硬」,總有不著邊際隔靴之感,今日大悟。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古董 » 2012-05-05 06:51 PM

《漢語詞典/暝》http://tw.18dao.net/%E6%BC%A2%E8%AA%9E%E8%A9%9E%E5%85%B8/%E6%9A%9D

吾親書解作「夜晚」;若吾以 《漢語詞典/暝》所載 暝 ming ㄇㄧㄥˊ (1) 日落,天黑:日將~。天已~。

日落,天黑:與「夜晚」是否可畫等號 ? !

然詞長所述甫為正解,吾用「暝」字平聲,曾有人面吾指出,非詞長一人在【網路古典詩詞雅集】指出而已,吾早自知,時吾言就如此了,強曰吾鐵定錯誤者,吾以一笑置之。吾言 爾是吾非,然就如此了。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江上風 » 2012-05-05 07:50 PM

在閩南語之讀音,暝字的確讀平聲
至於其與日之對,也是見仁見智,無可厚非。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文章楚狂 » 2012-05-05 10:35 PM

江上風 寫:在閩南語之讀音,暝字的確讀平聲
至於其與日之對,也是見仁見智,無可厚非。


寫近體詩,不是耍嘴皮子、逞口舌之快就可以。

近體詩有嚴謹的格律,與用字遣詞、韻腳。

河洛話,除了閩屬泉州腔、同安腔(廈門腔)、漳州腔外,尚有浙江南部的平陽腔與蒼南腔、粵東潮汕腔,以及部份海南縣份腔屬(海口、文昌)。所以不能狹隘地稱作「閩南話」或「台灣話」。各地的「語音」有別,「讀音」卻是相同的。
如果用「語音」搞創作,閩南漳州腔的「豬」與「魚」,其韻母不入「上平6魚」列。
單以台灣南北之別,台北原本通行的泉州腔、同安腔曰「讀書」之「書」,便入「上平6魚」韻。
要依南部習慣,係「讀冊」,冇「讀書」。


前清、日據時期,臺灣的文人用的是典雅的「漢文」,寫的近體詩放諸四海皆準,古今讀來亦通曉流暢。
今人若要寫些似白非文的押韻文章,請自便。


「白天」與「夜晚」的「暝」字連用體例不少,唐、宋兩代各取一例,請自參:

卷610_19唐‧皮日休〈太湖詩‧崦裏〉【案:傍龜山下有良田二十頃。】
崦裏何幽奇,膏腴二十頃。風吹稻花香,直過龜山頂。
青苗細膩臥,白羽悠溶靜。塍畔起鸊鵜,田中通舴艋。
幾家傍潭洞,孤戍當林嶺。罷釣時煮菱,停繰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計於此永。苦力供征賦,怡顏過朝暝
洞庭取異事,包山極幽景。念爾飽得知,亦是遺民幸。


宋‧黃庭堅〈次韻子由績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國〉(摘錄第17~20句)
至今民社計,非事頰舌競。方來立本朝,獻納繼晨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 位訪客